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三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696

一、单选题

1.

鲁国的孟禧子(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对礼仪不熟悉,他感到遗憾,临终时吩咐他的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去师事孔子。据此可知当时(  )

A.私学兴起并发扬广大B.礼乐文化不断繁荣C.宗法分封度渐趋崩坏D.儒学成为社会主流

2.

是汉代中央在诸侯国设置的官职,表1是西汉时期部分 太傅 设置情况统计。据此可知 太傅 的设置是出于(  )

表1 西汉王国太傅表(部分)

时间

太傅名

个人出身或素养

任职国

文景

辕固

儒者

清河

武帝

夏侯始昌

通五经,以《齐诗》、《尚书》教授

昌邑

宣帝

庆普

儒生

东平

A.推动儒学传播B.巩固国家统一C.完善官僚制度D.强化地方治理

3.

唐代《杂令》规定可 役身折酬 ;宋代则不同,太宗至道二年(996)降诏: 凡贫人负富人息钱无以偿,没入男女为奴婢者,限诏到并令检勘,还其父母,敢隐匿者治罪。 这一变化(  )

A.体现了律令的伦理化B.推动了社会公平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D.激化了社会矛盾

4.

图1为在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某种农作物传入中国并不断传播的路线示意图。该作物的传入与传播(  )

图 1

A.推动丝绸之路的发展B.有利于缓和人地矛盾C.促进了中外贸易的繁荣D.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5.

19世纪七八十年代,《申报》刊登了上海大量英语夜校与培训班的招生广告。仅1873—1875年,就有15家英文学馆、书塾、公所等培训洋文(主要是英语)的机构在《申报》上刊登招生广告。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近代外交的转变B.现代报刊的发展C.救亡运动的高涨D.中外联系的加强

6.

近代以来,魏源讲 师夷长技 ,洋务派讲 中体西用 ,严复则在《论世变之亟》中写道: 我四千年文物声明〔名〕,已涣然有不终日之虑。 据此可知,当时(  )

A.文化忧患意识增强B.发展洋务成时代之需C.传统观念根深蒂固D.政治改良被提上日程

7.

中共中央曾就农民问题作出决定,强调党有结合小农佃户及雇工以反抗宰制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打倒军阀及贪官污吏,反抗地痞劣绅,以保护农民之利益而促进国民革命运动之必要。这一决定作出的时间应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B.北伐战争时期C.土地革命时期D.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8.

1945年4月,中共中央在一份重要文件中指出,党在农村工作中要坚持 耕者有其田 的主张, 把土地从封建剥削者手里转移到农民手里,把封建地主的私有财产变为农民的私有财产,使农民从封建的土地关系中获得解放,从而造成将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的这一要求旨在(  )

A.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B.在全国范围推行土地改革C.继承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D.指导全民族抗战取得胜利

9.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确立的国际体育活动方针明确要求,只能与苏联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有些来往,对于在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在未建交国家举行的活动,能不参加即不参加。这一要求旨在(  )

A.改变中国体育的落后局面B.积极配合国家的外交政策C.推动国际反帝力量的联合D.打破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

10.

图2是某学者对改革开放初期历史的一段回忆。这折射出当时(  )

我至今记得。其一,197851日,一些久遭封闭的中外文学名著获准在全国发行,石家庄市各书店门前早早排起了长队,我和一位同学几乎将衣服挤破,才买到几本《古文观止》《悲惨世界》《围城》;其二,19833月,石家庄市图书馆办理新借阅证,数千市民蜂拥而至。

图2

A.社会生活的新变化B.国民心理的新突破C.经济体制的新变革D.社会阶层的新成长

11.

《伊利亚特》中描写了在一次盛大的竞技会后,掷铁饼优胜者的奖品是一大块圆形生铁,对此有诗人夸耀地说: 即令他有很多肥沃的土地,这块铁也足够他用五个整年。他的耕夫牧人都不会因缺铁而进城去,因为家中将有足够的铁用了。 据此可推知古希腊(  )

A.农业生产有一定发展B.海洋贸易发展遇挫C.竞技体育悠久的历史D.人文主义思想诞生

12.

11世纪,德意志威塞尔、易北河、奥得河等地的最低地区,意大利的伦巴底等地大片的森林、沼泽地和低湿地被大量开垦为农田。这一现象(  )

A.得益于西欧商业的发展B.满足了城市自治需要C.加速了庄园制度的瓦解D.巩固了封建农奴制度

13.

16世纪法国小说家拉伯雷在《巨人传》中勾画了一位饕餮国王高康大,一出生便不断吞占民脂民膏。1832年法国漫画家杜米埃借助这一形象画下了名画《高康大》(图3)杜米埃创作这一漫画意在(  )

图3

A.传承人文主义思想B.展现对于穷苦大众的同情C.弘扬现实主义画风D.讽喻社会现实启迪革命

14.

1947年6月,在巴黎召开欧洲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的预备会议,苏联派团参加;英法在美国指示下,建议受援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再由美国提出援助方式和条件。7月2日,苏联以经济安全为由予以拒绝并退出会议。这一事件(  )

A.体现了美苏国家实力的均衡B.加速了美苏对抗局面的形成C.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D.导致了西欧经济主权的丧失

15.

表2是不结盟运动部分会议参加国的数量统计,据此可知表2(  )

表2

时间

参加国数量

第二次不结盟会议

1964

42

第三次不结盟会议

1970

54

第四次不结盟会议

1973

75

第五次不结盟会议

1976

86

A.民族自决原则普遍确认B.第三世界首登历史舞台C.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D.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

二、材料阅读

16.

下面是唐朝贞观十三年(639年)、天宝元年(742年)、元和二年(807年)年三个历史时期的人口密度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图6

——费生《论唐代的人口分布》

分别提取图4、图5、图6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晚清军事工厂设置的时空变迁

材料一

图7 甲午战前清朝军事工厂设立空间分布图

——据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二

表3 甲午战后清朝军事工厂设立情况

军事工厂

地址

开办年份

陕西机器制造局

西安

1894

奉天机器局

沈阳

1896

湖北军火所

武汉

1896

河南机器局

开封

1897

新疆机器局

乌鲁木齐

1897

山西机器局

太原

1898

湖北钢药厂

汉阳

1898

广西机器局

龙州

1899

贵州机器局

贵阳

1899

武昌保安火药所

武昌

1900

黑龙江机器局

齐齐哈尔

1900

江西机器局

南昌

1901

北洋机器局

德县

1902

安徽机器局

安庆

1907

伊犁枪子厂

伊犁

1908

——据王尔敏《清季兵工业的兴起》等

材料三
战舰凋零,海权全失,沿海之地易启彼族窥伺之心……制造厂局多在滨海之区……查各省煤铁矿产,以山西、河南、四川、湖南为最……应请饬下各该省督抚,设法筹款,设立制造厂局……上海制造局购有炼钢机器,因其地不产煤铁,采买炼制所费不赀,以致开炉日少,似宜设法移赴湖南近矿之区,以便广为制造。

——摘自1897年《荣禄奏请在内地省份建立制造厂局并将上海制造局内迁片》

概括指出晚清时期中国军事工厂设置的时空变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其成因。(14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鱼塘风波

广东高要县沙浦公社沙一大队有集体鱼塘33亩,过去派几个劳力管理,一年最多收鱼6000斤,扣除成本和各项开支,年年亏本。1979年村民陈志雄开始承包集体鱼塘8亩,专业养鱼。1981年他完全承包了这33亩鱼塘,仅半年就产鱼万余斤,生产队不花一分钱,不出一个工,就净收人承包金4500元。后来陈志雄又把承包水面扩展分散在四个大队,并雇工进行管理。
对此当地人看法不一,争论激烈。许多基层干部和群众赞成承包,也有一些人反对,认为 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1981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一场关于永包鱼塘的争论》一文,并由此揭起了持续3个月的全国大讨论。讨论集中在几个问题上:一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如何正确看待能人,二是雇工问题,三是跨队承包问题,其中又以雇工问题为争论的焦点。这一争论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一位领导同志致信中共广东省委指出 事关农村社会制度的大局,故提请省委考虑 。此信又进一步引发广东全省上下的层层讨论,广东省农委受命赴沙浦公社实地调查,并在调查报告中提出 对推行专业承包生产责任制中出现的问题,大家认为应从总结经验教训上去解决,并从政策上加以引导或限制,不宜采取通报批评的办法

——据季音《鱼塘风波——一次关于鱼塘承包问题的讨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改革开放初期关于鱼塘承包问题的讨论进行探讨。(14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19世纪以来的英美关系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8071808

英国袭击美国的切萨皮克号军舰

18371838

美国民众援助加拿大的反英起义

18451846

英美争夺对俄勒冈的控制权

18541856

英美争夺中美洲地峡的控制权

1861

美军检查英国邮船特伦特号,捕获两名南方邦联的外交人员

1862

英国干涉美国内战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05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给英国首相的一封信中写道;你不必为两个伟大的英语国家民族间的竞争梦魇所困扰,我从未考虑将英国作为战争对象,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此后美国协调与英国的关系,在一系列国际事务中采取共同立场,而英国也逐渐承认了美国的新兴大国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两个主要的英语国家彼此相互迁就融合,几乎达到了亲密无间的地步。

——据约翰·邓布利尔《特殊关系:冷战及其后的英美关系》

对19世纪以来英美关系的不同走向作出合理的解释。(1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