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632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一般诸侯国的国都周围不过九百丈,卿大夫的都邑只有国都的1/3甚至更小,一般的邑住户不过千室。战国时期, 千丈之城、万家之邑 三里之城、七里之国 已到处存在。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统一趋势的加强B.兼并战争的结果C.民族迁徙的频繁D.城市经济的发展

2.

据《魏书》记载,496年,孝文帝曾责备留京官员: 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鲜卑装特点)……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据此可知,当时(  )

A.传统习俗影响改革效果B.汉化改制成果有限C.官僚集团阻碍改革进程D.改革缺乏社会基础

3.

唐初继续实行士兵自备粮饷武器的府兵制。722年,张说建议裁军归农,并主张 召募壮士充宿卫 。750年左右,府兵制退出历史舞台。唐代兵制的演变(  )

A.受到了税制改革的影响B.体现了土地制度的变化C.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D.导致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4.

明朝建立后,复兴的儒学成为正统学说的基础。但在王守仁看来,儒家正统学说似乎已经僵化并误入了歧途,他认为无论真理、知识还是美德都属于人心中的 天理 ,无需经过儒家学说的长期训导而获得。这一思想(  )

A.动摇了社会的等级秩序B.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C.否定了伦理道德的标准D.影响了哲学的发展趋势

5.

表1为迁入皖南广德地区的移民情况(部分年份)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表1

时间

1865

1869

1874

1879

户数

381

4995

16336

23560

口数

1250

17993

79970

109567

A.自然经济解体的冲击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C.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D.近代洋务经济的刺激

6.

1897年,江南储材学堂正式创办。其人才培养体系分 四门(交涉、农政、工艺、商务)十六目(律例,赋税,……种植、水利……化学、矿务等)”,这近似于4个学科16个专业。据此可知,该学堂(  )

A.成为近代人才培养的摇篮B.受政治改革的影响明显C.具有近代高等教育的特征D.是学堂选官制度确立的产物

7.

1937年4月9日,《新中华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则消息,称 东三省境内抗日义勇军近来颇为活跃,弄得 日满 手忙脚乱 ,并为此配了一幅《义勇军攻入哈尔滨》的漫画。《新中华报》此举(  )

A.旨在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C.揭示了敌后战场的重要性D.表明了日军 囚笼政策 的失败

8.

从1953年起,新中国便与联邦德国开始通过民间贸易机构进行了一些接触。日内瓦会议期间,两国代表又达成协议,同意商签民间贸易协定。新中国与联邦德国的贸易交往(  )

A.创新了民间外交的方式B.加速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C.体现了务实外交的特点D.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9.

表2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经济发展态势(单位:%),其中经济发展速度是按不变价GDP计算的定基发展速度,表中第一年为100%。该时期是(  )

表2

年份

经济发展速度

非国有化率

市场配置比

对外开放度

第一年

100

30.90

62.90

7.40

第二年

113.50

35.10

63.90

12.10

第三年

123.50

37.70

64.30

13.50

第四年

137.80

40.30

64.00

14.00

第五年

153.40

43.20

70.70

13.70

A.1978—1982年B.1984—1988年C.1992—1996年D.2001—2005年

10.

古代西亚 两河 流程短、水量不稳,易于成灾,且在下游形成大片沼泽。在公元前5000年代,苏美尔人就开始排除沼泽的水,奠定了灌溉农业的基础。到了公元前4000年代中期,两河流域已经有了较大规模的灌溉网。这表明(  )

A.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B.苏美尔人重视精耕细作技术C.自然条件制约劳作方式D.文明最早起源于农业发达地区

11.

图1是1539年英文版《大圣经》的扉页插画(局部)该插画内容反映了当时英国(  )

图1

A.王权摆脱了神学的桎梏B.重视宗教伦理与教化C.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D.行政与宗教相互制衡

12.

18世纪,部分启蒙思想家把美洲、大洋洲的原住民设计为 高尚的蒙昧人 形象。如卢梭认为 蒙昧人过着他自己的生活,而社会的人只知道生活在他人的意见之中 ,伏尔泰笔下的 天真汉像空气一样生来自由 。这一形象设计旨在(  )

A.批判殖民侵略,弘扬自由博爱B.反对封建专制,建构理性世界C.揭露迷信愚昧,倡导天赋人权D.讽刺教会权威,推崇世俗生活

13.

图2为西方某学者统计的英国不同年份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情况。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图2

A.技术革命的成因B.圈地运动与劳动力转移C.工人运动的影响D.价格革命与物价的变化

14.

苏俄(苏联)时期,列宁曾说 当苏维埃政权能够拿出十万台头等拖拉机来的时候,中农也会说赞成共产主义的 。……参加农业各种集体经济形式的农户,到1927年底,只占全国总农户数的0.8%。这表明(  )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工农联盟亟待巩固C.农业集体化的基础相对薄弱D.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5.

图3为1959年美国在莫斯科举办的博览会情况。美国此举主要是为了(  )

●苏联民众惊讶于琳琅满目的展品,特别是速冻食品、精美的收音机、彩色电视机、照相机、洗衣机等家庭消费品

●苏联年轻女性争先恐后尝试美国造型师免费提供的理发、化妆和修剪指甲服务

●苏联青年人热烈议论着美国的流行爵士乐和高保真照片,大街小巷时而还会传来流行爵士乐的曲调

图3

A.展示物质文化凸显国家实力B.借助经济交流扭转冷战劣势C.通过两国合作扩大商品输出D.加强宣传攻势渗透意识形态

二、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表3 历代屯垦规模及形式

朝代

人数

面积

时间

形式

西汉

20000多人

50万亩

113

军屯为主

东汉

5000

10万亩

128

军屯为主,少数犯屯

魏晋

2000

4万多亩

96

军屯为主、少数犯屯、民屯

隋朝

3000

6万多亩

10

军屯为主、少数犯屯

唐朝

50000

50万亩

160

军屯、民屯、犯屯

元朝

57000

100多万亩

20

军屯为主、民屯为辅

清朝

120000

960万亩

195

军屯、民屯、犯屯、旗屯、商屯、回屯

材料二

表4 历代屯垦地点南北疆分布

朝代

南疆

北疆

西汉

伊利河谷、渠犁、轮台、北行鞮、焉者、姑墨、伊循

车师

东汉

伊吾庐、疏勒、于阗

车师

魏晋

楼兰、高昌、尼雅

唐代

焉耆、于阗、疏勒、轮台、伊吾

龟兹、庭州、清海

元代

哈密力、曲先、亦里黑、可失哈儿、斡端、阔挥

别失八里、滕竭儿

清朝

吐鲁番屯区、伊犁屯区、哈喇沙尔屯区、乌什屯区、阿克苏屯区、哈密、巴尔楚克、喀喇赫依

朴城子—奎屯屯区、古城屯区、木垒屯区、乌鲁木齐屯区、济木萨屯区、玛纳斯屯区、库尔喀喇乌苏屯区、晶河屯区、塔尔巴哈尔屯区、巴里坤、辟展

材料三

图4 历代屯垦地点示意图

——摘编自邓德芳、段汉明《古代新疆屯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动力机制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古代新疆屯垦现象进行阐述。(14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自古时起,中国人便对埃及文明抱有浓厚的兴趣。《永乐大典》等古籍便有对古代埃及的相关介绍,但这些记载几乎都是由番外使节或商人转述而来的。19世纪中期,王韬等人以及清政府派往欧洲各国的使臣们成为埃及访古的首批中国人,他们中的很多人热衷于收藏埃及文物,如朝廷重臣、金石学家端方就曾收购了不少埃及铭刻,这些铭刻中的一部分至今还保存在中国。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近代早期国人对于古代埃及文明抱有的是一种盲目猎奇的心理。
    19世纪末以来,伴随着最新考古成果的传入,作为历史新兴分支学科的埃及学以及相关知识也被大量报纸杂志所刊载。……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反思埃及历史的高潮。当时的报刊有大量关于埃及反帝斗争和独立运动的报道,如1936年的《知识半月刊》就刊登了《怒吼吧,埃及!怒吼吧,中国!》的文章。穿越时空的阻隔,中国与埃及终于在近代纷乱与动荡的历史舞台上相遇了。

——摘编自张赫名《穿越时空的相遇——近代中国人对埃及的认知与研究》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近代中国人对埃及的认知与研究。(14分)

18.

碑坡村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市东,处于城乡交界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大队部现村委会所在地是村庄内的主要正式公共空间,是农民年终领取劳动报酬,村里组织村干部学习、民兵训练及放映电影的主要场所。

田间地头是该村最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农民在这里被分派劳动任务、品评劳动质量、交换村庄内外信息。田间地头兼有生产和休闲的双重功能,同时不可避免地有着行政权力的参与。

村委会所在地不再是人们分取年终报酬的地方。改革初期,村委会前的空场是村民主要的娱乐场地——观看电影、电视等,行政权力的作用更加体现在其隐性指导上。

街头逐渐取代田间地头的位置,成为改革初期农民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将一部分原来参与公共生活的时间用于看电视这种相对私人化的生活。20世纪末21世纪初,市政府在村周围修建了公路和公园,到公园散步、跳舞、健身成为了村民晚间主要的业余生活。

——摘编自鞠忠美《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与乡村文化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变化 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予以阐释。(要求:至少概括出两条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一个正在形成的全球交换网络

图1 人口的迁移

图2 物种的交流

图3 商贸活动

材料二
    世界史研究正在出现范式转型。……新研究范式在几个方面重塑了世界历史的书写习惯:它更强调从全球视野或突出历史研究空间单位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视角,对传统世界史研究的很多题材,如政治事件、文化变迁、物品和贸易交流等等,进行审视。它拓展了世界史研究的路径和学科边界。很多研究从生物学、环境科学和政治经济学等角度审视世界历史。

——摘编自何平、李明宇《略论晚近世界史研究范式的转型》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材料二的观点进行分析说明。(1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