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高考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1259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在考察 百家争鸣 时引用了如下文献:

表1

内容

出处

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

《庄子·天下》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繁扰而不说……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淮南子·要略》

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汉书·艺文志》

该学者意在说明诸子百家学说(  )

A.有共同的文化根源B.以儒家思想为根基C.逐渐走向融合统一D.各持主张互相争鸣

2.

汉文帝执政时期,多次颁布诏令,劝课农桑,他还多次亲自参加耕作,让皇后亲自养蚕,为民示范。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经济恢复B.增加财政收入C.改革耕作技术D.减轻农民负担

3.

唐朝,尚书省既参与机要决策,又掌管国家政务,但尚书令多阙而不设。对此,《新唐书·职官志》解释:因为唐太宗担任过尚书令,所以臣下都不再担任这一职务。但《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李世民还曾担任过中书令。由此可知,对于尚书令多阙而不设的合理解释是(  )

A.皇帝不在意中书令职位B.借此削弱尚书省的权力C.唐朝基本遵循避讳制度D.三省体制由此开始瓦解

4.

两宋时期,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他们经常掠夺过往商旅的财物,或者强取货物,抽十分之一的上等品。这一现象(  )

A.缓解了西夏政权的财政危机B.导致了宋、夏之间战争频繁C.推动了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D.阻断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5.

美国学者欧文·拉铁摩的《In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是一部围绕长城描述中国古代北方边地的著作。这部书传入国内后,书名被译为《中国的边疆》或《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对书名中的 中国 正确的理解是(  )

A.地理概念:国家的中心城市B.政权概念:全国性统一政权C.民族概念:华夏主体的中华民族D.文明概念:农耕文明的主体区域

6.

1853年,太平天国仅在天京实行 圣库制度 ,取消一切商业贸易,全城军民一切生活必需用品,由圣库统一供应。至1854年夏初,由于粮食供应不足,天京出现全城一律吃粥的现象,其他物资也同样供应紧张。这表明(  )

A.战争加剧物资供应紧张B.太平天国开始由盛转衰C.绝对平均主义已难以维系D.太平天国已废除私有制度

7.

表2为7家早期外资公共事业企业平均利润率统计表(1895—1913年)

表2

厂矿名

统计年份

平均利润率%

上海自来水公司

18951913

1527

上海煤气公司

18951913

2016

天津煤气公司

1895年,19091913

1748

上海工部局电气处

18951913

531

天津自来水厂

19091913

906

上海法商电车电灯公司

19091913

617

天津电车电灯公司

1913

1401

该表可以用来说明这一时期(  )

A.民族公共事业企业兴起的原因B.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领域C.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化迅猛发展D.外资垄断中国的城市公共事业

8.

五四运动后的10年间,有不少针对学生的婚姻调查报告,其结果显示:一方面,不论是已婚、订婚还是未婚的学生,对婚姻自由的支持度都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但另一方面,多数学生中已婚和订婚者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指定的。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学生言行不一B.传统风俗复兴C.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反思D.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并存

9.

中国共产党的一份文件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 富农也开始参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及豪绅地主军阀官僚的革命,或采取同情与善意的中立态度 。因此, 加紧反对富农的策略 现在已经不适当了 。这份文件可能发布于(  )

A.1925年底B.1932年底C.1935年底D.1942年底

10.

1961年1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号召全党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此后,中央领导同志带头深入基层,并要求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把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作为首要任务。这一时期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是(  )

A.中苏关系面临全面破裂B.倾错误亟需纠正C.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展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11.

表3为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约500—565)的代表作。

表3

代表作

内容

《战争》

记述了查士丁尼时代拜占庭对汪达尔和东哥特王国的征服战争

《建筑》

记述了查士丁尼在全国大兴土木的情况,其中不乏对皇帝的溢美之词

《秘史》

记述了查士丁尼夫妇的专制统治,揭露了宫廷的黑暗和帝王将相的隐私

普罗科匹厄斯被誉为是继古希腊修昔底德、波里比阿之后 垂训史观 的代表人物,这是因为他的著作(  )

A.符合统治者加强专制的要求B.勇于揭露拜占庭的黑暗统治C.继承了古希腊人文主义史观D.重视历史的训育和启迪作用

12.

自由和平等是资产阶级的重要价值追求。北美殖民地在独立的过程中更注重对自由的维护,而法国革命则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这一现象源于(  )

A.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B.革命领导阶级的不同C.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别D.启蒙思想理解的差距

13.

图1为英国画家透纳于1844年创作的油画。作者用迷蒙的色彩描绘了一辆蒸汽机车在雨中向伦敦飞驰的场景,巧妙地将细雨、蒸汽融为一体,又通过动静相生的手法,以左侧的古老拱桥和小船,以及画面右侧正在犁地的农夫来凸显主桥上疾速飞驰的火车的速度感。

图1《雨,蒸汽和速度——西部大铁路》

该作品反映出作者(  )

A.向往田园牧歌的生活B.面对社会转型的迷茫C.赞颂工业文明的成就D.批判工业带来的污染

14.

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整左右摇摆,时而向农民让步,放松对价格的控制,时而打击私人买卖活动,压低农产品价格。这一现象反映出(  )

A.苏联政府已经失去对农业的控制B.新经济政策与工业化方针的冲突C.经济危机影响了农产品价格D.新经济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

15.

1970—1988年间,发展中国家间出口额在它们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20.3%增加到27.4%;1975—1981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官方开发援助从62.39亿美元增加到84.66亿美元;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也逐渐增加,到1980年,累计已达到50~100亿美元。这些变化说明发展中国家(  )

A.加强南北对话提高国际地位B.进行资本输出改变不利局面C.建立区域集团应对挑战D.加强合作提升整体力量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史前时期淮河流域的青莲岗文化与分布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基本形成各自独立的空间分布局面。西周时期,两次大规模分封诸侯,淮水上游出现诸侯国,但淮河中下游土著与部分东夷结合,组成被称为 淮夷 的文化人群,成为独立于西周之外的重要势力。春秋时期,中原政权在向南发展中逐渐将控制范围从黄河流域延伸至淮河。至魏晋以来,长江流域经济区的开发越过淮河流域,直接立足于南方亚热带的地理环境中。随着 唐宋时期经济重心转向长江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的边缘性地位最终形成,要么河淮相连,要么江淮并属,这里不仅没有成为任何一类政权都城所在,甚至连行政区划也不再保持流域的完整。
材料二
淮河下游地处平原,几乎没有可以依凭的天然屏障,在政治与军事上自然造成 南得淮则足以拒北,北得淮则南不可复保 的局面。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南北军事交锋的必争之地由长江流域变为淮河流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古代淮河流域历史地位的变化。(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例说明 南得淮则足以拒北,北得淮则南不可复保 。并分析淮河流域成为中国古代南北军事交锋 必争之地 的原因。(8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图2

图3

图4

(1)判断三幅图分别是什么时期的欧洲版图,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2)请为三幅地图确立一个主题,并举例说明为研究这一主题,可以运用哪些研究方法。(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任何一个时代,世界各文化之间的平衡都会轻易地被打破,扰动可能来自一个或多个文化中心,那里的人成功地创造了魅力非凡或强大有力的文明。进而,它们的邻居,抑或邻居的邻居,被诱惑或被强迫去改变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有时候是直接移植一些技术或观念,但更多的情况,是加以调整和改变,以便更为顺利地适应当地的环境。

——【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简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2)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

材料二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在最低纲领实现之后,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

(1)根据材料,概括两份革命纲领的异同。(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两份革命纲领。(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