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第二学期6月学情调研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175

一、单选题

1.

表 1为不同史籍关于 武王伐纣 历史事件的记述。据表1可知(  )

表 1

记述

出处

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尚书·武成》

王既以虎贲戎车驰商师,商师大败。

《逸周书》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

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叛纣。

《史记·周本纪》

A.文献史料的学术价值最高B.后世的记述更接近于历史真实C.历史叙述具有一定主观性D.阶级立场决定历史认识的深度

2.

秦汉时代,士人对于著述一事态度极为审慎,不敢轻易动笔。因为无论经书、传注还是史籍、子书,其书写格式每书若干篇,每篇若干简,每简若干字,用简数和书字数都非常固定。这表明(  )

A.书写材料亟待革新B.士人治学风格严谨C.儒家经典地位崇高D.政府厉行文化专制

3.

唐初建制规定中书省下属官员中书舍人负责皇帝诏书的起草拟定工作。唐高宗时,皇帝开始委任文学之士替他撰写诏书并侍奉左右,分担了中书舍人的职务,唐中宗时更有上官婉儿以女儿之身长年 独当书诏之任 。这一变化说明唐朝(  )

A.三省六部制的完善B.女性政治地位上升C.行政效率得以提高D.君主专制有所加强

4.

在记录古代中外贸易交流的历史文献中,宋代以前最为多见的是 胡商 ,而宋代及其之后则是以 蕃商 为主,甚至 蕃商 成为了专有名词。这反映出宋代(  )

A.城市商业发展十分迅速B.对外贸易通道地位的变动C.藩镇割据问题依然严重D.海洋政策发生重大的调整

5.

鸦片战争后,一些理学名家出现了调和子儒的倾向,例如曾国藩 排除了有些儒者独守孔孟程朱之道的偏狭,淡化了儒学和诸子学的界限,加以兼容并包 。一时间阅读子书、校释子书、评价诸子成为风尚。这一现象(  )

A.承袭了经世致用的传统B.动摇了儒家伦理的正统地位C.弘扬了中体西用的理念D.顺应了学习西方的时代潮流

6.

为筹措镇压太平军的军费,清政府接受地方官员的建议,开征厘金。户部初定的费率为 百取其一 ,但各省督抚和统兵大员们以 就地筹饷 为名各行其是,厘金抽取的费率低的仅有0.45%,高的则达10%之多,抽取办法也是五花八门并无规制。这表明(  )

A.开征厘金解决了军费问题B.地方督抚的离心倾向加剧C.清王朝中央权威面临挑战D.太平天国加速了清朝灭亡

7.

1908年1月,黑龙江省谘议局对 不识文义者不得有选举权 这一条涉及少数民族权利的规定有疑惑,特致电宪政编查馆询问: 本省旗蒙人等单识满蒙文、不识汉文者,似不得以不识文义论,应如何酌定办法? 编查馆竟明确回复: 旗蒙人等仅识满蒙文、不识汉文者,仍以不识文义论。 这体现出当时(  )

A.清廷改革准备工作不够审慎B.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落后C.资产阶级立宪政治基本实现D.民族主义影响国家转型

8.

据太行山抗日根据地12个县15个村的调查,在 减租减息 后,地主所占土地比例由 23.04%下降为8.97%,贫农所占土地比例由 18.98%上升为20.5%……同时地租率明显下降,基本下降到占收获量的 37.5%以下,很多地区在10%—30%之间。据此可知(  )

A.土地革命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B.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C.农民参政议政积极性显著提高D.党的土地政策得到社会各阶层认同

9.

下图为宣传画《赤脚医生颂》(1972年)这幅画作(  )

革命青春似火红,毛主席教导记心中

A.具备了史料与艺术的双重价值B.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审美情趣C.展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D.宣扬了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10.

1978年,赴南斯拉夫考察的访问团回国后提交报告称,南斯拉夫没有实行苏联的经济体制,而是 在社会计划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市场来协调产、供、销……”。根据这份报告,中共中央决定承认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并恢复与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的关系。据此可知,党的做法旨在(  )

A.消除苏联对华的安全威胁B.恢复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C.探索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

表2亚述帝国时期某借贷契约的内容,上面有明确的借、还日期,并规定了没有按时还款将会付出的罚息。这反映出当时的亚述帝国(  )

表2

马那银子,属于穆达米喀—阿叔尔和穆喀里勒——卡比特,借给了舒穆—乌舍基波之子、建筑工人那布—阿胡—埃瑞班。日期:31日,明年官为那布—沙如—乌簇尔。他将在61日还款,如果他没有还款,银子将增加1/4

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B.契约自由原则确立C.借贷程序繁杂冗长D.法律保护私有财产

12.

13世纪,圣路易和腓力四世在位时,开始将国王成员和王室成员雕像摆在了巴黎圣母院正立面等地方;14世纪,查理五世的统治者形象则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在巴黎的城市空间中,卢浮宫的入口、吊桥处都有国王夫妇的雕像。这体现出这一时期的法国(  )

A.城市化进程的加快B.教会势力衰弱C.近代民族国家建立D.封建王权强化

13.

1884—1913年,德国专利交易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共计进行的20657次专利交易中,30.9%的专利在第一年就被转让,21.6%的专利在发行后第二年被转让,15.9%专后第三年转让。这表明当时的德国(  )

A.垄断资本组织迅猛发展B.工业化的成就斐然C.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D.科技创新体制优越

14.

英国资产阶级在18世纪后期开始建立各种组织,诸如 促进非洲内陆考察协会 等,旨在推动各种探险、考察活动,从中刺探和收集非洲内陆各类情报,为日后的殖民扩张扫清障碍。19世纪中叶后,内陆探险的规模愈来愈大,除英国外,法、德和比利时也先后组织力量,进入非洲探险。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奴隶贸易更加繁荣B.地理探险服务于殖民扩张C.非洲民族意识觉醒D.列强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

15.

1923年,意大利借一名将军在希腊被杀,炮轰并占领希腊所属的科孚岛,并宣称其行为作为一种和平措施是国际法允许的,意大利并未对希腊宣战,国联行政院无权处理,国联因此也没有理直气壮地予以驳斥。这说明(  )

A.意大利法西斯势力猖獗B.希腊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外侮C.国际准则缺乏普遍认同D.一战后和平机制面临着危机

16.

1967年欧共体成立,共12个成员国,1993年欧盟成立。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ECB)开始运营;1999年,欧元成为统一货币,开始在银行间贸易中流通,2002年,欧元在大部分成员国之间流通。21世纪初,大多数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欧盟地理范围进一步东扩。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B.西欧内部的贸易壁垒消失C.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D.欧元成功取代了美元地位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司马迁奠定了传统中国对 世界 的历史叙述的基础。司马迁已经具有了很明显的 世界意识 ,在《史记》中,除了 我者 的汉朝外,周边的 他者 包括北方强大的匈奴,以及朝鲜、南越、乃至西方(西亚、中亚),包括了现在亚洲的大部。司马迁笔下的世界是以本国为圆心,逐级放大的 同心圆 。在司马迁看来,虽然匈奴和汉朝在事实上是平等的,但是汉朝在文化上是先进的,外面的世界则是 中国 四裔 ,而这些都是没有开化的野蛮人。

——摘编自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材料二
1901 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的《中国史叙论》一文中提出了中国史在世界史中的地位问题: 今世之著世界史者,必以泰西各国为中心点……而自今以往,实为泰西文明与泰东文明(即中国之文明)相会合之时代,而今日乃其初交点也,故中国文明力未必不可以左右世界,即中国史在世界史中,当占一强有力之位置也。 自1902年起,梁启超在《新民丛报》连续发表《中国地理大势论》等文章,开展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地理与文化关系的系统研究, 这些研究不同于以往如《史记·货殖列传》的自我疆域检阅,也不同于《海国图志》一类对纯地理意义上的异域空间的发掘,而是创造性地阐释世界是各不相同的地理空间的组合。

——摘编自郑大华《从天下走向世界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与梁启超 世界观 的差异。(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 世界观 形成的背景。(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元代在民事审判制度上有所发展,首先表现在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在实践中已有明确的区分。元政府在民事司法方面积极参与,详细规定了解决民事纠纷的各种方法、机构及诉讼程序等。元代的民事审判主要是由县级管辖,最高到府路级,刑部、礼部和中书省仅是裁决和法律解答,这些机构按各自领属的民众的法律和习惯审理内部民事案件。在民事审判适用的法律上,各民族的法律和习惯都得到承认,实际上是坚持了属人主义,以致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根据各自的民族归属适用各自的法律习惯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同的民族、职业、宗教信仰和性别,在民事诉讼中分别对待。元代由于民事审判机构过于庞杂,在现实中造成很多问题,最为严重的是由此造成政府部门相互推诿,百姓纠纷难以得到解决。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民事司法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元代的民事司法制度。(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3安徽红星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19649月,华东局决定开展安徽省小三线建设。

196512月,省机械厅决定,以合肥开关厂为班底负责筹建。筹建处设在合肥,规划中是军火工品厂。

19663月,开工建设,选址于霍山县诸佛庵。

1970 年初,基本建成。

19705月,通过国家鉴定委员会鉴定,转为批量生产。代号国营9374厂,红星机械厂,霍山县202 信箱。红星厂主要生产各种军火工品,与其他单位配套。

1984年,开发新的民品,射钉紧固、精细化工、紫铜管三个系列。

1985 年,民品总产值首次超过军品。

19701985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295 万,实现利税938万。

1985 年底,职工1120 人,工厂占地面积 28 万平方米。

1990年,红星厂生产的射钉弹获兵总优质产品奖。

1992年,迁合肥。原址移交当地管理,厂办被改成了村委会办公楼。其他厂房被出租给许多小企业使用。

2009年,工厂正式改制为股份制有限公司,并更名为安徽红星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安徽军工集团。

——据《安徽红星机械厂厂史》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一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华盛顿体系和远东太平洋秩序,但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在维护亚太秩序上很少有所作为。1931 年,日本精心制造 九一八事变 ,打破了美国在远东多年营造的 华盛顿体系 。事变发生后,虽然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等人主张 华盛顿会议的新秩序决不容忍像日本对中国所犯下的野蛮侵略 ,但总统胡佛却认为美国不应该单独冒险去 刺激老虎 ,他指责史汀生 更像是斗士,而不是外交家 。随后,日本逐步扩大侵华战争,美国虽然采取 不承认主义 ,但在行动上却是竭力避战保和。

——摘编自刘建华《美国亚太政策的交替演变及其动因探析》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亚太政策以安全防务为重点。布什政府(1989—1993年)提出建立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 泛太平洋经济联盟 ,主张以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促进亚太经济合作。1991 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意识到仅靠一个国家,永远不能维护地区的稳定,因此美国充分利用与美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及其关系密切的国家,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盟关系,并敦促盟国更多地承担防御责任和安全义务。苏东剧变使得美国自认为取得了全球性的胜利,因此自诩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有实力承担领导责任的国家,要建立符合美国 价值观念 的世界。

——摘编自李忠《美国亚太政策的新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亚太政策变化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什政府亚太政策的内容及其出台背景。(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