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山东省济南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5+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1658

一、单选题

1.

《史记》载:战国时期,赵烈侯改革,选练举贤,任官使能。《说苑》曰:《魏文侯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各国变法是为富国强兵B.贵族垄断政权局面渐被打破C.宗法分封制度已经崩溃D.军功爵制成为主要选官制度

2.

秦汉以来 是佃客、浮客、依附民的代名词,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 客皆注家籍 ,将客的户籍附在主家的户籍上,由县令主持,并呈报州郡核准。这一举措(  )

A.体现政府与门阀的博弈B.反映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弱C.有利于稳定地方治安D.说明基层治理制度日益完善

3.

唐朝在官员考核过程中,中书、门下两省在派出监考使监督的同时,巡察使进行访察。明清官吏考核,四品以上由皇帝裁决,五品以下则由吏部和都察院共同负责。这些措施意在(  )

A.推动监察与考核相融合B.实现官僚机构的制衡C.保障考核的权威与实效D.推动考核制度的规范

4.

表1是乾隆年间番薯在黄河流域的推广情况。由此可见,当时新作物的推广(  )

表 1

人物

事迹

李谓

任山东布政使期间颁《种植红薯法则十一条》,各县奉文劝种,

陈世元

黄河中下游亢旱成灾,自福建前往教种番薯,著《全薯传习录》。乾隆帝特加褒奖,并下诏倡导种植,

陈宏谋

抚陕期间曾颁布《劝种甘薯檄》等示与,后为河南巡抚,又招募闽人前来教种红薯

A.推动传统农耕模式转型B.有效缓解人地矛盾C.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化D.得益于官府的推动

5.

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呈现出 皇权控里、绅权辅里、民治于里 的结构特点,因国家对里控制的同时,乡绅和宗族等民间力量在道德教化、公益事业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这反映了(  )

A.中央政治权力下移B.基层治理兼顾国家和社会自主性C.基层自治色彩浓厚D.封建国家与乡绅争夺基层控制权

6.

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对进口货物征收重税,基本停止了出口税的征收,但中国进口税率逐渐降低,出口税率几无变化且高于进口税率。这种反差主要是由于中国(  )

A.关税自主权的丧失B.海外商品市场广阔C.闭关锁国政策强化D.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7.

图1是 民主 共和 个词语在近代使用次数的统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 1 民主共和的使用次数(1864——1924)

A.1894—1900年,民主共和成为资产阶级的主要目标B.1906 年前后,清末新政推动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
C.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成功推动民主共和意识的高涨D.复辟帝制引发民众对政体形式的关注超过民主权利

8.

1921年,北京电车公司成立不久,京师总商会便提出 危及生命 等电车 十四大流弊 ;人力车夫和部分市民也对电车铺轨架线工作横加阻碍。这反映了(  )

A.社会生活近代化转型艰难B.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充满抵触C.封建势力阻碍社会的进步D.政府政策不利于近代交通发展

9.

图2是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机关报《红色中华》刊登的漫画《两个政权尖锐的对立》,画面上的高大建筑代表苏维埃政权,矮小倾斜的房舍代表国民党政权。该漫画旨在(  )

图2

A.宣告革命战争即将取得胜利B.展现根据地斗争的胜利成果C.彰显苏区政府重视宣传工作D.号召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

10.

相较于1962年,非社会主义国家在1966年的对华出口同比增长135%,对华进口同比增长157%,而社会主义国家对华贸易额整体下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C.外交关系变化引发连锁反应D.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突破

11.

12世纪西欧农产品不再只供土地所有者和耕作者消费,而是作为交换品或原料卷入商品流通系统,禁锢经济活动的领地制度的框框被打破,整个社会显得活跃和丰富多彩。这反映了西欧当时(  )

A.庄园制度彻底瓦解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C.社会分工趋于合理D.孕育着社会转型的因素

12.

15、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提出 回到罗马法原文 的口号,强调在弄懂罗马法文本含义的基础上将它们应用于现实生活。这反映了当时(  )

A.文艺复兴关注现世生活B.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需求C.罗马法成果得到忠实实施D.罗马法成为大陆法系渊源

13.

钱乘旦评价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这种经济的转向使一些村庄湮没、社区解体,农民要么流落城市去寻找出路,要么无业可做。然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和财富,则伴随这声声哀鸣在英格兰社会贫富拉大间距的过程中,不可遏止地增长了,这一事件(  )

A.体现殖民扩张的两面性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助推着工业时代的到来D.造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14.

图3为史学家科林·弗林特绘制的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示意图(1500—1975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图 3

A.第一周期的殖民扩张带来世界市场的形成B.第二周期的殖民扩张与自由主义盛行有关C.第一周期的殖民收缩主要受亚洲觉醒影响D.新兴独立国家的崛起推动第二周期的收缩

15.

2003年,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全球化及其不满》中提到 很多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的不满情绪 。近20年的时间过去,在其中著作改版中又写道 全球化已经反噬了西方发达国家,这导致不满的砝码转移到了发达国家一方 。据此可知(  )

A.当今世界经济呈逆全球化趋势B.全球化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C.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D.发达国家丧失世界主导地位

二、开放性试题

16.

中国古代的 亲亲相隐 是指亲属之间相互隐瞒,包庇犯罪,而官府对这种隐瞒、包庇的做法不予惩罚或减轻惩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时期

发展情况

春秋战国

亲亲相隐,语由《论语 ·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 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便成为亲亲相隐的基石。法家对此反时,如商鞅变法观定: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汉朝

汉武帝时期,衡山王刘赐谋反,又欲废太子爽,太子爽上书告发其父。后衡山王因事败自杀,而太子爽告父不孝,弃市。武帝一朝,不但提倡父子相隐”,而且在父子关系上做了一定延伸,将养父子列为容隐之列。汉宣帝地节四年诏曰:“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匪孙,罪殊死,皆上请延尉以闻。由此,亲亲得相首匿便成为定罪量刑的一项基本原则确立下来。

唐朝

《唐律疏议·名例》春六:诸同居居住在一起的亲属若大功大功、小功皆为旧时丧服名,按血缘亲疏程度进行划分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见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即漏其事及密告消息亦不坐。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

——据郭程《睡虎地秦简和张家山汉简的法律材料与秦汉亲亲相隐制度研究》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亲亲相隐 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解释。(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7.

巡检司是明清时期县级政区以下的重要机构,其设置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 4 清末巡检司分布图

材料二
巡检司的职责是 掌捕盗贼,诘奸宄 ,凡治安形势严峻地域,往往会设置巡检司进行弹压。巡检司的分布与人口分布一致。若一县控制半径过大,察查难周,往往需要设置或移驻巡检司以分防地方。关津险要、水陆要冲、沿山滨海、县境交界等地,均需设置巡检司以弹压。随着市镇之兴衰巡检司的驻地也随之发生变化。

——均据胡恒《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区与基层社会治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巡检司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14分)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有学者将1912—1920年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出现 黄金时代 归因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表2 1914—1920年中国的净进口货值和净出口货值表(单位;千海关两)

年价

净进口货值

净出口货值

入超

1914

589.241

356.227

213.015

1917

549.519

462.932

86.587

1919

646998

630.809

16.188

1920

762.250

541.631

220.619

——据阮湘《第一回中国年鉴》

材料二

表3 日本和美国1913—1918年对华投投资和贸易表

日本

美国

 对华借款

 对华投资

在华纱厂纱锭数

是国对华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

 在华企业数

1913

1.06亿元

3.8亿日元

11万枚

7.5%

136

1918

3.54亿元

8.8亿日元

33万枚

16.4%

309

——据阮湘《第一回中国年鉴》

材料三

劝用国货歌

诸位同胞,大家记好,中国国耻,二十一条

提倡国货,经济绝交,雪耻妙法,没有再好。洋货虽丽,损坏甚早,国货虽粗,久用不了。

同胞苏醒,钱勿外抛、抵制外货,立志坚固

1915年河南某中学生创作

图 5

——据汪水平《歌声诗意里的消费政治:近代国货歌的文本解读》

(1)材料一的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5分)
(2)材料二中的史料与帝国主义国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的现象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3分)
(3)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2分)
(4)研究民族工业发展 黄金时期 产生的原因,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2分》

19.

下图是不同时期,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分布变化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据【美】斯文 · 贝克特《棉花帝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作者力图通过图6、图7分别传递给我们什么信息。(6分)
(2)参考图6、图7并结合所学知识,绘制一幅1780—1860年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安排图,并阐述理由。(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