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湖北省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二三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59

一、单选题

1.

湖北屈家岭文化是目前长江中游流域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屈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与彩陶纺轮(如图1所示)和陶塑的红陶小动物,为全国原始文化中所仅有,与其它文化相比具备特有的文化特征,属于一个新的文化系统。据此可知(  )

A.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特征B.长江流域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C.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D.湖北地区较早出现了早期国家

2.

西汉初除中央发行的四铢钱外,诸侯王纷纷私自铸币,民间私铸风气盛行,导致市场货币混乱、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出现;汉武帝先后六次改革币制,统一全国货币形式,禁止私铸,稳定了社会经济,平抑了物价。这一变化过程反映出西汉(  )

A.国家治理能力增强B.汉承秦制有所损益C.铸币制度日臻完善D.王国问题得以解决

3.

东晋政府曾设置侨州、郡、县安置北方南迁流民,并以 白籍 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不时把属于侨州县的民户编入所居县的户籍,史称 土断 ,并向他们征发赋役,这一变化(  )

A.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B.促进了大一统局面形成C.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4.

宋代茶树的栽培地区越来越广,淮南、两浙、荆湖、福建及四川诸路,茶园十分普遍。仅两浙、荆湖、福建地区输送政府专卖机构的茶叶,每年就达一千四五百万斤。棉花的种植,在福建、广东一带逐渐盛行。养蚕和种桑、麻的地区比以前也有扩大。这说明(  )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传统经济结构有所突破C.经济重心最终南移D.江南的生产力不断提高

5.

明清时期,特别在18世纪,中国女性尤其是江南女性, 活得很温润很诗意 的不乏其人,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写作群体,统计至少有3000多位女诗人。江南的环太湖流域是明清女作家分布最为集中地区。明清江南女性创作群体形成反映了(  )

A.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B.理学统治地位已动摇C.社会已成功实现转型D.工商业市镇经济发展

6.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行省,巡抚驻地迪化(乌鲁木齐),1913年伊犁并入新疆;1885年台湾建省,巡抚驻地台北,1895年全省割予日本;1907年奉天、吉林、黑龙江改行省,设巡抚。这一时期清政府治边政策(  )

A.体现因地制宜的治边策略B.有效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C.源于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D.引发了多种政治势力博弈

7.

19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知识界对 民主 概念多半囿于介绍而缺乏认同感, 民主 一词在文献中数量不多,当时更喜欢用 民政 民主 的话语使用在1904、1906、1909年出现了高峰。这一变化说明(  )

A.君主制已退出历史舞台B.救亡图存道路发生变化C.民主思想得到普遍认同D.民主共和政体已经确立

8.

1934年1月,国民党召开四届四中全会,会议提出《确立今后物质建设根本方针案》,其中提出: 国家及私人大工业今后避免其集中于海口;道路、航路之开辟,尤须首先完成西向之干线……”。1935年2月,蒋介石电令赶筑西南各省公路,并亲赴四川考察。这说明当时国民政府(  )

A.集中一切力量 追剿 红军B.发展重心已转移至中西部C.已经考虑到对日作战的需要D.旨在促进工业布局的合理

9.

新中国初期,我国城镇个体劳动者从1949年的724万人,到1953年达到高峰,为898万人,占城镇就业总数的32.6%,到1956年又急剧降至16万人,占城镇就业总数的0.5%;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也从1953年的高峰367万人急剧减少至1956年的3万人。这反映新中国(  )

A.城市经济遭到破坏B.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C.城乡矛盾逐步缓和D.社会性质正在发生改变

10.

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 人类文明新形态 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全人类共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 等核心话语概念,据此可见,十八大以来我国(  )

A.继续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重点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C.逐步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D.外交彰显理性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11.

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将世界历史分成六个时段,表1是其中 第二时代 的目录。由此可见其内容侧重(  )

第二时代/时段:人类社会的组织约公元前600年至公元600

核心概念2.1宗教与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典律

核心概念2.2早期国家与帝国的形成

核心概念2.3跨区域交流网络的形成与互通有无

表1

A.世界政治格局变迁B.文明的缘起与演进C.地区与跨区域贸易D.古代文明的多样性

12.

中世纪时,人们普遍相信男人比女人要少一根肋骨(《圣经》中,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1543年比利时医生维萨里出版了《人体的构造》,该书驳斥了这一理论,称之为 可笑的 ,并且对人体展开进一步的解剖,挑战了对于身体的形态和移动的古老观念。维萨里的研究(  )

A.是西方近代医学的开端B.摧毁了基督教神学统治C.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D.因科学性备受人们追捧

13.

表2是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1784—1836年)(单位:1000英镑),该表反映了英国(  )

年份

总额

制成品(%)

粮食(%)

原料(%)

17841786

20386

2114(10.5)

8657(42.4)

9585(47.1)

17941796

34326

450(7.1)

16520(48.2)

15356(44.7)

18041806

50619

1729(3.4)

2444(42.4)

27446(54.2)

18141816

64741

731(1.1)

27602(42.6)

36408(56.3)

18241826

56975

892(1.6)

20563(36.1)

35520(62.3)

18341836

70265

1926(2.7)

20680(29.4)

47659(67.9)

表2

A.自由贸易政策确立的必然性B.工业制造能力逐渐下降C.已逐步成为 日不落帝国 D.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涨,冲击了帝国主义统治,这一时期这些运动(  )

A.皆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任务B.都以和平谈判的形式进行C.因经济结构差异各具特色D.资产阶级都起了领导作用

15.

表3是苏俄(联)在1921-1923年农民骚乱的部分统计。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当时苏俄(联)(  )

19219

车里雅宾

斯克省在许多地方村社大会上,村民集体做出了拒绝纳税的决定。

19238

后贝加尔斯克省

阿克申斯克县农民在村社大会做出拒不纳税的决定,并坚决执行。

192312

捷列克省

征粮机关采取坚决措施,省内有5个巡回法庭,有的地方甚至使用武装征粮队。

表3

A.余粮收集制遭到农民的抵制B.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利益C.政权面临被颠覆的严重威胁D.粮食税征收实践中出现问题

16.

1989年的 华盛顿共识 指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组织所制定,并由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实施。该共识包括压缩财政赤字、降低边际税率、实施利率市场化、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放松政府的管制等十个方面。据此可知 华盛顿共识 (  )

A.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程度加剧B.是 新自由主义 的升级版本C.使国家的经济主权受到威胁D.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二、材料阅读

17.

【东亚文化圈与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东亚中华文化圈是古代东亚地区以中国为地理中心、以中华文化为文化内核形成的包括日本、朝鲜、越南在内的儒家文化圈。东亚文化圈在唐代的最终形成是唐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大贡献。因此,唐对外开放的深远意义在于促进了东亚区域的共同发展,使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有了更坚实的环境依托和文化依托。总之,在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威远播等诸层表象的背后活跃着对外开放这一积极因素,正是因为唐对外开放,广泛吸纳域外优秀文明成果,才最终孕育、产生了高度发展的唐代文明。

——摘编自唐刚猛《唐代的对外开放与经济文化的繁荣》

材料二
隋唐以后,东亚汉文化圈并非是中国一个国家创造的文化,而是东亚国家特别是东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与中国共同创造的文化。东亚各国在接受汉文化的同时,根据本国的需要而有所取舍,总之,在接受华夏汉文化的同时,东亚各国并未失去其文明的个性。可以说汉文化的生命力是由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富有个性的文化单元来维系的。而华夏文明也从周边各国获得了新鲜的文化血液。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东亚文化圈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综合材料一、二概括东亚文化圈的特点。(6分)

18.

【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02年,清廷设立修订法律馆,着手编纂近代法典。从1904年至1911年,在沈家本等人的主持下,以 折中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仍不戾乎我国历代相沿之礼教民情 为宗旨,初步制定了数十部法律文本,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商法等多部法律。刑律的修订,抛弃了旧律 诸法合体 的编纂形式,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的刑罚原则、刑法制度和理论,如正当防卫、罪刑法定、缓刑制度。其中对于犯 十恶 等罪的规定仍被保留下来。同时,清政府开始法政官制的改革,规定大理院 专掌审判 ,不受行政衙门干涉。1902年开始的修律与司法改革,遭到不少礼教派官员的强烈反对,最终在革命的枪声中被终止。

——摘编自严泉《晚清中国——告别万历十五年式的传统儒家道德治国》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初创时期。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提出要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将以往的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改为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和200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 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等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切实贯彻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清末法律改革做出历史解释。(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法治建设发展进程并指出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意义。(8分)

19.

【战后和平与国际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战争只是政府间的一种争夺的原则破坏无余。交战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仅受到海运限制的影响,而且空袭越来越多地针对居民区……人们意识到为了维护和促进国际和平必须建立国际组织和完善国际法。

——摘编自张加犁《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1862年,瑞士人杜南描写了1859年法、意对奥战争惨状,唤起世人对战时伤病员救护的注意。1863年,杜南发起成立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在该组织倡导下,1864年,瑞士召集法、意、西等12国参会,签署了《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公约》,它规定了军队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中立地位,伤病军人应受到照顾和遣返等。在此之上,经1906、1929、1949年多次修订,1949年中苏美英法等61国签订关于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病者境遇、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船难者境遇、关于战俘待遇(针对二战德日法西斯虐杀战俘暴行)、战时保护平民等日内瓦四公约,1950年生效。2014年,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其缔约方。该公约是国际人道主义法的重要部分,是约束战争中敌对双方的权威法律文件。但同时其功能作用的发挥,一方面要靠各签约国的自觉遵守,另一方面主要依靠国际舆论的谴责监督。

——摘编自《日内瓦公约》、《我军战俘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维护和平的举措。(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内瓦公约》形成的原因并简评《日内瓦公约》。(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理论和实践的环形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列宁指出: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选集》第1卷第241页)理论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指导实践,而理论到底是不是正确地指导了实践以及怎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一点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

——摘编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依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整体或局部均可),并结合所学中外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来论证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