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浙江省温州环大罗山联盟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25+2)【纲要下1—7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7 浏览数:291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4300年,人们发明出一套以图表意的记录系统,后来发展成楔形文字,同时他们制定了最早的法律条文,发明了车轮。 这些古代文明成就产生于(  )

A.尼罗河流域B.爱琴海区域C.印度河流域D.两河流域

2.

阿拉伯帝国通过扩张,在世纪中期建立起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为(  )

A.苏丹B.哈里发C.法老D.沙皇

3.

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主义造成了无数小的半独立的政府,以致纷争不断,商业受到严重阻碍。由此可知,西欧封建主义(  )

A.政权以中央集权为特征B.束缚了庄园经济的发展C.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D.推动农奴摆脱人身依附

4.

以下四个选项中哪一个代表迪亚士的航海路线图(  )

A.①B.②C.③D.④

5.

天主教认为《圣经》的解释权掌握在教皇手中,但新教就无所谓……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读《圣经》,这样必然会产生对教义的不同解释。这反映了新教(  )

A.教徒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B.建立独立于罗马教廷的宗教C.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宗教活动D.关注人的本身和现实世界

6.

当查理一世的死讯在整个王国流传时,许多男男女女因心悸而病倒,有些人忧郁地昏厥过去,还有些突然惊慌失措,猝死过去。这些现象折射出当时英国人(  )

A.还留有部分君主制文化心理B.对君主立宪制十分欢迎C.对查理一世专制统治的恐惧D.抛弃了君权神授的观念

7.

如图为教材一则 学习聚焦 的内容,标志德国 速决战 破产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战役

8.

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国公使刘镜人给国内发电报称 广义派(布尔什维克党)联合兵、工反抗政府……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党掌握,民间尚无骚扰情事。 电报中提到的事件是(  )

A.农奴制改革B.二月革命C.十月革命D.苏联成立

9.

图3是二战时期的漫画,构图为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他们身后高举的带有镣铐的巨手是苏联的象征。该漫画表明 (  )
图3

A.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B.英美开始商讨建立联合国国际组织C.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走向联合D.美国彻底放弃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10.

苏联解体后,为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新出现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治理机制,它们有(  )
①世界银行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二十国集团 ④金砖国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

灭亡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并控制了连接亚欧商路的帝国是(  )

A.波斯帝国B.罗马帝国C.奥斯曼帝国D.阿拉伯帝国

12.

如图中A.B两处是16世纪时的两个极盛的国家。它们是(  )

A.印加;桑海B.玛雅;加纳C.阿兹特克;马里D.阿克苏姆;大津巴布韦

13.

18世纪一批法国思想家认为 君主、廷臣以及若干个别人士 对人民的压榨,就像人们为采摘果子而把树从根底砍倒一样, 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所谓自由无非是一些可以 自由地向左或向右吐痰,向左或向右侧着睡觉……如此琐屑无聊的权力而已 。这些法国思想家的代表有(  )
①伏尔泰 ②孟德斯鸠 ③休谟 ④康德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4.

16世纪中期后,中国福建商人大量聚集于某港口,西班牙殖民官吏、商人,利用他们自墨西哥运来的银币在该港口购买福建商人运去的生丝和其他货物,中国货物经由这个港口源源不断地输入美洲,再由美洲输入欧洲。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港口是(  )

A.澳门B.马尼拉C.果阿D.马六甲

15.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 科学革命 。在这场科学革命中,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 日心说 (  )

A.建立起了一种新的宇宙观B.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C.推动了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16.

有学者形容刚刚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北美是 个人有着极大自由、而社会组织却极为松散,松松垮垮、磕磕碰碰的国家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美国实行(  )

A.共和制B.联邦制C.君主立宪制D.三权分立制

17.

在早期资本主义兴起阶段,欧洲大多数制造业采用分包制,这种制造业是基于家庭生产的,一般不超过10个人。但到了18世纪中期,多数新发明的机器对于家庭生产来说都太大、太昂贵了,因此集中生产成为必然,于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应运而生。这种 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是(  )

A.手工工场B.股份公司C.大工厂D.垄断组织

18.

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曾经一度将改造社会的愿望寄希望于拿破仑·波拿巴,失望之后曾吞枪自杀;欧文也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创办 新和谐公社 ,但因脱离社会现实,内部矛盾激化而宣告失败。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 空想性 主要在于(  )

A.对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批判不够深刻B.反对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C.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D.忽视工业革命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9.

下表是欧美四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据此推知,增长更为突出的乙国和丙国分别是(  )

项目

生铁产量单位:千吨

钢产量单位:千吨

煤产量单位:百万吨

1871

1891

1871

1891

1871

1891

860

1897

80

740

13 259

26.025

1665

9203

69

4277

295

14.09

1564

4641

521

2352

37.9

94.2

6600

7499

600

3200

127

186

A.英国、德国B.英国、法国C.美国、德国D.美国、法国

20.

某部著作既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又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该著作是(  )

A.《共产党宣言》B.《人权宣言》C.《资本论》D.《独立宣言》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上述现象说明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

A.以计划经济为基础B.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重视福利国家建设D.中间阶层 人数增加

22.

有人认为 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 20世纪30年代,苏联 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 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23.

有人说,某个组织是 为了赶走苏联,拉进美国,压制德国 而建立,此国际组织是(  )

A.欧盟B.联合国C.北约D.华约

24.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过程,中国政府已率先身体力行。下列项中,属于中国 身体力行 的有(  )
①建设 一带一路 ②倡议设立 亚投行
③发起建立 世界贸易组织 ④召开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5.

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史称 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 是日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运动,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观点和历史事实B.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和历史事实

二、综合题

26.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1750—1870年农村与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为了生产更多的肉类和粮食供应城市,英国出现了圈地建立大农场的热潮,进一步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以前,大部分工业集中在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地区,随着城市化的进行, 黑色英格兰 (指英国西北部)一派生机勃勃,英国的工业和经济重心开始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偏移。

——刘康《城市化推动英国工业革命进程》

材料三
英国政治家约翰·伯恩斯曾说: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河流, 因为它是一部流动的历史 。19世纪前,泰晤士河河水清澈,水中鱼虾成群,河面飞鸟翱翔。19世纪下半叶,水质严重恶化,加之沿岸堆积了大量垃圾污物该河成为伦敦的一条排污沟。

——摘编自《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列举这一时期人们出行可以运用的新交通工具两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造成英国城市人口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人与自然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三、材料阅读

27.

两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影响各个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单元①____下的短暂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单元②____下的 冷战 与和平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六单元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冷战主导了国际关系。……二战之前,许多西方领导人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政权既恐惧又憎恨。虽然西方和东方最终在二战时结成同盟并成功地打败了纳粹德国,但是从许多方面来说,战时的经历确定了而不是减轻了战前的彼此怀疑。1945年纳粹刚刚投降,同盟国就开始分裂,(美苏)两国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承诺支持各自由民族,因为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

材料三
21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因此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然举措,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坚实的现实基础。

——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材料一是《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目录,填写①②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走向冷战的原因。运用美苏冷战的基本史实说明 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3)从世界形势发展的趋势角度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