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图1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
表1
项目
内容
民族迁徙
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
联合斗争
十六国时期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困苦,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政府。
友好往来
魏晋以来,在和平环境中,各族人民频繁交往;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
表2
教科书
部分章目
《复兴历史教科书》
国耻和民族复兴运动
《新修正标准初中本国》
日军的暴行
《初级小学补充教材》
战时儿童应有的态度与责任、抗日的民族团结、汉奸的下场
《战时补充教材》
战时常识、国防算术、国民防空必读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中外历 史纲要(上)》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
——摘编自牛军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摘编自李宇博《试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阶段
选拔方式或内容
①
“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宗室非有军功,不得为属籍;“斩首 为功”、“计首授爵”制。
中央选派“贤有识鉴”的官员任原籍地的考评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等级,然后向吏部举荐。
③
四科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史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④
王权与族权统一,依血缘的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即“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⑤
政府按照不同的科目设立考试,士人可以自由报考,政府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
——摘编自姬忠科《靳辅治河相关问题研究》
——摘编自郭书林王瑞芳《从治标到治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黄河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