2023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教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7 浏览数:233

一、单选题

1.

在一些古汉字中,我们能看到人和各种动植物近距离的接触和精细的观察,如图1。其中,木草竹禾四个部首的辖字占《说文解字》总字数的12%。由此可知,古汉字(  )

图1

A.隶属于典型的表音文字B.根植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反映出古人的生产文化D.呈现出由繁至简的趋势

2.

图2为晋人杜预作连击碓,水激轮转,则轴间横木,间打所排碓梢,一起一落春(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之。凡在流水岸傍,俱可设置,须度水势高下为之。上述工具的出现(  )

图2

A.可能影响市场粮食价格B.反映了耕作技术进步C.大幅提高农业灌溉效率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3.

宋徽宗时期,蔡京为相, 深受皇帝宠幸 。御史中丞石公弼 劾京罪恶,章数十上 ,侍御史毛注亦多次上疏 累论蔡京罪积恶大,天人交谴 。最终,蔡京被迫罢相致仕。材料反映宋代监察制度(  )

A.制约了皇帝最终决策权B.有助于政治风清气正C.导致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提高了中枢行政效率

4.

明清时期行会众多,有江宁会馆、两广会馆、湖南会馆等,借此可以助济失业、贫病、身后无备及异籍不能回乡等情况,也有 有董司者,因违规收徒,被同行举报,而缚诸柱,咬其肉,血肉模糊 的记载。这主要反映了明清行会(  )

A.有利于规范市场经营秩序B.保留有较多的陋习和糟粕C.具有较浓厚的地缘性特征D.兼具社会保障和自治功能

5.

清末画报曾刊《铁人善走》一图(如图3),配文道,美国一博士独出新法,用铁铸一人形,高六英尺,口衔吕宋烟一枝。腹中藏有机器炉鼎,以火燃之,其人即自能行走,迅捷异常。当时见者疑为生人,初不料其为块燃之顽铁也。呜呼,技至此,可谓神矣。由此可知,当时(  )

图3

A.工业革命成果在中国迅速传播B.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国人视野C.师夷长技 的思想获得认同D.列强资本输出影响经济发展

6.

下面是1930年至1935年中外银圆价格与白银购买力的变动表。据此可知,该变动(  )

年份

国外银圆年均价

国内银圆年均价

国外白银购买力

国内白银购买力

1930

29.1

29.5

71.4

78.9

1931

21.9

21.8

63.7

66.6

1932

21.3

21.8

69.8

71.3

1933

26.4

26.3

85.1

75.6

1934

36.5

33.8

103.3

75.7

1935

48.8

36.3

129.4

77.9

A.促使西方国家放弃金本位制B.适应了中国币制改革的需要C.加剧了西方对华的资本输出D.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

7.

1939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资产阶级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动力,那么现阶段的革命性质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但不是旧式的革命形式。 它在经济上是把大企业收归国家经营,把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 这体现了毛泽东(  )

A.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探索B.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C.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D.克服了对城市中心论的迷信

8.

1978年以后,我国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这表明公务员制度的推行(  )

A.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B.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C.适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D.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9.

图4是古希腊陶壶,距今约2700年,出土于意大利半岛,现藏于罗马伊特鲁尼亚博物馆。壶身第一格图案展现了古希腊重装步兵列方阵交战的场景。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图4 古希腊陶壶

A.此陶壶可用作研究古希腊城邦制度的间接史料B.第一格图案展现的是古希腊与罗马交战的场景
C.交战图反映了古希腊追求个人英雄主义的心理D.重装步兵方阵战术强化了城邦公民的平等观念

10.

直到18世纪中叶,英国权力仍然掌握在百十个贵族手中,其他社会力量被完全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而到19世纪三十年代后,英国政权的基础扩大了,财产权和政治权分离的怪现象基本结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经济变革引发社会变革B.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完善C.国家权力中心实现转移D.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1.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欧洲近代这一时期的文化,都会发现一种强烈的矛盾,那种极端的唯物思潮,过度刺激的享受,使感觉与精神受到不抵御的压力,而 逃遁在幻想内 的心理反应亦随之产生。该流派的出现源于(  )

A.社会剧变导致理性幻灭B.工业文明暴露尖锐矛盾C.战争危机造成精神创伤D.垄断时代产生虚无主义

12.

布雷顿森林体系早期,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默许和支持下,各成员国皆实施资本管制措施,以降低资本流动维护国际收支平衡。1973年后,美国开始取消资本流入的限制,全球资本流动以显著的波动性快速扩张。由此可知(  )

A.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已瓦解B.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到开放C.金融自由化在全球迅速展开D.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已失灵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末以来,华北乡村发生巨变,灾祸频发导致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灾民四处逃散,有的进入城市,有的流向东北、西北等边疆地区,有的逃往陕西关中、陕西南部等相对富庶之地。 闯关东 数量最多, 走西口 者同样数量庞大。前者移民以农垦为主,后者则以经商为主。山西在 丁戊奇荒 中受灾惨重,人口亡失过半,灾后有大批外省移民来 领荒 垦荒 。人口大规模的迁出与迁入,势必对乡村社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摘编自张爱明《人口流动与近代华北乡村社会结构之演变》

材料二
20世纪以前,由于美国的劳动力不敷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遂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来移民。美国于1860—1920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移民潮。移民大部分来自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移民很少,而非洲多属非自愿性移民。移民主要流入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城市,成为当地劳动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他们既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又是技术的传播者。在每个城市,各移民群体都有自己的报刊杂志、体育和文艺团体。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贫民窟激增及排外主义的兴起,美国政府从1882年起颁布了一系些列歧视性的移民法。

——摘编自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美国移民潮相比,近代华北人口流动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60—1920年外来移民潮对美国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角度谈谈如何应对人口迁移。(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酒文化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

酒成为帝王与诸侯的享乐品,礼仪场合基本都会上酒,配套的还有青铜酒具,酒成为之重器,周人认为商人大量酗酒才导致商代灭亡,为此在全国进行禁酒。

秦汉时期

秦汉年间出现酒政文化,统治者屡次禁酒,提倡戒酒,以减少五谷的消耗。汉代酒的用途广为扩大,东汉名医张仲景用酒疗病。调和人伦、献谀神灵和祭祀祖先是汉代基本酒文化功能。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允许民间自由酿酒,酒业市场十分兴盛。酒成为许多身处乱世的人逃避现实甚至是应付世事的方式。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中国酒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人墨客非常喜欢饮酒酒也越来越多样化。宋代人们开始追求酒的清雅醇和,并创造了很多名酒。

元明清时期

随着酿酒技术逐渐得到提高,酒的品质也逐渐改善。此时的酒文化主要体现在社交和宴请方面,酒也成为了商业和贸易的重要品种。民间酒肆业空前繁荣,连带的行酒令等酒桌娱乐活动也日益丰富起来。

近代以来

近代以来欧美现代酿酒技术和我国传统的酿造技艺争放异彩。新中国成立后,引入高科技酿酒,生产上机械化水平提高,酒的质量更有保障。贴近生活的酒民文化空前繁荣。中国的酒文化也得到了国际

认可和推广。

——据杨慧《中国酒文化发展史》等整理

请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 酒文化的发展 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为了统一党和政府在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同时由于各解放地区的差异性,党中央决定将原先分立的各解放区政权适当合并,于1949年前后建立了东北人民政府、华北人民政府和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及华中行政办事处等大行政区人民政权,形成一种大行政区制度。大行政区政府大都成立于由战争走向和平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了其自身建设由根据地的游击式政府向正规化政府建设演进。各大行政区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则可以看做是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奏。总起来看,解放战争时期大行政区制度的建立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环境里建立起来的新型人民政权体制,是新中国诞生前所进行的一次政权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具有重大的创制性意义,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宝贵财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与启示,它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

——摘编自黄建红《解放战争时期的大行政区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时期大行政区制度的建立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时期建立大行政区制度的意义。(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以巴勒斯坦问题为核心的阿以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在战争中阿拉伯产油国以石油为武器展开斗争,将油价一举上涨70%。伊拉克宣称必须给美国在阿拉伯国家的利益一个打击。经过斗争,石油价格不再由美国一国垄断,阿拉伯产油国可以直接提供石油给西欧、日本,打破了美国在石油开采和销售的垄断权。由于阿拉伯产油国的区别对待政策,欧共体绝大多数国家纷纷宣布禁止美国向以色列运送军火的船只在本国港口停靠,不再支持以色列。法国外长若贝尔谴责美国企图同苏联 垄断中东问题的解决 ,使欧洲成了 这场冲突的牺牲品 。据英国《石油经济学家》估计:以美资为主的世界七大石油公司控制的世界产量从1972年的73%降到1975年的30%;另外,过去石油贸易的85%是在国际石油卡特尔下属的子公司之间进行,1976年,石油输出国组织自行出口的原油已占其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程凌雷《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石油斗争与世界多极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简析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影响。(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傅抱石(1904—1965),中国杰出的美术家。幼年家境贫寒,但早早立下鸿鹄之志,刻苦努力。1921年,免试入江西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毕业后留校任教。期间参与组织 南昌青年学会 ,追求进步,并出版《国画源流概述》等美术史专著。1933年,在徐悲鸿等人帮助下赴日留学,接受了一些日本画技法。抗战爆发后,随中央大学迁至重庆,在中央大学授课,同时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强调美术家应当 为民族复兴去尽最大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后又担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参与并组织各种画展和国画研究工作,为我国美术事业发展及美术史研究做出较大贡献。1957年,他率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访问东欧并举行画展,展示中国绘画艺术,1960年,他又率团旅行写生,将时代精神融入画作,确立了 思想变,笔墨就不能不变 的观点,推动传统国画发展,次年举办《山河新貌画展》,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摘编自叶宗镐《傅抱石年谱》等

(1)根据材料,概括傅抱石对中国美术发展的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傅抱石取得成就的认识。(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