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三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484

一、单选题

1.

黄河行经河北平原,每当汛期河道呈现漫流状态,洪水奔流,四溢成泽,一直持续到春秋时期。下图是史前时期(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遗址分布图。据此图可以推知,史前时期(  )

A.黄河上游地区重视水利的兴修B.河北平原腹心地带生产力水平较落后C.各遗存对外来文化呈排斥态度D.黄河流域持续引领着中华文明的发展

2.

下表为西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政权朝贡贸易的情况,据此可知(  )

接受朝贡的政权

朝贡时间

前凉

东晋咸和三年、东晋咸康二年、惠怀末张重华时

前秦

东晋太元元年、前秦建元十七年或建元十八年、前秦建元十七年

后凉

后凉太安二年、吕光麟嘉五年

西凉

李暠建初二年

北凉

玄始十年

刘宋

元嘉五年

北魏

太延元年、太延二年、太延三年、太延四年、太延五年

A.朝贡对象局限于北方各政权B.中原政权对西域进行有效管理C.政权实力影响西域朝贡热情D.大一统的国家理念已不复存在

3.

唐代科举主试官可依据举子平日成就与声望决定是否录取。进士科的录取以文词优劣为标准,应试举子重视新鲜题材,尽可能将个人创作在考试以前送呈当时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司(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此之谓行卷。由此可见,唐代的科举(  )

A.推动了考试的公正公平B.进士科选才对象范围扩大C.促进了社会流动性加强D.行卷之风有利于文学发展

4.

宋朝时期铜钱因正常贸易或走私向外输出极多,以致国内铜钱流通不足,发生钱荒。史载南宋时有大臣认为 藩舶巨艘……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贵之操柄。所得几何,所失者不可胜计矣 。这表明(  )

A.海外贸易直接推动了纸币的产生B.部分官员认识到外贸关乎国家安全C.走私活动是引发钱荒的主要原因D.宋代铜钱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5.

明朝虽无门下省,但是仿唐宋谏官之制,设立了正七品的监察官给事中,凡 朝政阙失,军民利病,皆得言之 ,甚至皇帝批复了各衙门的本章之后,给事中也可以驳正其违误。据此可知,明代的给事中(  )

A.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B.完全为君主专制服务C.杜绝了贪污腐败现象D.对官吏考核影响重大

6.

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十八日,军机处呈递奏片: 查向来钦奉谕旨及批折内交各部院衙门会议、速议、核议、议奏等件,该部院于议奏后并不知照军机处……谨公同商酌拟交片各部院衙门嗣后遇有各项交议折件,于议奏奉旨后,将原奏及如何奉旨之处一并抄录知照军机处备查。 该奏片奉旨依议。这说明(  )

A.军机处职权有所扩大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中央集权出现了危机D.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7.

面对俄、美、英等国不断向总理衙门提出铺设电报线的要求,清政府消极防御,造成电信主权不断丧失。1880年清政府设立津沪电报总局自主开展电报建设,逐步利用外洋电报公司的矛盾收回了淞沪陆线。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

A.文化冲突影响政府价值观转变B.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C.近代民族企业推动了社会变迁D.列强之间的矛盾逐渐缓和

8.

据下图可知,该地区(  )

A.革命活动为武昌起义奠定基础B.清朝统治已土崩瓦解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较落后D.革命形势与南方不同

9.

下表中的措施 (  )

19485

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中央局合并为华北中央局,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

19488

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489

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大力加强各级政权建设,组织全区的人力、物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A.积累了政权和经济建设的经验B.推动了北平的和平解放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D.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农村中有些生产队、生产大队乃至公社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在过去集体经济基础上继续实行集体经营,加以必要的改进和改革,探索走向 高水平的集体化 。这反映出当时(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有限B.农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C.个体农耕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D.农村因地制宜探索发展道路

11.

马克思指出:“(古代希腊的)整个制度都是建立在人口的一定限度上的……由于生产力不够发展,公民权要由一种不可违反的一定数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那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建立殖民地形式的)强迫移民。 据此可知,马克思认为古代希腊的殖民活动(  )

A.体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B.主要谋求在海外的商业利益C.是城邦内部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产物D.推动了民主政治制度的产生

12.

中世纪的西欧有谚语云: 想涨租就像拔着头发离开土地一样难 ,农民有一套办法来抵制地主加租。而中国历史上一直到 一条鞭法 实施,要限制统治者的额外盘剥,都是很难的。这主要源于(  )

A.主流意识的不同B.基层治理的差异C.经济发展的差距D.自然条件的差别

13.

亚当·斯密认为: 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极小部分 ,其余的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别人的剩余部分来满足。 于是,一切人要依赖交换而生活……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了商业社会。 据此可知,该理论(  )

A.认同英法的社会契约思想B.适应了社会转型需要C.深刻影响了科学社会主义D.批判了封建专制王权

14.

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对移民进行文化测验的法案。雷蒙德·O·埃文斯就此事创作了漫画《美国城墙》(见下图)该漫画反映出(  )


漫画旗帜上的文字为 自由土地 ,城墙上的文字为 文化测验 ,漫画底端的文字为 由国会议员伯内特提出 山姆大叔:欢迎你们——假如你们能够翻越的话

A.美国存在排外主义倾向B.欧亚移民的文化水平较为落后C.移民涌入阻碍美国发展D.美国科技落后急需高科技人才

15.

1946—1950年,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吞没了近1/4的国民收入,国防工业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轻工业基本建设投资额却只完成计划规定的80%多,未达到战前水平。1950年农业产值只相当于1940年的99%。这反映出苏联(  )

A.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B.军事实力能够抗衡美国C.仍未摆脱原有体制的束缚D.社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16.

2003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报道说,人口生态学家威廉·萨瑟兰对6809种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进行统计后发现: 根据人口规模和下降趋势来看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比鸟或哺乳动物要大得多。 下列选项中,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A.《濒危世界遗产名录》B.《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C.《世界遗产公约》D.《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期

史料

出处

秦朝

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学

汉武帝至西汉末

于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东汉前期

自中兴以来,匈奴未宾,永平末年,复修征伐。先帝东汉章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

范晔《后汉书·和帝纪》

——据林甘泉《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盐铁政策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的一个因素并简要说明。(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用了既互相矛盾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治理模式,即 因俗而治 与边疆内地一体化,对中国古代边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因俗而治 主要是中央政府在边疆地区,政治上任用当地部落首领,经济上不改变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文化上顺应风俗习惯,边疆地区在与内地的交往中不断向先进的内地经济形态和文化学习并最终趋同一致的治理模式。边疆内地一体化是指地理上边疆地区在行政管理形式、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等方面与内地处在较为相近的发展水平上,形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在承认和尊重边疆地区的经济形态差异、民族风俗习惯差别的前提下的一体化。

——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材料二
1949年的《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此后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友好协商和各种调解工作,使许多积怨甚深的民族纠纷,陆续得到公正合理地解决。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组成中央访问团,分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访问,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了解他们的疾苦和要求,带去大批急需的药品、医疗手术器械及生活用品。各级人民政府还抽出必要的财力、物力帮助少数民族恢复和发展农牧业生产。1952年底至1953年上半年,在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的广大干部及人民群众中开展了一次民族政策大检查,取得了较好成效。1951年建立了中央民族学院,在西北、西南、中南设立分院;放手使用和大胆提拔少数民族干部,普遍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和民族干部学校。1954年宪法将民族自治地方规范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县以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设民族乡。到1956年,全国共建立27个自治州、43个自治县。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及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中国科技体制的演变历程

阶段

概况

19491978

这一阶段强调有计划、有组织、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给与研究体系,逐渐形成中央计划管理的科技体制,但对基础研究的带动力度不够大。

19781985

1978年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19781985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是对计划经济制度下科技体系的恢复与重建,无法满足经济体制发展的需求。

19851995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标志着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正式全面启动。主要策略是引进市场和竞争机制,激活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

19952006

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这一时期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为主的科学研究体系。

20062012

2006年党中央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200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专利法》,突出市场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国家创新体系初具规模。

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2年,改革目标演变至建成更加完备的高效能国家创新体系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要重点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转变科技管理定位,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

——摘编自曹原、田中修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体制演变的历程与启示》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体制演变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①可以指出科技体制在某一个阶段的特征,也可以指出某几个阶段演变的特征;②明确写出所选阶段;③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中,许多手工工人受机器的排挤,丢失了他们的饭碗,他们因此对工业化十分不满,对工业革命造成的资本主义制度深恶痛绝,他们怀念过去,反对现实,从而成为工业革命时期最坚定的反体制力量。事实上,在许多欧美国家,工人对资本主义的反抗最激烈的时期出现在工厂制消灭小生产的时刻,手工劳动者最暴烈地反对工厂化。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早期工人运动是在美国革命结束后开展起来的。其后的自由州与奴隶州之间的斗争经常以自由州的退让而暂时达成妥协,不具备任何社会革命的形势。美国工人的工资往往高于西欧工人,已经得到了选举权,所进行的罢工运动、十小时工作日运动和竞选活动都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在德国移民中传播,能够影响美国工人运动的是空想社会主义、冒牌社会主义和改头换面的改良主义。工业无产阶级十分弱小,不断在流动。在整个19世纪上半期,美国的工人运动一直是分散的,规模不大的,不但没有全国性行动,甚至在一个城市中也不能步调一致。尽管也发生过罢工,出现过早期的工会组织,建立过工人党,但都是短暂的,缺乏明确的斗争目标和政治要求,没有对资产者构成重大的压力。

——摘编自张友伦《试论美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关于美国和西欧工人运动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符合材料中所描述的欧洲工人运动,并简评这一时期的欧洲工人运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欧洲工人运动相比,美国早期工人运动有何不同。(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