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5 浏览数:543

一、单选题

1.

表1为原始社会晚期部分墓葬出土情况。表中现象反映了(  )

表1

时间

遗址

出土情况

距今8000年前后

河南舞阳贾湖

随葬骨规形器、骨律管骨笛等可能用于观象授时的天文工具

距今6000年左右

河南汝州阎村

墓中陪葬的一件陶器上彩绘了具有战争纪念碑性质的鹳鱼钺图

距今5000年前后

浙江余姚良渚镇

遗址有宫殿区、内外城垣,十数座高、低水坝等水利工程

A.公共权力不断加强的趋势B.私有制的产生和贫富分化C.氏族成员经济待遇的差异D.等级观念产生和阶级分化

2.

图7为汉代画像砖图 二桃杀三士 ,齐景公与晏婴合谋,馈二桃于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由他们 计功而食桃 。三人述说了各自的功绩,公孙接、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事迹,认为 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 ,遂拔剑自刎。古冶子耻于自己的言行,自认不仁、不义,也拔剑自刎了。据此可知,该画像砖(  )

图7

A.反映出汉代思想文化多元化B.有利于推动儒学的社会教化C.是研究秦汉历史的二手史料D.再现了齐国尚武的社会风貌

3.

禁榷 是中国古代对重要商品采取政府垄断经营的制度。北宋政府禁榷的范围包括盐、茶、酒、醋、铁等,其禁榷范围之广、攫取商品利益之大是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宋代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财政的紧张B.重农抑商的强化C.城市经济的繁荣D.社会治理的完备

4.

清初学者王夫之说: 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 即置郡县为 行其大公 。民初学者章太炎说: 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 平其政 使人们在政治上平等 行其大公 平其政者 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序化C.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D.郡县制更利于皇帝集权

5.

19世纪中后期,上海、天津、汉口等地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货币特色的 虚银两 ,从货币信用与运行机制上看, 虚银两并无实物存在,仅作为实物银的价值符号和折算标准而存在,代表白银发挥货币职能 。由此可知, 虚银两 的形成(  )

A.反映了清政府经济主权受损B.适应了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C.说明白银实物不被市场认可D.因太平天国运动被政府默许

6.

1919年3月,邓中夏等人组织成立了 平民教育讲演团 ,并把人力车夫、产业工人作为启迪反帝反封建觉悟的首选对象,甚至五四运动后,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还深入工矿企业,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这表明(  )

A.国民觉悟得到提升B.救亡之路出现转向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D.新型政党开始筹建

7.

从1939年起中共中央领导人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如: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张闻天《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陈云《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毛泽东特别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 伟大工程 。上述活动(  )

A.充分纠正了党内的贪污腐败问题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加强了党对民族战争的领导能力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正式形成

8.

1990年3月,政府允许上海、深圳两地试点公开发行股票。同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用股票融资改善企业经营的机制在全国逐渐推广开来。这反映(  )

A.企业体制改革全面铺开B.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9.

《十二铜表法》第8表规定: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这表明古罗马的司法原则是(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严守契约规定C.严格等级与 同态复仇 D.追求公正至上

10.

图8是欧洲帆船的发展概况图。据此可知(  )

A.欧洲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B.阿拉伯帝国垄断东西方贸易C.新航路开辟推动技术进步D.文化交流有利于技术的发展

11.

1913年至1920年,欧洲制造业产量下降了23%,美国却增长了22%。1920年,美国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钢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2/3。据此可推知,当时(  )

A.美国操纵国联大发横财B.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C.西欧霸权地位逐渐衰落D.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化

12.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很难做到与世隔绝、独善其身,相反,全球的跨国性使得应对问题的新模式应运而生,即通过调动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应对。 由此可知, 新模式 的产生(  )

A.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兴起B.有利于提高全球治理能力C.旨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D.打破了西方霸权主义政策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20世纪初,美国从一个曾经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以城市为主的国家。美国八千多座城市的人口数从1862年的620万人增加到1920年的5430万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当时美国总人口数的一半。尽管城市人口增长的部分原因应归结于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新移民的到来。他们有的来自美国的农村,有的来自国外,有的来自其他美国小城镇。美国南方的黑人,饱受经济剥削、种族歧视和债务之苦,有些人就离开农场出去闯荡赚薪水,以求温饱。他们顺着水路或者沿着铁路,去往北方扩张中的商业或工业中心城市。在20世纪10年代末,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扩大了就业需求,大批新移民纷至沓来,北方城市的黑人社区发展尤其迅速。

——摘编自丘达柯夫《美国城市社会的演变》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20世纪初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我国人口问题的合理发展提出你的建议。(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古代中国陈列 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该陈列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据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介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国家博物馆 古代中国陈列 展览的八个部分中任选2~3个部分,拟定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12分)(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达顺畅)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外国教会、租界等在华势力开展的医疗卫生活动,引起了国人见贤思齐的仿效舆论,在舆论压力和疫病流行的情况下,清廷开始着手施行卫生新政。1902年,给事中吴鸿甲奏请设立医局,得到光绪帝的准允。1905年清政府设立巡警部卫生科,1908年设立了外城官医院,开创了官办平民医院的先河。清廷虽然移植了西方卫生职能,但许多举措仍然体现着施舍性质的社会救济的特点,并且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规范这种行为。

——摘编自修固慧《仿效与超越:中国近代卫生事业演进历程分析》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做出决策,采取各种措施增进人民的健康。从1953年开始,全国省、地区、县各级卫生防疫站逐步建立。稍后,铁路系统、厂矿企业也建立了卫生防疫站。1955年,国务院发布的《传染病管理办法》是卫生防疫工作的第一个法定性文件,从而使防疫工作有法可依。1958年,国家发动全民除 四害 运动,进一步整治了环境卫生,以预防疫病传播。

——摘编自《新中国七十多年来的医疗卫生事业是如何发展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清相比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之处,并分析其原因。(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