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66

一、单选题

1.

齐国管仲变法中,按照地形将人口划分为由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建立了统一的税收体系,还实施了主动型的经济政策,如力图控制市价(平准)、规定度量衡和鼓励发展贸易等。由此可知,齐国(  )

A.建立起完备的税收系统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实行工商业的官府垄断D.强化集权统治提升国力

2.

为了照顾外邦学生,唐朝特设宾贡科,考中者称宾贡进士,如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十八岁考中进士,后在唐淮南节度使军中任职。这可以佐证唐朝(  )

A.对外政策的开放性B.民族关系的交融性C.选官方式的多样性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3.

据《都城纪胜》记载,临安的茶馆三教九流汇聚,不仅张挂名人书画,插四时花,还有弦歌和说书。对茶馆主来说,茶水费的收入有限,故他们往往兼营其它生意,如兼卖酒、汤、果汁等饮食。这反映了宋代茶馆(  )

A.集中分布南方B.凸显理学观念C.运营手段灵活D.经营收入微薄

4.

康乾时期,华夷观念发生了新变化。其中 的主体逐渐从专指汉族扩展到包括满族在内的各民族,而 则专指外国人,特别是西方殖民者。该变化主要表明(  )

A.统治者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B.清朝疆域得到了开拓和巩固C.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D.世界局势影响传统文化观念

5.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期间,命督抚廷臣保举人才开始成为光绪帝择用小臣的特殊方法。 明定国是 诏书颁布后,被保举者超过百人,光绪帝几乎全部下令召见。由此可知,光绪帝此举意在(  )

A.废除科举取士制度B.加强君权推行变法C.促使中央权力下移D.消除帝后两派矛盾

6.

传统文化范畴内屈原形象与王权相联系,被界定为 忠臣 。新文化运动时期,屈原作为 ,特别是作为文豪、诗人、文学家的 伟人 身份,被重建起来。屈原形象的重构折射出(  )

A.文化转型期新旧思想的交替B.时人热衷重构历史人物形象C.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割裂D.历史资源的挖掘具有随意性

7.

图1是刊登于1926年《上海画报》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旨在说明(  )

图1《将来之军阀》

A.国民革命取得彻底胜利B.军阀势力需要悬崖勒马C.北洋军阀走向穷途末路D.国民政府实现全国统一

8.

1938年,汤恩伯指挥主力 迂回峄枣,行动敏捷,侧击敌军,果敢攻击,获取胜利之基础。 据此可知,该军事行动是(  )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武汉会战D.淮海战役

9.

1945年8月《中央日报》刊登一则电文: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这表明(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B.国共两党开启第二次合作C.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D.国民党试图谋求政治主动

10.

图2是1956年3月3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由此可知,这一运动(  )

图2

A.引发了边区大生产运动热潮B.加快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推动了一五计划的圆满完成D.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

11.

表1为中国各种经济成分在零售商业销售额中所占比重(1978—1990)(%)这些数据表明我国 (  )

1978

1980

1985

1990

国有企业

546

514

404

396

集体企业

433

446

372

317

其他*

21

40

224

287

表1

备注:*其他包括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A.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建立B.城乡差距呈现缩小趋势C.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下降D.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

12.

有学者指出,日本 武士与下属建立主从契约关系。主君对下属施以 恩惠 ,即认同下属拥有土地等权利,同时给予其新的权利,并对下属加以保护。另一方面,下属则对主君尽忠 奉公 ——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 这种 契约关系 (  )

A.带有互惠互利的色彩B.双方处于一种平等状态C.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D.使不同阶层间关系和谐

13.

现在人类研究的适当题材是人,是他潜在的力量和身体之美,是他感官和感情的欢乐、痛苦,是他理性的脆弱尊严,是丰富、完美地显露这些题材的古希腊、罗马文学。 这表明该运动旨在(  )

A.拉开启蒙运动的序幕B.宣扬人文主义精神C.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D.冲击天主教会权威

14.

1881—1912年欧洲在亚洲和非洲征服与夺取权力的全部进程,都是基于同一种意识形态上的说辞:富有种族主义意识形态色彩的 强者权利说 ,即所谓当地人没有能力对自身实行有序管理,以及在与欧洲对手的竞争中维护本国利益。 据此可以判断(  )

A.强权政治推动殖民扩张B.弱肉强食成为国际共识C.欧洲国家协调侵略步伐D.亚非地区缺乏自治能力

15.

有学者在对1918—1938年世界历史的反思时认为,这是 二十年虚假而又短暂的和平 时期, 和平既不是建立在惩罚的基础上,也不是建立在和解的基础上,这是历史上的重大失败。 这主要反映出一战后的和平(  )

A.孕育了新的危机B.实现了冲突化解C.损害了大国利益D.改变了世界格局

16.

图3是1937年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苏联展馆的双人雕塑《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该作品(  )

图3

A.反映苏联女性地位得到普遍提高B.建构起官方政治理念的艺术符号C.体现新经济政策实施时的精神面貌D.重现农业集体化时农民的劳动热情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扬州处于江淮之间的重要地理位置,周围资源丰盛。江淮的漕米、盐铁和各种货物,都要由扬州转运至各地。尽管唐朝发生过多次内乱,雄踞东南的扬州都未被战火燃烧。当时大食、波斯来华经商的很多,扬州专门设有波斯胡店。据《旧唐书》记述: 上元元年,田神功至扬州,大掠居人资产,鞭笞发掘略尽。商胡大食、波斯等商旅死者数千人 ,可见当时扬州胡商之多。 安史之乱 后,北方人口南流,大批涌入扬州,使扬州居留的人口更加集中,物资交流更加频繁,财贿储积也更加丰厚。

——摘编自王鸿《扬州散记》

材料二
中世纪的科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朝圣之城和手工业的中心。它位于地区交通节点上,便利的交通使其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到11世纪中期,科隆人口增长到15000人,此外内城也在不断的向西扩张,原有的乡村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科隆已经成为最大的最有意义的中世纪城市了。科隆老城区的区域就是沿着莱茵河向北、西、东三个方向扩展的结果。到1180年完整的城墙被建造,城市里建有大量的修道院和寺院。1288年科隆通过战争赢得了对城市的掌管,从那以后,主教就搬出了科隆城。

——摘编自王瑞鑫等《科隆城的变迁——从固步自封到开放空间》

(1)据材料,概括影响扬州和科隆发展的共同因素。(4分)
(2)据材料,概括两座城市发展的不同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表2

时间

作品

作者/会议

内容摘要

19407

《团结到底》

毛泽东

我们既不赞成别的党派的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这即是统一战线政权。

194012

《论抗日民主政权》

刘少奇

在中国,民主共和国的具体的建设道路,可能是由地方到中央到全国,可能要经过长期的奋斗过程。这种政权,今天虽还只在敌后一部分地区建立,但它有着全国的普遍意义。

19414

《党与抗日民主政权》

邓小平

既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就必然产生政权中的优势问题。我党必须要掌握这种优势,所以产生了我党对政权的领导问题。不仅是今天敌后抗战的最好政权形式,而且是将来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应采取的政权形式。

19431

《晋察冀边区选举条例》

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

凡在边区境内年满18岁之中华民国人民,不分性别、职业、民族、阶级、党派、信仰、文化程度、居住年限,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后,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194612

《一年来的谈判及前途》

周恩来

中国的事情,一定要经过各党派协商,这也就是实行了毛泽东同志的三三制思想。

——摘编自王永祥《毛泽东三三制思想研究》

(1)据材料,概括 三三制 具体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三三制 形成的原因。(9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三三制 的影响。(5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迎来了新生,陆续向人民大众开放。1949—1976年,这一时期的博物馆门票,与20世纪上半叶的门票差异不大,其效用也是以凭证功能为主;而其与建国之前的博物馆门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票面价格不高。这一时期的博物馆门票也有着其鲜明的特点,如20世纪50年代为纪念太平天国运动一百周年而举办的展览,其参观券上印刷着 消灭封建势力,坚持反帝斗争;发扬爱国主义,加强抗美援朝 两行大字。20世纪80年代至世纪末,博物馆门票也更加多样化。博物馆门票的色彩转变为同时存在各种更明亮和更鲜艳的颜色,部分博物馆门票上印刷有各种图案。1993年江西省博物馆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民间收藏,联展的门票上印刷着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头像。另外,部分门票还有对其博物馆的简要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门票也印有部分英文。

——摘编自施睿哲《简论中国博物馆门票的发展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博物馆的作用。(6分)
(2)据材料,如果让你设计一张1949年以后中国博物馆的主题展门票,请写出你的设计方案并说明理由。(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3 人类文明体主要类型的简单分类法

文明体

类型

主要特征

什么时候?

亲属社会

小型的少于50,移动的,与邻居有联系

旧石器时代,不过,其中一些持续21世纪

早期农业村庄

农民群体,几百号人,与邻居有松散联系

大约距11000年农业肇始之际初次出现,扩展到世界许多地区,覆盖四个世界区,至今还存在于一些地区

游牧社会

游牧民群体,与邻居有松散联系,偶尔能够结盟形成庞大的军队

大约公元4000年伴随次级产品革命提高了对大型牲畜的利用效率而首次出现;只存在于非洲—欧亚大陆不适合农耕的干旱地区

农耕社会

人口几百万的大型群体,将广大地区的村庄和城市联结在一起,出现了国家、税收体系、读写能力以及纪念性建筑

大约公元前3000年之前诸多世纪,最早出现在苏美尔和埃及;也出现在包括美洲在内的农业广为传播的其他地区;19世纪之前主要的社会类型

现代全球社会

相互联系的全球文明体,建立在现代工业技术之上

只出现于现代人类世的社会类型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