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浙江省强基联盟高一第二学期5月统测历史试题(22+3)【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5 浏览数:511

一、单选题

1.

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遗址中发现有墓地和祭坛,大型墓葬随葬品丰富,以各种玉器为主,小型墓葬数量多,但随葬品只有日常生活用品陶器等;同时也发现了大型城址,城墙环绕古城四周且外围还有类似于护城河的水沟。据此可知,良渚文化(  )
蛋壳陶 是其代表器物 ②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③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④已经出现部落间的纷争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2.

下图所示为东汉至西晋时期,今浙江、福建两省设县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南方经济实力超过了北方B.中央集权在不断地弱化C.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D.南方政权更迭比较频繁

3.

美国人麦克多瑙曾这样评价中国的一项制度: 在中国,王位以下的一切政府职位全都向每一位臣民开放……官吏由竞争性考试选拔,其迁谪视忠诚与否而定。 麦克多瑙在这里评价的是(  )

A.察举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世官制

4.

有史书记载,“……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史书反映的这一民族(  )

A.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B.贵族纷纷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C.所建立的政权与南宋长期对峙D.都城上京是国家唯一行政中心

5.

思想家李贽在《续焚书》中说: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据此可知,李贽的思想(  )

A.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B.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C.反对传统礼教的虚伪D.具有蔑视权威的倾向

6.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新的机构——钦差五口通商大臣,作为固定的同西方各国交涉的地方机构,同时, 一些地方督抚也参与外交决策。这说明鸦片战争后,清政府(  )

A.地方机构带有半殖民地的特征B.延续了传统的外交方式C.中央决策权力出现下移的趋势D.被迫实行全面开放政策

7.

下图是抗战时期一次重要战役的示意图。下列对这一重要战役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是抗战时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次胜利B.是抗战初期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C.使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D.是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典范

8.

下面是邓小平在某次会议上的讲话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讲话可能是(  )

◎解放思想,开动机器

◎发扬民主,加强法制

◎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

◎克服官僚主义、人浮于事

◎允许一部分先好起来

◎加强责任制,搞几定

◎新的问题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9.

2023年3月10日,中国、沙特、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促成沙特和伊朗的和谈,这无疑是中国外交的一次巨大胜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积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B.按照 亲、诚、惠、容 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C.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正成为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10.

在两河流域,对洪水泛滥的恐惧,永远存在的外族入侵,使得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所以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汉谟拉比法典》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据此可知,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封建主的利益和权威B.《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
C.自然环境决定了两河流域编制成文法典的政治生态D.通过编制法典来维护社会秩序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

11.

在4世纪时,奴隶、隶农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起义烽火几乎燃遍帝国各地,与此同时,蛮族成群迁徙并大举进攻罗马。这两股力量彼此呼应,猛烈冲击着衰败不堪的西罗马帝国。材料旨在说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

A.主要原因是劳动人民的起义B.直接原因是受到奥斯曼人冲击C.是内外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D.是亚历山大国王率军入侵所致

12.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下图中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标志的路线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

文艺复兴通过批判基督教的禁欲主义,肯定了人的欲望的正当性、合法性,刺激了人们的物质需求,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又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而生产和技术相结合,又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这又需要开拓新的市场,从而使商业也发展起来了,而商业的发展又为技术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据此可知,文艺复兴(  )
①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②反对基督教会的精神统治
③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4.

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由此可见(  )

A.基础应用研究是企业发展的核心B.科学技术与企业生产已紧密联系C.工业企业成为科学技术创新主力D.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革命的兴起

15.

1941年12月7日,日本动用60多舰船和423架舰载飞机,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击沉击伤美军大量军舰;同时出动五路陆军,向东南亚各国和西南太平洋岛屿发动进攻。珍珠港事件令沉睡于孤立主义和不干涉主义情绪中的美国 猛然惊醒 ,罗斯福总统就此宣布参战。之后荷兰、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哥斯达黎加等近20个国家相继对日宣战。这意味着(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C.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作战的东方主战场D.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16.

苏联流传着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 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 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最后,戈尔巴乔夫决定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 戈尔巴乔夫 把火车拆了 主要是指(  )

A.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B.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C.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D.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17.

从客观上看,后冷战时代以美国模式的全球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是不受约束的自由放任的全球化,它导致全球市场发生震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能源危机和粮食问题也开始出现,这种不受约束的自由模式在人类生产中也带来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的问题。这从客观上要求,人类共同治理全球化,终结这种自由放任的全球化。材料旨在说明(  )

A.建立起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的全球治理机制才是解决之道B.从客观上看,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最终可以避免全球化问题
C.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的全球扩张是导致全球化问题的根本原因D.全球化进程中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需各国携手解决

18.

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曾说: 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 下列言论与该思想家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B.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
C.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蒽,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D.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9.

干支纪年法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之一,诸如 甲午战争 辛亥革命 等,有人亦称中国近代4.5亿两白银的赔款为 庚子赔款 庚子 是指(  )

A.1898 年B.1899年C.1900 年D.1901 年

20.

有同学制作了某次党代会的信息卡片(下图),这次党代会的主题是(  )

A.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C.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D.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全面部署

21.

南斯拉夫一度强大到被称为 巴尔干猛虎 ,其国家的发展历程折射了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幻。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②建成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③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④倡导第一次不结盟运动

A.①③④②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

22.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19世纪以前的人们认为,《荷马史诗》中的城市是虚构的。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则认为书中描绘的特洛伊、迈锡尼和梯林斯是真实存在的,并于19世纪后期先后发掘出这三座城市的遗址。其后,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考古发现,更是将古希腊信史推至公元前2000年以前。据此可知(  )

A.人类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深入B.文献只有经过考古印证才具有史料价值C.历史研究永无止境,始终没有定论D.多元互证有助于形成对历史的准确认知

二、材料阅读

23.

对于外来文化,各国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既反对照搬照抄,也反对全盘否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两汉时期,佛教刚刚传入,羽翼未丰,还只是道教的附庸。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长期战乱,各族统治者的有意识提倡,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理论为生死问题提供了一种解答,颇能满足士大夫的心理需求,加上其与玄学有相通之处,故佛学传播渐广。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它深刻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这些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自然科学知识因受神学的限制,不可能是西方最先进的近代科学成就。但这些对当时的中国学者来说毕竟是新鲜的,必然会对他们某些传统的观念和 认识产生冲击,使他们的视野有所开阔。由于当时统治上层的保守,其中有用的知识并未被推广。再者,关注这些知识的还只是一些对自然科学有兴趣的开明学者,范围还相当狭小,因而,这些自然知识的实际社会作用也是有限的。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三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谓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运动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这个方案的伟大与中山先生的少年环境是有极大关系的。

——根据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佛学在魏晋南北朝的中国传播渐广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唐朝韩愈面对佛教的冲击而作出的回应。(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之际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影响有限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明清时期外国传教士在科技方面开阔中国学者视野的具体表现。(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 拳匪运动 的名称,并说明它的 惨败是极自然的 原因。 (4分)

24.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目标,其实质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把中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先进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在西方列强手下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 自强 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 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 。这一 自强 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它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下表是自1913到1921年中国机械输入的价目表,亦可以证明中国日益向工业化的前途发展。

1913

1921

纺织机器

643000

5109000

农业机器

113000

21192000

其他机器

3700000

26732000

附属机器

50000

931000

合计

4506000

53964000

——摘自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

材料三
一五 期间施工建设的工矿建设单位有1万个以上,苏联援建的156个重大建设项目中,有135个已经施工,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援建的68个工程项目中有64个已施工。工业建成的重要项目包括鞍钢三大工厂、抚顺铝厂、哈尔滨量具刀具厂、长春汽车制造厂、山西榆次纺织机械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大连化工厂、佳木斯造纸厂、北京国棉一厂等。开始施工建设的重要工厂有洛阳轴承厂、哈尔滨轮机厂、武汉重型机床厂、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床厂、武汉钢铁公司、包头钢铁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吉林肥料厂、吉林涂料厂、兰州炼油厂等。大规模工业建设取得宏伟成就,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 一五 期间新建铁路33条,修复干线和企业专用线共约1万公里。

——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 自强 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列举其为实现自强目的而在武器方面所作的具体努力。(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机械输入的特点,结合时代特征,简述中国近代化的困难和障碍。(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在 一五 期间取得的伟大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7分)

25.

美国民权保障事业发展曲折且并非完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摘自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

材料二
制宪会议上的争议大体上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中央与州权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类是中央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类是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部奴隶主之间的矛盾问题。在讨论第三类问题时,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双方经过讨价还价,达成妥协——黑奴在选派国会代表和纳税时按自由民的3/5计算……最后,经过近4个月的反复辩论,于1787年9 月17日制定了宪法草案。42名与会代表中有39名代表正式签署了草案。在资产阶级立宪史上,美国首先制定出了一套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制度。

——据刘绪贻《美国通史》第2卷整理

材料三
1954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学校中的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但南方许多州拒绝有色人种进入白人学校,最严重的一起冲突事件发生在阿肯色州的首府小石城。 1957年9月2日,该州州长福布斯派出国民警卫队阻止黑人学生入学,但未成功。23日,在 州长的纵容下,上千名种族主义分子包围学校,殴打黑人记者,并把8名入学的黑人学生赶走。25日,艾森豪威尔总统不得不动用美国陆军101空降师, 占领 了小石城,保护黑人儿童入学。

——据刘绪贻《美国通史》第6卷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独立宣言》所体现的启蒙运动的基本政治思想,并结合所学,指出该文件颁布的伟大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简述美国是如何对这三类问题进行制约与平衡的。(5分)
(3)材料三集中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什么现象,并结合18世纪至20世纪美国的历史对这一现象加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