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重庆八中高三5月全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8 浏览数:561

一、单选题

1.

二里头遗址公布考古成果,发现200余米的道路。据考古工作者陈述: 二里头都城主要是通过主干道路划分出规整的功能区,用两纵两横4条道路搭成一个 字形框架。在这个 九宫格 的布局中,祭祀区、宫殿区和官营作坊区,这3个最重要的区域在中路,宫殿区位居中心。 对此布局的最合理解释是(  )

A.标志着统治集团的高度集权B.体现了浓厚的神权色彩C.反映了社会分层的严格有序D.形成了精细的社会分工

2.

下列历史叙述集中反映了秦朝(  )

文献记述

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班固《汉书》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A.大一统 观念产生B.华夏认同愈加强烈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D.国家治理趋于完善

3.

下图是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彩绘泥塑戴帷帽骑马仕女俑。女子头戴帷帽、垂网掩面,服饰华美,神情娴雅,握缰前行,有学者分析它可能展示的是女子骑马春游的画面。由此可推知唐朝(  )

A.女性地位提高B.社会风气开放C.民族交融频繁D.尚武精神盛行

4.

重庆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刻于宋代的 父母恩重经变图 共10组雕像,包括怀孕、临产、喂奶等画面,并刻偈语(佛经中的唱词): 三千条律令,不孝最为先,人间遭辟历(霹雳),地狱饮洋铜。 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学吸收佛教思想C.政局动荡加速佛教传播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5.

下图为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漕运示意图。漕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方式的变革B.中央集权的强化C.商品经济的发展D.经济格局的变化

6.

1896年10月,梁启超撰文指出: 古者国有大事,谋及庶人。汉世亦有议郎、议大夫、博士、议曹……以下士而议国政,所以通下情,固邦本。后世恐民之讪(讥讽)己也,蔑其制,废其官。 这反映了梁启超(  )

A.为变法寻求依据的努力B.意在推动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C.坚决反对君主制的决心D.致力传播中体西用的政治思想

7.

《共产党》月刊创刊于俄国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日,共出6期,在全国秘密发行。在创刊号的《短言》中,陈独秀明确提出 跟着俄国共产党 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 。该月刊在当时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是(  )

A.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B.对建党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C.促使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始成立D.使得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 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立即开展经济战线上的工作……红色区域的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妨碍……以为革命战争的环境不应该进行经济建设的意见,是极端错误的。 这一报告所作的时间是(  )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9.

1972年10月15日,周恩来在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的《关于向罗、南、匈、波、捷、保等国提出科技合作项目的请示报告》上批示: 为何不派人去伦敦、巴黎、波恩、渥太华、东京去研究西欧、美、加、日本的机械工业情况,反而求其次? 这一批示(  )

A.意在强调中国需要重视对外交流B.推动了 四个现代化 目标的提出C.有利于拓宽对外科技交流的渠道D.推动了 一边倒 政策的不断调整

10.

下图为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GDP 增长速度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①改革开放活力呈波动下降趋势
②经济增速减缓刺激了体制改革
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经济发展作用明显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增速峰值出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

下列结论与史实之间逻辑关系最为严谨的是(  )

史实

结论

古希腊临海海岸线曲折、多山多河流的自然环境。

造就了雅典民主政治

西塞罗: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彰显了人文精神

玛雅人以种植玉米为主。

玛雅文明高度发达

在西亚炼铁技术传播到非洲之前,东非地区已存在早期的炼铁活动。

人类文明的多元性

A.①B.②C.③D.④

12.

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由此可推知
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  )

16991701

17721774

18041806

18341836

18541856

欧洲

83.6

45.0

37.3

36.3

28.9

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

13.3

46.9

46.4

34.7

28.1

非洲、亚洲、澳洲和拉美

3.1

8.1

16.3

29.0

43.0

A.英国投资逐渐从欧洲转向其他地区B.英国工业制成品在欧洲销量下降C.英国工业制成品在欧洲竞争力减弱D.商品输出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3.

在19世纪70年代,拉美进入了出口贸易增长的 黄金时期 。阿根廷的羊毛、牛羊肉、小麦,巴西的咖啡、甘蔗、烟草,智利的硝石、锡、石油,这些产品的出口量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这反映了(  )

A.拉美日益卷入世界市场B.拉美经济全方位快速发展C.拉美工业革命成效显著D.考迪罗体制利于经济发展

14.

《片面的经济》是苏联著名漫画家库克雷尼克塞针对1952年格·马·马林科夫同志在俄共十九大的讲话而创作出来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  )
(绑炸弹的右腿上写着 军事工业 ,纤细的左腿上写着 民用工业 ,大肚子上写着 资本主义经济

A.意在强调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意在抨击资本主义民主制度C.讽刺了西方国家的穷兵黩武D.体现了苏联工业结构不平衡

15.

20世纪60年代,欧洲与美国爆发了 冻鸡战 ,最初是美国先提高地毯和玻璃的进口税,作为报复,欧共体六国将美国冻鸡的进口税提高,继而,美国又提高了从欧洲进口的卡车、酒类等进口税。 冻鸡战 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多极化格局出现B.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C.西欧经济实力的提高D.西方国家经济 滞胀

二、材料阅读

16.

国际交往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历史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意】哥伦·布孙,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材料二
对于郑和的航海,梁启超做了这样的评论:谓大陆人民,不习懈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苏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糊之奇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材料三
1947年到1951年,美国开展了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受援助国GDP从1948年到1952年底增长了25%。但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受援国部分工业发展接受美国监督,受援国必须放弃工业国有化。其援助手段确定了美元的结算单位,打破了西欧各国的贸易关税壁垒,削弱了意大利和法国共产主义的影响,稳定了西欧各国政权。

——摘编自李中《杜鲁门主义的续篇》

材料四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一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合作倡议。 一带一路 倡议推进之时,正值国际格局不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多极化、全球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亟需改进。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 倡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顺应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的需要,符合参与各方的根本利益。其秉承 共商、共建、共享 理念,旨在建成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摘编苏格《全球视野之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分析哥伦布远洋探险的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郑和航海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特点。(6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 一带一路 战略实施的世界意义。(4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波斯帝国在大流士时期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大流士创建了20个行省,每个行省任命一名总督,总督直接对他负责。大流士将全国划分为五大军区,每大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军区长官由国王任命,行省总督不管军事。与此同时,大流士还在中央建立了以国王办公厅为首的管理机构。一切政令由行政首府发往各行省。

——摘编自任宪宝《全球通史:人类共同体的历史》

材料二
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自己的权力,就重用身边的人员,于是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章奏文书。此时,大臣们的章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先送尚书台。汉武帝又选用一些出身卑微而有才能的士人为郎,加以侍中、给侍中、常侍等头衔,允许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 中朝 。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为 外朝 。…… 中朝 是皇帝身边的御用工具。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已进行了八次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1982年、1988年的两次改革,国务院各部委数量减少为41个。在经历1993年调整经济类职能部门的改革之后,1998年国务院的组成部门锐减到29个。2003年机构改革的重点是把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健全和加强金融监管体制。2008年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形成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2013年的机构改革,以职能转变为核心,进一步简政放权。2018年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国家机构改革,新一轮的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的机构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摘编自左然等《40年来我国机构改革的经验和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流士机构改革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中央机构改革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机构改革的意义。(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摘编自戴爱平、杨飞《红色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变迁史》

上图所示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变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