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789

一、单选题

1.

在道家和儒家思想中,道家主张 自然之道 ,强调天道无为;儒家主张 君子之道 ,更强调社会伦理。这两者所说的 都注重(  )

A.重建等级秩序B.强调道德标准C.维护统治行为D.规范个人修养

2.

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 屈民以申君 ,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 屈君以申天 ,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 天道 ,就可以永保太平。这(  )

A.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B.保障了西汉政权的稳固C.体现了限制君权的思想D.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3.

图1、图2为唐朝初期地方政区规划的调整,这一变化的出发点在于(  )

图1 唐高祖武德年间 图2 唐太宗贞观年间

A.重视山川地理形势B.顺应经济重心南移C.强化地方基层治理D.防止外重内轻局面

4.

图3方向示意图,描绘的是清代前期(  )

图3

A.高产作物推广B.国内人口迁移C.粮食区域运输D.商帮长途贩运

5.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着眼于创办语言、军事技术类型的新式学堂,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重点在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这一转变缘于(  )

A.维新变法的成效B.中体西用的突破C.经济结构的变动D.民族危机的加深

6.

孙中山指出: 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我国民之论古者,莫不倾慕三代之治,不知三代之治,实能得共和之神髓而行之者也……即此所以慕古之意,正富有理想之证据,亦大有进步之机兆也。 这表明孙中山(  )

A.借助传统文化阐述共和思想B.对三民主义内涵进行修正C.以传承儒家政治理想为宗旨D.革命的救国意志更加坚定

7.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冬学、民校识字运动,把 狼牙山五壮士 民族英雄之母马老太太 等抗日英雄故事用图片、大鼓、故事、诗歌等形式向民众进行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这些举措(  )

A.基于巩固革命政权的需要B.扩大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基础C.旨在提高民众的民族意识D.丰富了根据地精神文化生活

8.

图4为1951—1954年南阳县商品流转额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变化(  )

图4

A.表明国民经济全面恢复B.反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倾向C.说明国家财政经济统一D.体现对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

表1为我国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数量构成(合计=100)

表1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2

835

74

91

1965

816

84

10

1979

698

176

126

1992

597

214

189

2020

236

287

477

该表反映出我国(  )

A.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B.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发展C.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D.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结构变化

10.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起兵东征,吞并波斯,入侵印度。他们一边征战,一边收集资料绘制地图,并与当地哲人交往。据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有利于(  )

A.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B.亚欧古丝绸之路的畅通C.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D.希腊文化的推广和东移

11.

中世纪欧洲的制度,其实就是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了,从而变成了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是(  )

A.欧洲自然经济的产物B.封建王权加强的体现C.民族国家发展的结果D.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

12.

1543年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面世,他对圣经的翻译是 创造了德语 。路德所译的圣经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译的圣经使用的是德国语言,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路德所译德文圣经(  )

A.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程度B.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C.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D.加速了欧洲各国王权的加强

13.

1919年3月,印度因抗议 罗拉特法 而举行总罢工;5月,中国发生五四运动;6月,埃及的开罗、亚历山大等地发生了反英暴动;7月,土耳其的凯末尔提出民族自决。这些事件的共同意义在于(  )

A.导致殖民主义体系崩溃B.动摇殖民体系的秩序C.标志亚非民族意识觉醒D.改变一战后国际秩序

14.

1928 年签订的《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 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 。由此可见,这一公约(  )

A.明确制裁侵略维护和平的责任B.有利于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C.客观上纵容了绥靖政策的推行D.体现了全体一致的决议原则

15.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这反映了(  )

A.全球治理方式有待提升B.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C.国际经济秩序的合理化D.全球经济环境日趋恶化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商业繁荣与社会生活

历史研究重视在丰富确实的史料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综合研究,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材料一
材料二

图3 北宋末年东京三重城结构及主要行市分布

材料三

图6 唐至清都城人口密度比较

——据薛凤旋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以上信息对研究宋代 商业繁荣与社会生活 有哪些史料价值。(10分)
(2)若全面认知宋代 经济与社会生活 ,你认为还应关注哪些基本要素。(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 如果再要评选 20世纪感动中国的十位人物 ,我将毫不犹豫地提名张謇为候选人物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张謇之精神

自1868年15岁至1894年41岁,共25年,长期参加各级科举考试达20多次,最终于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二月,中状元。
1896年至1899年46岁,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大生纱厂。
1902年49岁,五月,筹建通州师范学校。
1906年53岁,十一月发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1909年56岁,八月,江苏咨议局开会,当选为议长。发起国会请愿运动。
1911年58岁,十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转而归附革命,拥护共和。十一月,参加临时政府,担任实业总长。以大生纱厂资产为担保,先后为新生的民主共和国借贷80多万元。
1913年60岁,九月,入京,任农商部总长。任全国水利局总裁。
1915年62岁,二月,辞农商总长。十一月,辞水利局总裁。
1918年65岁,十月,电陆征祥嘱于巴黎和会提出修改税法及撤消领事裁判权。十一月,主张国际税法平等会在沪成立,被推为会长。
1924年71岁,四月,大生纱厂开董事会,应付危机。
1926年73岁,三月,参加女子师范学校二十周年纪念会,发表演说。五月,视察南通保坍工程。七月十七日,病逝。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结合张謇的经历,谈谈你对 张謇之精神 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8.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为探究 中国式现代化 这一主题,小明查找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图7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示意图

材料二
一五 计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较好地处理了经济建设中的几个重大问题。一是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把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逐步建设成为工业国,从何处起步?中共中央经过对政治、经济、国际环境诸多方面的利弊得失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以后,统一了全党认识:没有重工业,就不可能为轻工业提供必要的设备、燃料、原料和材料,也不可能为农业提供化肥和农业机械。特别是当时中国正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严禁封锁,也急需发展重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二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不放松农业、轻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三
(1)材料一对研究该主题是必需的吗?简述你的理由。(3分)
(2)从材料二、三看,小明是从哪一方面研究该主题的?请具体说明。(3分)
(3)请指出小明对该主题的研究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6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未知的未来?

有学者认为,社会并非稳步前进,也不会跳跃式或随机发展。相反,它像季节一样流转:冬天结束,春天来临。但每一个周期与前一个周期既相似,又迥异。相似的是形式,迥异的是内容。未来真的不可知吗?
材料一

图10 经济波动图

——据雅各布·范·杜因《创新随时间的波动》

材料二

经济浪潮

历史阶段

中心国家

技术引领

主导产业

对应危机

第一次浪潮

1780—1830

英国

蒸汽机

服装行业和能源

1837年经济恐慌

第二次浪潮

1830—1880

英国

钢铁制造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873—1879年长萧条

第三次浪潮

1880—1930

美国

电气化和化学制品

公共事业和批量生产

1929—1939年大萧条

第四次浪潮

1930—1970

美国

汽车、石油化工

物流和人的流动

1974—1980年两次石油危机

第五次浪潮

1970—2010

美国

信息与通信技术

个人电脑和手机

2008年持续至今的金融危机

第六次浪潮

2010—

表2

——摘编自詹姆斯·穆迪等著《第六次浪潮:一个资源为王的世界》

材料三

宣传画:四年完成五年计划

(1)据材料一指出经济波动的特征。(3分)
(2)材料二对经济波动的划分与材料一相互矛盾吗?请简要说明。(3分)
(3)材料一中1929—1937年经济萧条期,是否符合真实的世界动态?请结合材料三做出解读。(3分)
(4)材料一中1948—1966 年经济繁荣期,不同经济模式国家进行变革,请指出其可借鉴之处。(3分)
(5)材料二中 第六次浪潮 正在进行中,请你为这次浪潮写一份展望报告,名称为《可知的未来》。请写出报告中的 关键词 。(3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