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42 浏览数:275

一、选择题

1.

榫卯(sǔn 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如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

A.制作精美玉器B.制作青铜农具C.建造干栏式房屋D.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2.

一组打卡山西夏县西阴村。这里长期流传着 先蚕娘娘 的传说, 黄帝之妻嫘祖是西陵部落里有智慧的姑娘。一天在桑树下烧水,蚕茧落锅里, 祖用树枝去捞,没想到却捞起一根洁白透明的长丝线,她尝试用这种丝线代替植物编织,就此发明了缫丝织绸。 2019年考古学者在该村发现了6枚新石器时代的蚕蛹。据此可知(  )

A.传说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B.考古发掘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C.传说能真实反映历史原貌D.考古发掘也需要依赖于传说印证

3.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这是下列哪一思想流派的观点?(  )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4.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材料反映的改革措施是(  )

A.奖励军功B.鼓励耕织C.严明法度D.土地私有

5.

汉昭帝始元六年,朝廷召开了会议,集中辩论汉武帝时期的财政经济政策,特别是盐铁政策,史称 盐铁会议 。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是(  )

A.盐铁官营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统一铸造五铢钱D.平抑物价

6.

有学者强调,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伴随着血与火洗礼的 五胡归华夏 ,华夏民族的成员更加众多,文化更加灿烂,生命更加茁壮,人口迁移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历时之久、影响之深,超过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据此反映当时(  )

A.政权分立动荡B.民族交流频繁C.崇尚汉族文化D.江南得到开发

7.

品诗词之美,忆家国故事。以下诗词反映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③④①②

8.

下列内容反映的是哪一地区的历史(  )

A.台湾B.新疆C.西藏D.蒙古

9.

下表是《唐以后河北、浙江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格所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北宋

河北

13

1

2

3

浙江

3

3

20

20

A.科举的影响力遍及中国南北B.江南经济发展促进文教兴盛C.北方地区经济地位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往南转移趋势明显

10.

历史事实证明,每当各民族团结交融的时候,就是中华文明向前推进的时候。元朝时出现了民族交融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回族B.畏兀儿族C.藏族D.党项族

11.

祁县乔家、榆次常家、太谷曹家、介休侯家、祁县渠家、临汾亢家、介休范家和太谷孔家被称为清代八大晋商。清朝可谓是晋商最鼎盛的时期。这说明清代前期(  )

A.海外贸易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商业活动频繁D.垦荒政策大力推行

12.

某学者指出, 爆发于19世纪中期的这场战争夺去了大约2000万人的生命,包括平民和军人,是当时我国最具破坏性的内战。大片大片的城镇和村庄被摧毁,清政府再也无力恢复其权威和地位了 。材料中的 这场战争 指的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13.

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 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 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社会没有广泛支持

14.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对这两次事件看法正确的是(  )


1


2

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B.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图1事件为图2事件做了政治准备D.图2事件促进图1事件宣传的转变

15.

如图是1938年发表在《抗战漫画》上的漫画,中间是日本军人,周围是手持不同武器的国民党军人、八路军战士和普通民兵。该漫画旨在(  )

A.歌颂全民族抗战B.赞扬抗日游击战C.揭露日军的残暴D.庆祝抗战的胜利

16.

1946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声明》写道: 本党认为蒋介石……没有任何理由推翻自己所签字的神圣协定,只要他们有这种最低限度的诚意,本党一定继续与他们通力合作,以求和平的真正实现,民主的真正开始。 这份声明发表的背景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B.重庆谈判的进行C.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D.内战的全面爆发

17.

历史学著作《全球通史》中说: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这三次 革命 分别是指(  )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共产党诞生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8.

一些学者形象地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比作为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特征表述准确的是(  )

A.主要是集中在重工业部门B.在三座大山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C.二战期间进入 黄金时代 D.沿海沿江地区发展整体上较落后

19.

1954年,毛泽东主席说: 我们这次会议(注: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这次会议 的最大成果是(  )

A.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0.

2022年2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阐述中方对乌克兰问题的基本立场: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是一贯的,也是明确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的 这一立场 源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美上海《联合公报》C.亚非万隆会议主张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21.

阅读下面我国1952—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柱状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使我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B.中共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得到贯彻C.一五计划促使新中国工农业全力提升D.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22.

对如图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


十一届三中全会


安徽小岗村农民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A.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3.

据专家统计,98%的台湾民众祖籍在大陆。2023年4月1日,73岁的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第一次到大陆回湖南祭祖,并用湖南方言念祭祖文。马英九说: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是我们中国人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反映出(  )

A.大陆坚持 和平统一 B.两岸一家亲 C.台湾坚持 九二共识 D.两岸交流频繁

2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

A.中共十五大B.中共十六大C.中共十八大D.中共十九大

25.

习近平阐述中国梦时指出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国家为实现 病有所医 而采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  )

A.养老保险B.失业保险C.劳动保险D.医疗保险

26.

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完全一致的,是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其终极目标是服务奴隶制的。 据此可知,《查士丁尼法典》旨在(  )

A.捍卫私有财产B.维护奴隶主统治C.保护平民利益D.兼顾各民族权益

27.

13世纪的西欧某机构曾留有这样一份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据此,能够行使司法权力的机构是(  )

A.领主B.元老院C.庄园法庭D.公民大会

2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 欧洲的殖民扩张,使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逐渐形成了新的全球性视野。 这句话主要强调新航路的开辟(  )

A.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B.推动了世界观念的形成C.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9.

美国历史学家房龙曾说: 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个 蒸汽挖掘机手 ,他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大地。 莎士比亚的作品(  )

A.再现了法国19世纪的社会图景B.推动了人们确立起整体世界的观念C.冲击了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D.打破了 上帝创造万物 的神创论

3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而马克思主义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精神武器,其诞生的标志是(  )

A.《资本论》的完成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人民宪章》的发表D.《国际歌》的完成

31.

日本的历史进程由两次重要的改革推进。一次让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而另一次让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于日本的发展,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是(  )

A.用 武士道 精神武装军队B.全面向西方学习,弱化本土文化C.重视教育及人才的培养D.外来入侵,统治危机

32.

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大发展,并以电灯、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科技创新是美国崛起的重要力量B.科学和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孪生兄弟
C.资产阶级革命是美国强大的前提D.科学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33.

华盛顿体系重建了一战后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秩序。下列历史事件中,对华盛顿体系形成挑战的是(  )

A.萨拉热窝事件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C.德国突袭波兰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4.

甘地被称为 印度国父 ,他的思想曾在一定程度上带领了印度国家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使印度迈向独立,甘地在思想上的引领核心是(  )

A.三权分立思想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思想D.冷战思想

35.

11月27日,德军突击部队推进到离莫斯科只有24公里的地方,指挥官从望远镜里已经能看到克里姆林宫顶端的红星。然而,苏军英勇抗击,迫使德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了。相关战役(  )

A.标志着苏德战争的爆发B.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迫使德国签署投降书

36.

对下面两幅图片中的措施所体现的共同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


1 五年计划,四年完成


2 工资付酬的美国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C.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D.迅速推进了本国工业化的完成

37.

法国总统马克龙4月7日结束对中国的国事访问返回法国途中,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我们感到恐慌,认为自己只是美国的追随者 欧洲必须实现 战略自主 ,而法国将可能发挥主导作用,欧洲本可以成为 第三极 ”。历史上为了实现 战略自主 ,成为 第三极 欧洲各国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区域性组织是(  )

A.欧洲共同体B.联合国C.欧洲联盟D.世界贸易组织

38.

2023年3月,在中国南海之滨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以 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 为主题,共商疫情后亚洲与全球的发展大计,促进国际团结与合作。由此可知(  )

A.全球化进程中已经充分实现平等合作B.中国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C.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D.全球化过程中的贸易均衡已充分实现

二、材料题

39.

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关键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

——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地方废除元旧制——行省制,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行使原行中书省的行政、军政和司法之权,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唐朝前期边疆少数民族的名称(至少列出三个)及管辖西域的机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对地方管理方式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

40.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于挫折中奋起,在进取中突破,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 江西苏维埃共和国 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揭露斯大林的错误,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这年,中共 以苏为鉴 ,提出了走中国自己道路的历史性命题,并进行了许多值得的探索。虽然这种探索有很大局限,没有也不可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总体架构,但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中国的社会主义或许会有不一样的面目。

——摘编自萧冬连《国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自我怀疑,幸运的是中国很快重新找到了回归市场体制改革的道路,到90年代末,一个生机勃勃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在中国运转。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巩固了国内的市场化改革,并扩大了在经济全球化中所起的作用。

——摘编自(英)罗纳德·科斯《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 生存和发展 进行的实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中共有哪些 值得称许的探索 ?分析之后未能 继续沿这条路走下去 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代以来中国 回归市场体制改革 的重要表现。百年的探索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哪些治国理政的智慧?

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了。此后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发生突发性的交流。这种交流被称为 哥伦布大交换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二  1788年,革命的百年纪念近了,英国人开始仔细审视英国政治的现状。大洋的另一边,托马斯·潘恩于1776年1月发表《常识》,主张美国人为维护天赋权利而反抗,不仅是权利,而且是使命。美国人学到的这一课,当然没有在大西洋这边被人忽视,特别是没有被那些一直评论美国独立战争的人忽视。

——《英国史:帝国的命运》

材料三  我们不应夸大仁慈的专制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因为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才大大地影响了欧洲的大众。但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 哥伦布大交换 对欧洲经济有什么影响?中华文明对 哥伦布大交换 做出了什么贡献?(2分)
(2)材料二中的 英国政治的现状 是由哪一法律文献确立的?结合所学,概括潘恩的主张。指出美国独立战争对 大西洋这一边 的法国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 在英国十三块殖民地爆发一场革命 是为了完成什么历史任务?(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看待不同的思想文化?(2分)

42.

战争与和平,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反思战争与和平问题,遭免战争,是人类始终要认真对待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美国学者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以自己犀利的历史之眼,洞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科技进步、生产发达之间存在着绝对的联系,战争的需要催生了新科技发明,而科技进步超前于人的思想进步,无所顾忌地运用于战场,推动现代战争的升级。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旧格局之所以脆弱,是因为未能形成影响战争与和平的核心力量……所以,二战留给人们的教训是,大国必须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

——摘编自王建明《试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材料三  主要由战胜国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尽管仍然存在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但是这一国际秩序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它第一次将苏联和美国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维持了整体和平状态。

——摘编自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新进展》

材料四  俄乌战争,是由北约东扩引起的,北约是当年为对抗苏联而成立的。北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具体反应:各缔约国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一,请用史实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科技进步、生产发达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导致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旧格局 脆弱 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 战后国际秩序 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北约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5)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谈谈对当代世界如何避免战争、加强合作、促进和平发展的看法,自拟题目,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实充分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书写工整,不少于200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