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32年10月2日,国联在日内瓦、东京、南京三地同时公布了《国联调查团报告书》。面对事实,报告书一方面承认
“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此为中国及列国公认的事实
”,日军在
“九·一八
”事变中的军事行动
“不能认为合法之自卫手段
”;另一方面为表示中立又替日本说了些
“公道
”话。一曰:
“日本在东北的特殊利益
”,乃至
“满洲为日本的生命线
”的说法
“可表同情暂能谅解
”;二曰:
“中国人之抵制日货为中日冲突之重要原因
”;三曰:日本因疑惧满洲
“北有俄国之共产主义
”,故
“预谋阻止满洲被利用为攻击日本之根据地
”。鉴于以上情况报告书提出了
“公正
”地解决事变的方法即
“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
”,公然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
——摘编自崔义中乔鹏《从三国干涉还辽和李顿调查团的比较看国际干涉》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下称《宪章》)开宗明义,以
“我联合国人民
”的名义定章立规,取代军事结盟、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奠定了广大亚非拉国家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法律基础。《宪章》明确要求联合国逐步编纂和发展国际法。联合国这项工作涉及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产生了500多项公约,促进了国际法的整体进步,从而使国际法发展成为一个比以前更加成熟的法律体系。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与其他机构或会议(如大会第六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人权委员会,以及各有关专门机构、特设委员会、专门外交会议等)为国际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余敏友《联合国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发展与中国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国联调查团的报告内容并分析报告内容产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国联与联合国的异同点。(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