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九师联盟高三考前押题卷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民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7 浏览数:334

一、单选题

1.

《尚书》中称君主、诸侯、公卿大夫为君子;《诗经》中,除了具有德行的统治者称君子外,女性的丈夫也称为君子;而《论语》中,孔子称有德行的人都是君子。君子内涵的演变(  )

A.加速了王权与族权的分离B.体现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转变C.适应了大变革的政治需求D.折射出西周礼乐制度走向瓦解

2.

有学者在谈及魏晋政治时指出: 如果让皇权在官僚政治与士族政治之间做一个选择的话,那么皇权将倾向于前者而不是后者。皇权固然必须给予官僚相当特权以换取其合作,但并不情愿让其分割其权势。 该学者意在说明(  )

A.皇权与士族特权间互相制衡B.选官制度变革有一定必然性C.分权体制削弱了政府统治力D.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

3.

司马光在《投壶新格》中指出: 荡而无度,将以自败,故圣人制礼以为之节。因以合朋友之和,饰宾主之欢,且寓其教焉。 而王阳明则认为, 君子之于射,内志正……故古者射以观德 。这折射出宋明时期(  )

A.儒家观念融入社会生活B.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C.全民健身得到政府推崇D.崇文抑武的社会风气

4.

下表是清代前中期财政的统计情况(局部)其反映出这一时期(  )

年份

收入银数万两

收入粮数万石

米价/

货币收入所占份额(%)

1652

2438

562

115

795

1682

3110

634

059

8926

1766

4937

831

148

8006

1812

4013

810

210

7023

鸦片战争前夕

4850

800

216

7373

A.商品经济冲击农业生产B.赋役货币化导致白银贬值C.赋税的货币化趋势明显D.商业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

5.

下表是1871~1881年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归国后的职业分布情况。其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是(  )

职务

人数

职务

人数

职务

人数

职务

人数

国务总理

1

工矿产业

7

兵器工人

2

报业

1

外交官员

11

海关

1

侍郎

1

律师

1

铁路局长

6

大学校长

2

教师

1

公使

2

电报官员

6

铁路官员

14

电报局长

4

海军军医

3

海军军官

8

转入商界

8

A.推动了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为近代政治变革奠定基础C.使学习西方观念发生改变D.孕育了社会变革的新力量

6.

1926年3月,毛泽东指出: 贫农和其他半无产阶级,中农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是无产阶级伟大可靠的同盟军 。而秋收起义能够首先从行动上正确解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问题,这与党的八七会议和毛泽东对当时中国农民问题的深刻认识是密切相关的。这说明当时(  )

A.中国革命摆脱了苏联道路的束缚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逐步得以实现C.农民政治主体地位得到广泛认可D.国民革命使广大群众受到了洗礼

7.

1943年10月,中共中央要求根据地 在自愿原则下,以运输队、互助社、合作社等形式,把一切全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组织起来从事生产 。毛泽东认为 这是人民群众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穷苦变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抗战胜利的必由之路 。中共中央这一指示(  )

A.旨在激发民众互助合作的热情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顺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D.指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8.

下图为1952~1980年中国工业化第三产业、 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

A.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B.八字方针使经济建设持续走高C.发展计划经济是历史的必然选择D.城市化最高时工农业发展平衡

9.

伯里克利时期,对除将军外参与公务活动的人实行公职津贴制,对作战的士兵和水手实行给薪制,发展付酬的市政工程,吸引失业者、闲散人员参加建设,还实行观剧津贴制度,鼓励公民观剧接受教育。伯里克利的这些举措(  )

A.提高了贫困公民的参政素养B.推动了雅典城邦的经济发展C.扩大了自由公民的来源范围D.利于增强民主政治的生命力

10.

英国启蒙运动中 自由 主要是针对不允许政府随意征税及买卖不受政府太多干扰的 自由 ;法国启蒙思想中 自由 主题则是 政治自由何以可能 ;德国启蒙思想中 自由 蕴含 理性自由",追问 什么是启蒙 。英、法、德三国启蒙运动中 自由 内涵的不同缘于其(  )

A.资产阶级力量的大小B.工业革命发展的程度C.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D.传统文化理念的追求

11.

1922年10月11日,苏俄政府颁布法令,授权国家银行发行切尔文券。切尔文券是通过对工业和商业的短期贷款(由票据和商品作为担保)方式发行的。1924 年,外国记者惊讶地发现莫斯科 几乎没有追求美元的现象,美元的供给似乎比需求更大,现在美元也不得不屈服于本土的切尔文 。据此可知,苏俄政府发行切尔文券(  )

A.体现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认识B.为制定粮食税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C.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开始的标志D.旨在极力消除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

12.

1963年8月、美、英、苏三国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中、法两国都没有在条约上签字,1964年,法国率先与中国建交。1967 年,欧共体成立。由此可知,当时(  )

A.美国霸权地位开始动摇B.美苏两极格局遭受冲击C.苏联解体成为历史必然D.冷战初步向深层次发展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工匠 一词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逸周书.文传解》中记载: 山林以遂其材,工匠以为其器"。东汉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 工者,巧饬也。百工皆称工、称匠。 《管子。立政》说道: 工事竞于刻镂,女事繁于文章,国之贫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 《考工记》中记录了大量有关器物制造的标准尺寸和技术要求,书中从零件制造、工艺应用、材料选择、规格要求以及成品检验等环节都进行了详尽叙述……被封建统治者、士大夫、官吏文人所鄙视的科学技术终究要发展,但是只能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依靠匠人经验的缓慢积累而自发地发展。崇德尚贤、德艺兼修也成为中国古代工匠砥砺技艺、修身养性的专业职责与精神追求。

——摘编自赵薇(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特点及其价值追求》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德国最初在制造业上采取偷师、模仿英法制造业的方式,假冒伪劣现象严重。1887年,英国在修改《商标法》条款时,带有侮辱性地规定,所有德国进口商品必须标明 德国制造 ,19世纪90年代开始,德国在深刻反思的情况下开始学习美国,大力促进应用科学研究。德国工匠勤奋、严谨、有序、热情的工作态度无不体现着宗教追求,充满着理性精神的德国哲学渗透着德意志民族内向、深沉和善于思辨的民族品格。从1907年德国建立第一个旨在主张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设计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起,截至目前德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涵盖主要行业与产业的标准起草组织。一战后,德国相继出台了《反对限制竞争法》《企业基本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用以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能力,并适时进行修订。德国著名的伍尔特集团,自1945年成立以来,始终如一地生产 螺丝";这一单一产品,其产品在很多领城是不可替代的。德国鼓励技术工人移民,在德国工作的技术 工匠",享受永久居留权。德国 工匠 培育的最主要渠道是职业教育,有近80%的年轻人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而且职业教育几乎覆盖所有职业。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德国在机械、钢铁、电气、化工等领域打下深厚根基, 德国制造 声名显赫。

——摘编自徐春辉《德国工匠精神的发展进程、基本特征与原因追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工匠精神产生及发展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德国工匠精神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12 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和近代德国工匠精神的共同价值追求。(7 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研究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过程,往往脱离不了西方现代政治发展要求和中国政治发展传统的逻辑这两种基本语境。然而,当我们在追究 中国问题 的根源,试图了解其发展脉络,描绘它未来的发展图景时,却也往往流连于对理想模式的关注,而忘记了中国最基本的政治需要,即处于竞争国际环境中对生存、发展的渴望。对中国来说,无论我们是尝试理解中国政治转型过程中古代政治文明与现代政治实践的困难与努力,或是力图解析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所形成的政治结构,从而力图找到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制度与组织安排等逻辑,我们始终要记住一点,就是理解中国政治的需求:在今天,它表现为革命、民主与国家现代化建设,但在昨天它却表现为其他问题,在未来,它还将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因此,政治重心始终在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准这个重心,并由此满足中国政治发展的需要,即推动政治转型,提供更多的合法性、体制与秩序。

——摘编自王安华《略论中国近现代政治转型的现实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近代中国政治转型 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明治政府在《学制令》颁布后,进行教育改革,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教育系统,摒弃了 四书 五经 ,以 实学 为基本教育内容。同时,迅速建立起了近代教育体制,依托精英云集的大学,产生了以本国人研究为主体的 日本科学 。1871 年10月,明治政府命大臣兼外务卿岩仓具式为全权大使出访欧美诸国。政府重金聘请外国科技人才作为国内大学教师和工业技术人员。日本政府通过财政开支来引进先进工业设备和技术,并将产业技术向民间推广。明治天皇发布诏书,督促并鼓励华族带头赴美留学,要求他们学习西方的文物制度、工艺百科。为了鼓励留学,文部省于1873年制定了《贷款留学生规则》,并进行严格考试。黑船事件后,幕府末期一批重工业工厂、海军造船厂等近代军工厂相继建立,这些兵工厂配备了来自西方的制造装备。受西方的殖民威胁,为了快速实现 富国强兵 以与 万国对峙 ,日本的科技政策向军事技术倾斜,产业技术有着强烈的军事色彩。

——摘编自安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科技政策改革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时期科技政策改革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维新时期科技政策改革的影响。(6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一战爆发后,英国政府就设立了一个对美宣传机构——美国信息部,由该机构领导在美国的宣传工作,影响美国的社会舆论倾向。在对抗德国的宣传中 ,英国建立了一个对敌宣传司,向德国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传单心理战。一战期间,英国采取各种外交手段,积极同其他国家进行交 。由于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影响力,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英国采取了包括传单、小册子、书籍、报纸、宣传画、漫画、电影等在内的宣传形式。报纸是英国进行战争宣传的主要渠道,随着英国宣传的全面展开,大大带动了报纸的销售量。1921年,英国成立了 不再战运动 ,宣传 一切战争都是错误的 ,坚持绝对的和平主义,其出版的刊物《不再战》达到了1.5万份。英国的宣传机构一般选择与一些杰出的商人进行合作,通过商人的商业活动将这些宣传材料散发到世界各地。与德国在中立国家开展的野蛮行径不同,英国在中立国家中的战争宣传,尤其是对美国的宣传中,是一种自由名义的,不易察觉、隐蔽性的宣传。

——摘编自信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战争宣传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进行战争宣传的有利条件。(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进行战争宣传的特点及影响。(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孙冶方(1908—1983年)在担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期间多次深入农村、工厂进行调研,发现大量现实经济问题,并开始从理论上反思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当时源自苏联的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在我国理论界占据了主流地位,它排斥价值和价值规律,将社会主义经济看作是不存在流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论导致的必然结果是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讲经济效果,扼杀企业的积极性。孙冶方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写了《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从总产值谈起》《论价值》等著名论文,以巨大的勇气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与此同时,他以其价值理论、流通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观点,其中最主要的是抓利润指标、扩大企业自主权与改革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把计划和统计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观点。他重视研究农业问题,研究工农产品交换问题。孙冶方在学术讨论中,平等待人,虚怀若谷,热情欢迎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商榷意见,公开检讨并放弃那些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或自己认为应该补正的学术观点。经过多年的探索,他最终形成了包括生产、流通、总过程和消费的理论结构,这一结构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仍被许多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教科书所采纳。

——摘编自王立胜等《孙冶方的学术遗产及其时代价值纪念——孙冶方诞辰 110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慨括孙冶方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孙冶方精神的主要内涵。(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