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河南省焦作市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4+4)【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8 浏览数:168

一、单选题

1.

据研究,大汶口文化遗址的陶文 既不是符号,更不是图画与纹饰,而是很进步的文字,是殷周时代文字的远祖 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黎明 。这表明(  )

A.文明延续主要依靠的是文字B.中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的文化C.中国古代文明具有继承关系D.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统一性

2.

西周时,各诸侯国内部事务周天子一般无法插手,各诸侯国内部事务也有类似效果。一开始各诸侯国还臣服于周天子,但后来诸侯国发展起来,周天子地位逐渐衰落。诸侯国内卿大夫也有可能把持国政,甚至废立诸侯。这反映出西周时(  )

A.宗法制度无法实施B.未能建立中央集权C.血缘政治弊端众多D.贵族政治已经衰微

3.

荀子说: 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其主张(  )

A.体现了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B.迎合了当时诸侯国君的需要C.代表了下层平民大众的利益D.蕴含鲜明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4.

观察下图。图中所示举措(  )

A.为实现政治统一创造条件B.消除了各地的差异与隔阂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便利了经济的交往与发展

5.

北魏迁都平城后,拓跋珪(371—409年) 诏邓渊典官制……吏部尚书崔玄伯总而裁之 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 始建都邑,便以经术为先,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千有余人 。这些举措(  )

A.促成了北魏统一全国B.消弭了民族之间矛盾C.加速了民族交融步伐D.推动了北方民族南迁

6.

杜牧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中写道: 一日读十纸,一月读一箱。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愿尔出门去,取官如驱羊。 该诗反映出,唐代(  )

A.首开文治的模式治理国家B.科举制对世风具有导向性C.官员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D.读书与做官开始有了联系

7.

唐末冯贽在《云仙散录》中记载,贞观十九年(645年)之后,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 。这一记载表明(  )

A.佛教为平民百姓所信奉B.儒学的独尊地位开始动摇C.印刷术促进了佛教传播D.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效率

8.

庆历七年(1047年)三月,宰相贾昌朝与枢密副使吴育争执,御史中丞高若 阴阳不合,责在宰相 ,贾昌朝因此罢相;皇佑三年(1051年)十月,宰相文彦博出知许州,起因于殿中侍御史里行唐介的弹劾。这些事件的发生(  )

A.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矛盾B.提升了中枢机构的效率C.使监察官成为决策中心D.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9.

从元代开始,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有 行中书省 (简称 行省 )。钱穆认为其内在精神是 军事控制 使全国各省,都成支离破碎,既不能统一反抗,而任何一区域也很难单独反抗 。据此可知,元代实行行省制旨在(  )

A.加强中央集权B.提升行政效率C.增强边境防御D.平衡区域力量

10.

图3为元代运河岁运数(单位:石)。图中信息反映出,元代(  )

A.国内贸易发展迅速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丝绸之路的畅通D.重视修建水利工程

11.

有学者说,明朝 阁权只有通过皇权的批准或与皇权相结合才会具有政治功能 ,皇帝甚至可以通过 中旨 内批 ,不经过内阁直接向外廷发号施令,使票拟之权落空。这表明,明代内阁(  )

A.发挥了辅佐作用B.明显依附于皇权C.不属于行政机构D.办事具有程式化

12.

公元1760年,清朝在新疆叶尔羌设立钱局,由户部颁发样钱,仿照内地制钱样式,面铸汉文 乾隆通宝 ,背面为满、维文叶尔羌地名的铜币(如图4所示)。由此可知,清政府(  )

图4

A.实行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B.致力于推动少数民族汉化进程C.增强了中原与西北的联系D.重视对西北边陲的经营与管理

13.

据当时《新加坡报》披露,来自中国的贸易帆船,1829—1830年仅有10艘;1830—1831年增至18艘,这18艘帆船的总吨数是3713吨,所载货物价值共计218927西班牙银元,1839—1841年来自中国的贸易帆船多达150~250艘。这可用于说明,清朝(  )

A.逐渐废除 十三行 制度B.对外政策发生根本转变C.东南沿海面临外来威胁D.闭关并未断绝对外交往

14.

19世纪中期,英国驻华公使巴夏礼等人即乘船抵达汉口,探查内地的人情物产,叫嚣着希望将此特权范围不断扩大,以此来 扩张中国内河航路 。与英国这一特权的取得最为相关的是(  )

A.鸦片战争B.《南京条约》C.第二次鸦片战争D.《马关条约》

15.

1874年,李鸿章派江南制造局的冯俊光和天津机器局的吴敏兰筹建直隶磁州煤矿,要求在磁州挖出煤炭后 就地设机,铸生铁、冶熟铁,并压铁成片,引铁成丝,以备制造之用 。由此可知,创办直隶磁州煤矿意在(  )

A.辅助军事工业B.抵制外来侵略C.助力国计民生D.实现资源自主

16.

英国驻汉口领事傅磊斯在1901年的信中提到: 现在还有谁人将总理衙门盖章的护照看得像某个总督签署的护照那样有效呢?你大概还记得两广总督曾经告诉我,总理衙门只能向他提出要求,而不敢命令他。 这说明,当时(  )

A.外侵激化了社会矛盾B.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中国近代化进程缓慢D.军阀混战政局动荡

17.

1908年资政院、咨议局选举的覆盖面仅占全国人口的4%,1912年底至1913年初各省国会议员选举登记选民已达当时全国人口的10%,连 神州大布衣 向岩都自认比孙中山和袁世凯都强而自荐担任民国大总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晚清政府 新政 推动B.三民主义为民众所接受C.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

18.

表1

鲁迅《文化偏至论》

诚若为今立计,所当稽求既往,相度方来,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

《李大钊全集》

在这个社会里,个人的生活,无一处不感孤独的悲哀、苦痛;什么国、什么家、什么礼防、什么制度,都是束缚各个人精神活动的东西,都是隔绝各个人间相互表示友好、同情、爱慕的东西。

陈独秀《一九一六年》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为夫之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格矣。

表1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在其著作中的论述。这些论述旨在(  )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呼吁人的个性解放C.倡导西方普世价值D.反思辛亥革命败因

19.

在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的时候,亲历这一运动的毛泽东说: 五四 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 毛泽东意在说明(  )

A.共产党在五四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备了思想基础D.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20.

1926年,中共中央召开特别会议,确定: 党现时政治上主要的职责是从各方面准备广东政府的北伐 我们说准备,不仅是在广东作军事的准备,更要在广东以外北伐路线必经之湖南、湖北、河南、直隶等处预备民众奋起的接应,特别是农民组织。 由此可知,中共中央强调的是(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B.中共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C.民众支持对北伐战争极其重要D.中共军队主动承担北伐战争战事

21.

表2

年份

棉制品

面粉

烟叶

液体燃料

交通器材

化学燃料及颜料

钢铁及其他金属制品

机械

1928

14.2

2.6

8.3

5.1

1.4

2.3

7.5

5.4

1.8

1931

7.6

2.0

6.0

4.4

1.8

2.3

8.0

6.2

3.1

1936

1.5

0.5

2.2

1.8

4.1

5.6

10.8

13.2

6.4

表2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进口商品所占比重情况(单位:%)。据此可推知,当时(  )

A.列强经济侵华得以遏制B.重工业发展受到国人重视C.国内经济出现快速发展D.官僚资本垄断了中国工业

22.

西安事变发生后,12月22日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与中共谈判,并作出 停止剿共 三个月后抗日发动 等项承诺。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承诺,允诺 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 。据此判断,西安事变(  )

A.得到共产党的支持B.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导致国民党的分裂D.促使抗日形势变化

23.

1937年10月,日军向忻口进攻,国民党军8万人在卫立煌指挥下与日军激战。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命令八路军 截断敌人后方交通,打击来援之敌 。此战日军遭受重创。由此可见,忻口会战(  )

A.体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B.扭转了抗日战争的局势C.促成抗日统一战线建成D.使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

24.

1947年11—12月,在陕甘宁、晋绥、晋察冀等解放区,中共采取了 打破旧圈子 重新丈量 多少拉平 彻底平分 的办法,以自然村为单位,将土地打乱。中共此举(  )

A.为战略反攻打下物质基础B.是对民主政治的初步探索C.推动了解放战争顺利发展D.说明工作重心已发生转移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以西汉为例,全国1500多座城被分为首都,郡、国,县、侯国、道(设置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政区)、邑(皇后、公主等的封邑)这三个等级,逐级管辖。如西汉的长安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但城内的主要部分是宫殿,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合计约12.6平方公里,加上衙署、仓库、兵营、监狱等设施,最多只有三分之一的面积供百姓居住。首都以下的城市不需要那么大的宫殿,但作为地区性的行政中心,相应的衙署和其他行政、军事机构也会占较大面积,居民能享受到的设施很有限。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态与功能》

材料二
明清时期政治中心移至北京。明代北京城内有360行,南北货云集。北京而下全国较大的城市在明中叶已有55处,很多城市已不是 完全与政府的消费有连带关系 的政治中心了。清代有 天下四大聚 ——北京、苏州、汉口、佛山和 四大名镇 ——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之称。如苏州向来是丝织业的中心;佛山是冶铁业的中心;景德镇是制瓷业中心。苏州枫桥是一个大粮食市场,湖州双林镇是一大丝市,上海郊区集镇上有专业的棉花市场。

——摘编自任继愈主编《中国古代商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城市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市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化的影响。(8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鉴于秦、隋两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教训,汉、唐的统治者在建立政权后所颁布的政治和经济措施,都较为注重缓和阶级矛盾。宋政权建立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更迭的教训,为了调整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政府给予各级官僚地主以极大的经济实惠,这也大大激化了阶级矛盾,但阶级矛盾也始终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史料记载: 江南狭乡百姓,远来请佃,以田亩宽而税赋轻也。

——摘编自詹小美、李玲崧《宋代的中央集权与阶级矛盾的特点》

材料二
总的说来,唐代在经济制度领域重平等、轻效率,在政治与社会制度领域重效率、轻平等。而宋代恰好相反,在经济领域重效率、轻平等。所谓重效率,主要指结果是否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或完成更多的设定目标,即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货畅其流。但是,这种在高度中央集权制和官僚制度之下的平等,自身就隐含着矛盾与衰落的根源。它使宋代的官僚政治成为社会进一步变革的阻力,从而使宋王朝未能出现历史性的社会与经济突破,社会的发展逐渐停滞,中国古代社会终究没能出现历史性的突破。

——摘编自谢元鲁《论唐宋社会变迁中平等和效率的历史转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政权建立初期缓和阶级矛盾的相同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唐代前期经济领域 重平等 与宋代 重效率 的具体体现。(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 没能出现历史性的突破 的原因。(4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02年,孙中山嘱咐刘成撰写《太平天国战史》,欲使 洪门诸君子手此一编 俾读者识……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后在同盟会会员饯别会上又说: 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 在阐扬三民主义理论时,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失败教训又一次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太平天国 不懂外交 不北伐 读书人不赞成 大家想做皇帝 ,并深刻地指出: 太平天国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摘编自金实秋《孙中山和毛泽东论太平天国》

材料二
毛泽东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小就同情在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重压下的广大农民。他指出太平天国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农民起义,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是太平天国革命的继续与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 他说,太平天国的 天国理想 ,是企图在落后的自然经济与个体生产的基础上实现财产公有、绝对平均的社会制度。毛泽东正是从对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的研究中,深刻而正确地认识了中国国情,为中国革命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

——摘编自经盛鸿《毛泽东对太平天国革命的认识与评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评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变化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对太平天国的认识及其对中共开展民主革命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到了19世纪,我们只能在国际生活中找出路,但是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中国人,不分汉、满,仍图闭关自守,要维持历代在东方世界的光荣地位,根本否认那个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我们倘若大胆地踏进大世界的生活,我们需要高度的改革,不然,我们就不能与列强竞争。我们有与外人并驾齐驱的人力物力,只要我们有此决心,我们可以得着更光荣的地位。

——摘编自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并以中国近代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