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2+3)【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5 浏览数:349

一、单选题

1.

历史学家顾颉刚指出,陶器是古代工业上最早的发明,大约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陶器的制作也随之发展,彩陶时代、黑陶时代和白陶时代,表现了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以下选项最符合黑陶时代历史特征的是(  )

A.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B.长江下游出现河姆渡文化C.主要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D.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

2.

《辽史·营卫志》记载, 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种田或打猎)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 辽朝因此采取的治理措施有(  )
①保持本民族的 猛安谋克制 ②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③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④中央机构既有汉式官称又有本民族官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

下面为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变化表。关于对下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年代

明洪武二十六年

公元1393

明万历二十八年

公元1600

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

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

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

人口数量

0.7亿

1.97亿

2.50亿

3.13亿

4.30亿

A.经济繁荣和国土开发促进人口增长B.世界物种交流促进人口急剧增长C.人口急剧增长导致清朝政治腐败D.人口急剧增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4.

面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有人著书指出: 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 对付外国侵略者,不能 舍其长,甘其害 ,而必须 塞其害,师其长 ,只有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此书最有可能是(  )

A.林则徐的《四洲志》B.魏源的《海国图志》C.徐继畬的《瀛寰志略》D.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5.

某战取得胜利后,毛泽东马上予肯定,9月26日兴地致电朱德、彭德怀:祝贺我军的第一个胜利!蒋介石也先后两次致电贺嘉勉。数日内八路军总部收到贺电贺信百余封,国内各大报刊、广播电台及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的报纸、电台,纷纷报道八路 军获胜的消息。石家庄、太原等城市各界群众集会,庆祝八路军出师抗日旗开得胜,首战大捷。材料中的某战最有可能是(  )

A.平型关大捷B.忻口会战C.台儿庄大捷D.百团大战

6.

下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年份

项目

1952

总产量

1.64亿吨

130.4亿吨

135亿吨

0.65亿吨

1949年增长

36%

193%

754%

105%

1957

总产量

1.95亿吨

164亿吨

535亿吨

1.3亿吨

1952年增长

19%

26%

296%

100%

①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②国家成功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③中共八大对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④全国掀起工农业 大跃进 运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

1954年,毛泽东接到苏联发来的一封电报,电报中,苏联政府通告中方,正在柏林召开的 四大国外长会议 拟举行一次包括中国在内的 五大国会议 ,讨论如何缓和紧张的国际局势问题,苏方希望中国能派遣代表团参加这次会议。周恩来带队出席的中方代表团在这次会议上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

A.使朝鲜问题排除美国的阻挠达成协议B.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C.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D.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推动会议顺利进行

8.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七大B.中共十八大C.中共十九大D.全国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

9.

民族主义思想是近代欧洲才出现的。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导致中世纪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包括(  )
①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②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③独立的民族教会出现 ④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

有一段时期,让注重金银的欧洲人极难忘怀, 所有国家都带来了货币,同样地运走了商品;而这些货币到了印度就给埋藏起来,不再外流。 有着与印度类似情况的还有(  )

A.16世纪中叶的西班牙B.17世纪初的中国C.18世纪初的英国D.19世纪中叶的中国

11.

14世纪,欧洲历史开始进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来维护他们的政治、经济利益。这样,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就产生了。这种 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 (  )

A.主要目的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B.一定程度具有世俗性和大众性特征C.帮助欧洲人民彻底摆脱宗教信仰D.是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结果

12.

德意志一些教堂翻译并改革了拉丁语弥撒把它变为德语弥撒,使教区居民能用自己的语言参与教会活动。这样的变化最早发生于(  )

A.14世纪B.15世纪C.16世纪D.17世纪

13.

1278年,基督教圣法兰西教会谴责罗杰·培根并把他投入监狱达十四年,因为他倡导归纳法。1616年,哥白尼阐述 日心说 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1633年,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但是,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得到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的肯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科学革命 早在13世纪已经兴起B.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依然强大C.科学在与神学的艰难斗争中前进D.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在形成

14.

西方经济学家哈耶克从个人主义出发,强调维护人的自由,认为这种自由包括政治自由、思想自由和经济自由。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是实行市场经济,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解作用,让人们在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以下学者中主张经济自由的是(  )

A.孟德斯鸠B.亚当·斯密C.马克思D.卢梭

15.

1861年,美国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成为这个新生国家的危机。据此 这个新生国家的危机 主要指(  )

A.关税问题B.西部领土建州问题C.奴隶制存废问题D.农民土地问题

16.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和意大利都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它们的相同点不包括(  )

A.实现了国家的统一B.实行君主立宪制C.从法国手中收复了失地D.实行民主共和制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下表各项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理论和实践

意义

《共产党宣言》

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资本论》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唯物史观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一国际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A.①B.②C.③D.④

18.

唐建中二年正月初七(781年),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长安大秦寺落成。唐会昌五年(845年),武宗灭佛,殃及景教,此碑被教徒埋入地下,明天启三年(1623年),方在西安西郊偶然出土,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注:景教即基督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局部)

A.此碑可作为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佐证B.碑文书写所用字体为隶书C.佛教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密不可分D.武宗灭佛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19.

《蒋介石日记(手稿本)》记载: 此次在滇黔剿匪自愧不如也 残匪之机惊灵捷与我军之呆笨迟钝,更为民族前途忧,非全力扑灭此匪,国家与民族更不堪设想矣 。以下选项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属于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一手史料B.体现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立场C.反映国民党抗日战场的不利形势D.可用于研究20世纪30年代的国共关系

20.

古代希伯来人有大洪水毁灭几乎所有人类,仅留下诺亚一家的传说。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故事。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这个故事最早的版本。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

A.洪水传说的故事应该源自于两河流域B.古代世界各地区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C.古代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非常密切D.古代希腊的洪水故事继承自古希伯来

21.

1811年,一封署名为内德·卢德将军的恐吓信被发到诺丁汉的纺织厂的雇主那里,要求雇主停止削减工人工资与使用非学徒工的恶行。不久,数量不等的工人开始有组织地在晚上进入工厂里砸毁机器。在三周以内,两百多台织机被捣毁。1812年,毁机活动蔓延到其他地区。这些抗议的工人被称为 卢德派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英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B.其斗争的目的是维护工人的政治权利
C.是工业化早期贫富分化严重的结果D.表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2.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年的纪念日,美国一位印第安人领袖谴责说: 这是灭绝种族和悲痛的500年。哥伦布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悼念日,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日子。 以上材料旨在说明(  )

A.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B.对历史的评价受立场的影响C.对历史的认识应具有多元性D.哥伦布对历史的影响应重新评估

二、材料阅读

23.

人类历史上农业、商业和工业的重大进步,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并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开始的 农业革命 ,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世界上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在几个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文明的曙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早期呈点状分布的独立文明群落,逐渐发展成五个较大范围的文明区域。

——人民版《历史必修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列举 五个较大范围的文明区域 ,并分析早期文明呈现独立状态的主要原因。(7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6世纪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并概括其对世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5分)
材料三
判定是否存在工业革命大致有三种标准,第一个标准即是否引发生产方式变革,并且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能力,进而出现一些新的产业形态。第二个标准即是否深刻地影响社会生活。……第三个标准是否有标志性的技术和产业。

——冯飞《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

(3)结合所学,对照材料中的 第三个标准 ,分别指出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革新,并说明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5分)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一直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中间地带。处于两个大陆和两种文明类型之间,俄罗斯始终努力追赶西方,主动吸收西方文化,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得它无法阻挡来自亚洲的东方文化。欧洲文化与亚洲文化在俄罗斯占据的欧亚地缘空间发生碰撞,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欧亚文化。

——摘编自李英玉《俄罗斯文化的欧亚属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俄罗斯 形成独具特色的欧亚文化 的原因。(6分)
材料二
(2)俄国的历代沙皇都致力于对外扩张领土,结合所学,指出俄国的第一代沙皇伊凡四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17世纪后半期俄国向东扩张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请指出我国抗击这一入侵的重要战役及结果。(6分)
材料三
1855年亚历山大二世即位后,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骚动在1859年为90次,1860年为126次,到1861年则猛增到1176次。

——历史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俄国沙皇政府为应对空前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并简述其影响。(6分)

25.

中国既是东亚文化圈的核心国家,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留于唐国学者,皆学以成业,应唤。且其大唐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推古天皇二十三年(623年)

其臣连等伴造国造(均为世袭贵族名称),各置己民,恣情驱使。又割国县山海、林野、池田,以为已财,争战不已。或者兼并数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及进调赋时,其臣连伴造等,先自收敛,然后分进。修治宫殿,筑造陵园,各率己民,随事而作。……强盗窃盗并起之,不可止。

——《日本书纪》孝德天皇大化元年(64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并用一句话概括其改革的主要成果。(4分)
材料二
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光宗双翼(五代后周官员)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大抵其法,颇用唐制。

——《高丽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朝鲜高丽王朝进行制度革新的具体措施。(6分)
材料三
早期东方文化圈的地理范围,中心在黄河、长江流域,主体是涵盖中国大部地区的 早期中国文化圈 ,东南包括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岛屿,东部涉及朝鲜半岛和日本岛,北向波及亚欧草原,西向触及中亚。

——韩建业《全新世亚欧大陆的三大文化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两国制度文化革新的共同特点,并结合唐朝佛教发展的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中心地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