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京杭大运河,简称大运河,是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凿连通长江与淮河的运河——邗沟。隋统一后,隋炀帝征发民夫开凿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作用显著。此后,唐、宋、元均重视漕运,在整治河道的同时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大运河的辉煌是在明清时期,中央设置京畿都漕运司,以漕运使主之;地方以府佐、院道和科道官吏掌管本地漕事。
晚清大运河的衰败是多种原因造成的。1851年的农民起义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战乱中江浙一带的漕运几乎处于瘫痪状态。铁路的兴起对大运河漕运打击沉重,原先需经数月以上的运输时间,现在快则不足10天,慢则一月以内就可以运入京城。1901年,清政府废除漕运制度,大运河多处淤塞,曾经的辉煌逐渐变成了历史的记忆。
——摘编自胡梦飞《辉煌与没落——明清大运河漕运的兴衰》
材料二
1953年后兴建江阴船闸和杨柳青、宿迁千吨级船闸,开始了对大运河的部分恢复和扩建工作、结合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扩建了滁州至长江的河段,使运河单向年通过能力达到近8000万吨,并扩大了沿岸灌溉面积和排涝面积,取得了多方面的效益。2006年,京杭大运河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年,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摘编自刘璐《京杭大运河以世界开凿最早里程最长航运能力最大的美名驰名天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运河发展呈现的特点及近代走向衰败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后大运河建设的作用。(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运河兴衰的历史启示。(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