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河南省洛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4+3)【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7 浏览数:454

一、单选题

1.

夏王朝建立后,其所属的位于中原一带的众多方邦,均认同夏朝国家和中原文化而通称曰 ,又称 华夏 。这一现象(  )

A.形成了古代社会对王权的崇拜B.体现了早期的文化认同C.反映出文化来源的多样性特征D.推动了早期国家的形成

2.

张载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  )

A.崇尚天人合一B.追求家国情怀C.主张和而不同D.推崇积极进取

3.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同时他主张用 天下之法 取代 一家之法 ,并提出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这些思想主张(  )

A.带有民主启蒙思想的色彩B.冲破了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C.奠定法治社会的思想基础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4.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抨击封建思想,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这些新思想(  )

A.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B.开始突破传统夷夏观念的束缚C.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D.表明追求民主已成为社会共识

5.

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三人大笑而别。 虎溪三笑 典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

A.多样性B.包容性C.凝聚性D.本土性

6.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南朝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 达摩 翻译成 ,把印度语中的 涅槃 翻译成 无为 ,还宣扬说有一子在寺院出家,其家族十代人都会得到解救。这表明(  )

A.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B.道教受到统治者的尊崇C.儒家学说失去正统地位D.三教并行局面开始形成

7.

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8世纪以后,中国的四大发明陆续传入欧洲,促进西方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这些现象表明中华文化(  )

A.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B.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一体化C.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D.绵延不绝具有顽强生命力

8.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提出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柏拉图创建的 学园 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这些现象表明古希腊文化(  )

A.缺乏人文主义B.推崇伦理道德C.忽视现世幸福D.重视理性精神

9.

中古西欧文化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但少有科学成就,其主要原因是(  )

A.日耳曼人南下对文化的摧残B.二元政治扼杀了文化的发展C.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D.西欧文化领域缺乏领军人物

10.

柬埔寨的吴哥窟中,很多浮雕的题材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这反映了(  )

A.吴哥王朝以印度教为国教B.柬埔寨石窟艺术源于印度文明C.柬埔寨艺术都与佛教有关D.印度文化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

11.

白居易最重要的作品《长恨歌》几乎贯穿于整个《源氏物语》中,成为源氏三代人爱情发展的基调。书中仅引用的白居易的诗歌就多达90多处。这说明(  )

A.仅白居易的诗对日本有影响B.白居易是最有才华的诗人C.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颇深D.白居易与紫式部交流较多

12.

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 玛雅历 ,还创造出了20进制;印加人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阿兹特克人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这反映美洲的印第安人(  )

A.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B.其文化深受殖民者影响C.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D.已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

13.

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迅速征服了迁入地的居民。印欧人的迁徙(  )

A.导致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B.形成了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C.推动阿拉伯人征服西亚和北非D.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间的交流

14.

19世纪后期,英国招募的华工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地采矿,美国也大量引进华工修筑铁路或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这些华工(  )

A.对当地的开发作出重要贡献B.推动了当地人口结构的改变C.成为当地社会的主要劳动力D.为清政府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15.

下表的考古成果与历史解释对应准确的是(  )

考古成果

历史解释

A

四川西昌发现王莽时期的一处窖藏,出土铜锭4个和铸造货币的钱范5

汉代西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B

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的哈帕拉文化遗址中发现了2500多枚刻有文字的印章

印度文字是最早最成熟的文字

C

敦煌出土的部分唐代借贷文书上有担保物和保人的记载

唐朝时开始出现实物借贷

D

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考古发现一批粟特西域古政权铸造的圆形方孔钱币,上有开元通宝等汉

丝绸之路推动中华文化传播

16.

中国古代曾开辟了经关中平原、成都平原、横断山麓、澜沧江、怒江、高黎贡山、缅甸,到达印度、中亚和西亚的 西南丝绸之路 。这条商路(  )

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B.促进了丝绸和瓷器的大量出口C.推动了茶文化在世界的广泛传播D.得益于全球贸易网络基本形成

17.

如图是清政府内务府造办处制造的更钟,它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 与西方计时的 有机结合起来,并能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 的长短。更钟的制作(  )

A.说明钟表诞生地在中国B.外观带有明显的异域特色C.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D.反映了中西相似的审美观

18.

亚历山大的东征使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希腊,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这反映了(  )

A.希腊文明的传播得益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B.战争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历史的发展进程
C.亚历山大帝国是东方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D.东征客观上有利于东西方文明之间交流

19.

1825年,俄国爆发了由一些贵族青年军官领导的十二月党人起义,他们大都参加了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和之后的国外远征。目睹西欧资本主义生活,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据此可知,这次起义(  )

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B.指明了俄国革命的方向C.深受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D.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20.

1918年德国出版的《西方的没落》一书,认为欧洲社会已进入了其存在的最后阶段,接下来是不可逆转的衰落。1920年,赴欧洲游历归国的梁启超发表《欧游心影录》,提出要用东方的精神拯救西方物质文明。这些认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欧洲文化已经走向没落C.一战对欧洲社会的影响D.东方文化比西方更优秀

21.

印度独立后,在政治体制上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但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种姓制度依然具有重要影响。新加坡、韩国等在发扬儒家文化精华的同时,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埃及的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这反映了二战后这些国家(  )

A.民族文化发展的多样性面临巨大挑战B.民族文化的复兴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C.文化发展受西方殖民主义统治的影响D.形成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新文化

22.

明中叶,王阳明景仰朱熹等大师讲学于书院,认为书院可 匡翼夫学校之不逮 ,并在龙冈书院、阳明书院、敷文书院等多所书院讲学二十余年,追随者甚众。该时期书院的兴盛(  )

A.巩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B.有利于文化的保存与传播C.反映了思想控制的放松D.表明私学教育已成为主流

23.

近年来各大博物馆竞相开发了自己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以其融汇古今、沟通雅俗的特点受到人们的欢迎。如图是河南博物院开发的文创冰淇淋。这些文创产品(  )

A.促进了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B.植根于历史文物的教育功能C.承载着传承精妙工艺的使命D.是对博物馆公益属性的破坏

24.

约15世纪中叶,德国工匠谷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出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印刷机,代替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质量和效率。这一发明(  )

A.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B.带来印刷技术的第一次质的飞跃C.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D.促进了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转型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移民运动,既有美国的 拉力 作用,又有欧洲的 推力 影响。产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导致欧洲国家开始发生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西欧、北欧各国意识到人口外流可以减轻国内人口过剩的负担,因而逐渐取消了限制移民的法令和措施。从18世纪末开始,美国的工业革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急需大量熟练技工和廉价劳动力。此外,美国的西进运动,更为移民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19世纪上半期,不少人为逃避欧洲封建国家的政治和宗教迫害,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陆月娟《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多次修改移民法,为各国科技人才进入美国大开方便之门。1946—1974年,美国共引进包括世界级科学巨匠、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外高级人才24万人。1969—1979年,美国还从发展中国家接收了50多万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特长的移民。……新移民能够主动地驾驭 美国认同 原生国家认同 两种社会身份和社会网络。他们在其工作、交往、生活的很多方面是非常 美国化 的,也能够在社会网络和生活社区中继续保持原生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

——摘编自孙传忠《美国引进人才的举措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欧洲向美国移民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移民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庙、孔林、孔府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合称 三孔 。孔庙是奉祀孔子的庙宇;孔林又称 至圣林 ,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林内保存有自汉代以来的墓碑和谒陵题记石刻等共5000余通;孔府又称 衍圣公府 ,府内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两千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大力推崇使得孔庙、孔林、孔府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它不仅是名闻天下、内涵丰富的文化类遗产,同时还拥有大量有价值的自然遗产。 三孔 的建筑布局规划和装饰等方面反映出儒家思想的精髓,其内生长的17000余株古树名木是研究古代物候、气候和生态问题的宝贵素材。

——摘编自《世界遗产名录》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郑振铎担任国家文物部门的主要领导。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他认为,新中国以前对文物的保存只是 为保存而保存 ,而新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应该是 为今天工农业生产、建设的需要服务的 。在他的主持和指导下,草拟了有关文物保护的法规文件,并建议中央将这些法规列入土地改革的文件中以便扩大影响。随着 一五计划 的实施,他发表《基本建设人员应有的古文物知识》等文章,主张对建筑工程人员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在注重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他提出老祖宗留下来的绝技、绝活不能 人亡技失 。郑振铎的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在当代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编自朱保东《试论建国初期郑振铎的文化遗产保护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三孔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并指出保护 三孔 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郑振铎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认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