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陕西省部分名校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下1—5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400

一、单选题

1.

一首古老的诗歌写道: 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从大地涌流而……” 小麦的创造者,他维护了神庙长存。在他的光中,大地欢欣雀跃……一切生命都有了供养……”这首诗赞美的是(  )

A.古埃及文明B.两河流域文明C.印度早期文明D.古希腊文明

2.

表1所示的史实可说明,早期文明(  )

表1

公元前2千纪早期

苏美尔人已从阿富汗获得青金石

公元前2千纪

古代埃及的工程建设往往需要从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获取木材

公元前8世纪-6世纪

希腊人向外殖民以获得土地

A.自然资源的互补B.影响范围的扩大C.外交模式多元化D.人地矛盾较尖锐

3.

亚历山大继位后,对帝国境内的希腊城邦,名义上恢复它们的自由,但实际上往往干预其内政,禁止它们扩大城市的领土。对鞭长莫及的地区,如小亚细亚的内陆高原和印度、中亚的一些地区,他仅要求当地的王公贵族承认他的统治权和征税权。这说明亚历山大(  )

A.采取因地制宜的统治策略B.继承了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C.推行特殊的专制君主政体D.尊重被征服地区的思想文化

4.

中世纪西欧的 特许状 规定了城市市民阶级的权利,包括城市自身作为一个独立法人组织的权利,从而确立了封建领主与城市市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表明 特许状 可用于研究西欧(  )

A.领主的封建特权B.市民的社团组织C.王权的专制统治D.城市的自治运动

5.

阿拉伯作家萨阿立比(960—1038)在《珍闻谐趣之书》中写道: 被俘的中国士兵……中间有些以造纸为业的人,由是设厂造纸,驰名远近……造纸既盛,抄写方便,不仅利济一方,实为全世界人类造福。 这一记载最能反映出阿拉伯帝国(  )

A.积极吸收域外文明成果B.企图征服并占领中国C.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D.鼓励旅行家四处游历

6.

东非沿海地区出土了相当数量的中国瓷片。图1、图2所示为发现于肯尼亚曼布鲁伊村的一处伊斯兰教墓园内的瓷器碎片(推测出产于明万历、天启年间的景德镇民窑),它们被镶嵌在墓柱之上。这些发现可用于印证(  )

A.中非官方交往源远流长B.阿拉伯垄断印度洋贸易C.瓷器在东非多用于祭祀D.丝路贸易促进文化交流

7.

美洲的许多现有地名来自西方殖民者,如麦哲伦海峡之名源于首次环球航行的船队率领者,伊斯帕尼奥拉在西班牙语中有 小西班牙 之意,圣萨尔瓦多则意为 救世主 。这类现象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加速了美洲开发B.推动了西班牙的崛起C.伴随着文化输出D.以传播基督教为宗旨

8.

16世纪初期,英国海盗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欧洲的东北方或西北方海域,他们几乎不去欧洲与美洲大陆往来的中心航道。这主要是因为(  )

A.英国航海技术十分落后B.葡、西两国掌握海权优势C.英国受到价格革命冲击D.欧洲商路与贸易中心转移

9.

图3为某一时期两种外来作物传入中国的路线及主要移栽地示意图。这两种作物最有可能是(  )

A.甘薯、玉米B.小麦、南瓜C.小麦、花生D.水稻、甘薯

10.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文称: 欧洲中古时,各国皆有俚语,而以拉丁文为文言,凡著作书籍皆用之……意大利有但丁诸文豪,始以其国俚语著作。诸国踵兴,国语亦代起……故今日欧洲诸国之文学,在当日皆为俚语。 由此可知,文艺复兴(  )

A.加剧了欧洲政局分裂B.推动了文化的世俗化C.始终以意大利为中心D.普及了人文主义思想

11.

史学家巴特菲尔德在1948年的演说中认为17世纪的科学革命 颠覆的不只是中世纪,还有整个古代世界的科学权威……”巴特菲尔德意在强调,近代科学的兴起(  )

A.推动了经济进步B.颠覆了人类认知C.促进了思想解放D.完善了科学体系

12.

光荣革命 后,尽管英国议会发表宣言批评威廉三世为其妻子争取女王地位的行为,也在夫妇二人登基之前向他们正式宣读过《权利法案》,但夫妇二人都没有明确表示接受该法案的约束,也不将其视为接受王位的先决条件。这说明当时英国(  )

A.议会立法权徒有其名B.专制王权势力强大C.政治民主化任重道远D.革命成果遭到窃取

13.

自部落时代以来,俄国农民就习惯了村社共耕共责的生产生活, 对村社精神的体认与吸收逐渐内化成自身独特气质 ,这使得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仍缺乏自我意识的觉醒。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

A.背离农民切身利益B.缺乏近代思想启蒙C.没有触及封建制度D.加深了对农民剥削

14.

自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厂改革运动兴起,一代代议员推动改革工厂制度的相关立法,到1874年,议会出台法案规定纺织类工厂工作的女工、童工一周的最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56.5小时;1878年,相关法案对工厂和作坊的卫生状况提出了强制性要求。英国工厂改革运动源于当时英国(  )

A.议会权力的扩大B.垄断组织的出现C.妇女的地位提升D.工业革命的深化

15.

列宁谈到马克思时说: 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并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 这一论述可用于说明(  )

A.工人阶级代表人类文明的方向B.资产阶级阻碍了思想的进步C.工人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D.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重要性

16.

巴黎公社委员会成立后,实际就职的公社委员中工人较自由职业者少2人,二者占委员总人数的近9成;从政治倾向看,有布朗基主义者、新雅各宾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和蒲鲁东主义者。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导致公社迷失革命方向B.孕育了法国多党制传统C.影响公社凝聚革命共识D.得益于真正的民主选举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摩诃婆罗多》这一书名的意思是 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全书共分18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处在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也是婆罗门教向印度教转化的时代。该书用梵文写成,采用对话体,共有10万颂(每颂为1节双行诗体),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书中插入了各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宗教教义、哲学、政治、律法和伦理等论述(约占全诗篇幅的一半),被称为 百科全书式 的史诗,著名的印度教哲学经典《薄伽梵歌》就是其中的插叙之一。

——摘编自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亚非卷)》等

材料二
汉代以前,我国史籍中就已经出现过有关印度的记载,但大多是神话传说。汉代以来,印度的历史及社会情况成为《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官修史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民间的许多著述也对印度有所涉及。这些著述往往因为作者缺乏切身体验而对印度的描述多有误解。中土僧人之西行求法活动,在西晋及南北朝时期为数不少。法显到达印度之时,正当笈多王朝后期。他在《佛国记》中对于印度公元5世纪之前的历史,特别是佛陀时代、孔雀王朝以及笈多王朝早期历史,都作了记述。有日本学者表示:“《佛国记》为一千五百年前之实地考察的记录,凡关于中亚、西亚、印度、南海诸地之地理、风俗及宗教等,实以本书为根本资料……其年代与事实之正确及记述之简洁与明快,亦远出于《大唐西域记》之上。

——摘编自杨维中《法显与<佛国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摩诃婆罗多》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献中出现有关印度的历史记载的原因。(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有着长期的频繁而密切的往来,其中以明朝初年的郑和下西洋一事最为典型,这也是双方文化交流的顶峰。通过郑和下西洋,中国加深了同东南亚地区各国的文化交流,双方以友好访问、贸易往来和移民落户等方式,促进了彼此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方面的交流互鉴。

——摘编自杨振中、陈一能《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以郑和下西洋为例》

材料二
自1565年起,西班牙侵占并统治菲律宾300多年。西班牙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具体而言,在政治上,西班牙移植了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殖民制度;经济方面,西班牙在当地大都推崇封建的 赐封制 、贸易垄断制,也曾短暂地采取对外开放政策;在文化上,天主教会成为殖民统治的精神支柱,实行 政教合一 的政策,并且大力推广西班牙文化。

——摘编自吴文祥、胡莹、周扬《气候突变与古文明衰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朝初年的中国和16世纪的西班牙对东南亚地区不同的政策取向。(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班牙殖民菲律宾的影响。(5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注:圣贝尔纳山,又译 圣伯纳隘口 ,是法国由北向南越过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的通道。
材料二
马拉(1743—1793)曾在巴黎行医,他连续发表多篇有关火、热、电、光方面的论文,但未能得到科学院的认可,他感到自己遭受当权者的迫害,加入了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的行列。法国大革命开始后,他主编报纸,抨击旧制度和一切统治者。随着革命的深入,他成为激进派(雅各宾派)的代表人物,积极倡导对旧贵族和反对派采取暴力恐怖措施,1793年遇刺身亡。刺杀发生后,画家达维特(又译 大卫 )立即赶到现场画了速写。随后,他 应人民的要求 满怀激情地创作了油画《马拉之死》。画中的马拉是一名善良、诚实和具有无私爱国情操的男子。不久,达维特受命担任革命宣传部主任。拿破仑称帝后,他成为御用画家,创作了多幅歌颂拿破仑的巨作,如《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加冕礼》等。

——自吴禾《艺术作品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性解读——析《马拉之死》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说明《马拉之死》和《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的创作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6《它究竟能跑多快?)(素描作品,业创作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

创作背景:1825927日,一辆运载450名旅客的列车,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从达林顿驶往斯托克顿;一位头戴高帽、斜侧身体的富翁与当地的乡绅和身着皮衣的神父围绕这个新鲜事物展开了讨论。

结合所学知识,以“《它究竟能跑多快?》赏析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