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上海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4 浏览数:254

一、材料阅读

1.

世界文化遗产览胜(24分)
世界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文化传承、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见证。某校开展 世界文化遗产览胜 主题活动,请你参与策划。
(1)环节一:图片展示布置。将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涂字母,6分)
(2)环节二:遗址简介说明。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表格(填涂字母,12分)
(3)环节三:个案任务单制作。2021年泉州申遗成功,结合以下图文材料为泉州申遗拟定主题,并简述理由。(6分)

2.

澎湃的工业化浪潮 (25分)

有人说,历史总会有一些节点,决定国家的命运以及世界未来的局势。

(1)依据提示完成表格,将相关材料与结论进行配伍(8分)
材料
结论: ①生产方式转变 ②生活方式改变

材料填字母

结论填序号

C        E

社会生产力提高

B      _____

_____

A      _____

_____

(2)19世纪中期,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从西欧逐步向世界扩展,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变革。请将下列历史人物与其言论或政令配伍。(6分,填序号)
A ___ B ① C ____ D ____ E
我不愿农民过于优厚,但我要防止暴动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铁血政策
叛乱州或地区境内所有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自强 求富
(3)依据下图信息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双选 4分,填涂字母,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A.世界各地联系加强 B.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C.落后国家逐渐赶超 D.世界各地区分工明显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为什么说工业化浪潮是决定世界未来局势的一个 节点 ?(7分)

3.

《满江红》(18分)
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播,小明同学对这首词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1)这首词反映的时代背景是(2分)
        A.宋辽对抗时期 B.南宋与金并立时期
        C.宋夏和议时期 D.北宋与金并立时期
(2)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词中的 胡虏 、“ 匈奴 等民族当指(2分)
        A.匈奴 B.突厥 C.契丹 D.女真
(3)长期以来,《满江红》被视为岳飞的代表作。简要分析它对研究岳飞有何史料价值?(4分)
在进一步研读该词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学术界对于《满江红》是否为岳飞所作存在争议,出现了 证伪 证实 两派。以下是他收集到的一些材料。

证伪派

证实派

该词不见于岳珂《金陀粹编》,亦不见于宋元记载题跋,明中叶始出,出处存疑。

附:岳珂为岳飞之孙,《金陀粹编》悉其收集整理祖父生平之资料

岳飞词墨未必尽为岳珂所辑,且宋元书在流传过程中存在散佚的问题……未被岳珂收录的作品至少有两首有比较坚实的证据可以证明是岳飞所作,那么对于其他作品的怀疑也应当审慎。

岳飞伐金路线方向是东北,而贺兰山在西北,当时属西夏,若以实指其地论,则明显乖背;……而明朝与鞑靼作战,战场在贺兰山。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应当与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参看,贺兰山”“匈奴均是外敌雄关的代称,本不是实指。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对岳飞本人生涯总结,似后人追摹语气,不应出自本人之手,且《满江红》与《小重山》风格相差甚远。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正是岳飞一生抗金的真实写照。……至于和《小重山》风格不同,那是因为岳飞是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心态下写的,十分正常。

——以上材料摘编自近代学者余嘉锡、夏承焘、邓广铭等人著作

(4)归纳 证伪 证实 两派是从哪些视角对《满江红》词作者展开考辩的?(6分)
(5)通过对《满江红》词作者真伪的考辩,对我们探究历史问题有何启示?(4分)

4.

大同之道(33分)
康有为《大同书》中写道: 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治之至也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 《礼记·礼运》

材料二  

 耶和华的子民们,在每年年底农民应将田地收获粮食十分取一分,牧民应将牛羊群十分取一分,或将其换成银子送到城里给无份无业的利未人并孤儿寡妇。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有何共同点?(6分)

材料三  

隋文帝于开皇三年以仓库尚虚,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委输,漕关东之粟以给京师。

——《唐六典》卷20《常平署》

材料四  

据统计,宗教改革前至少有110座养育院和2000多家施物所归教会所有,在这些场所接受救济的贫民有近9万人,费用占教会收入的1/3              

       ——彭迪先《世界经济史纲

(2)依据材料归纳中西方实施社会救济的主导力量,并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3)美国社会学家雷比说: 社会福利制度的出现与发展必然是回应了某种社会文化、政治与经济环境,且被此环境所模塑。 依照示例,整理并完成表格。(6分)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时间

政治与经济环境

进程

影响

17世纪

英:  

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

19世纪80年代

德:《疾病保险法》

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1935

法西斯势力猖獗

经济大萧条

美:《社会保障法》

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确立。

二战后

英国构建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

英国率先成为并推动 的出现

20世纪70年代

政治多极化趋势

经济发展出现滞涨

减少福利,改革保障制度

维护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平衡

材料五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发展出现极大的转变,……福利制度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

——魏煦哲《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及其启示》

材料六  

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

——郝志景《新中国70年的扶贫工作》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1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