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广东省湛江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15+4)【选择性必修二三】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177

一、单选题

1.

管仲曰: 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孟子曰: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这表明两者(  )

A.政治立场相同B.伦理精神一致C.治国主张迥异D.民本思想相似

2.

秦汉时期,国家开凿了一批大型的人工运河,如灵渠、漕渠、白渠等,其他各种小型的运河工程更是不胜枚举。这些工程能够在秦汉时期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B.冶铁生产技术的普及C.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D.国家组织能力的强大

3.

西汉元始二年,汉平帝下诏: 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南宋真德秀知泉州时,鉴于 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疠疫 ,作《开沟告诸庙祝文》,兴工清理沟渠。洪武三年,朱元璋 令民间立义塚,仍禁焚尸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

A.疫病防治应对措施逐渐完善B.隔离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C.从公共卫生的角度防范疫病D.疫灾的区域呈现扩大的趋势

4.

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 蕃坊 。这表明,当时的广州(  )

A.文化教育事业昌盛B.对外贸易地位十分重要C.航海技术相当高超D.已成为南方的经济中心

5.

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到元代尽管总的情况仍然是南多北少,但其分布则成明显的北移势态。北方的书院上升到67所,绝对数比宋代多3.5倍以上。北方书院占全国总数的比例,由宋代的2.67%上升到22.63%,进步神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B.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南方的经济逐渐衰退D.国家政治局势的影响

6.

明朝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中国学者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部分内容,并使用了中国的几何、点线面、直锐钝角等概念。这表明(  )

A.西学东渐 初现端倪B.东方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C.基督教开始在华传播D.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发生变化

7.

下图是英国传教士在香港创办的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对1853—1856年间华工出国的相关报道情况。这一报道可以佐证当时(  )

A.中美间经贸往来频繁B.华人移民的传统格局被打破C.华工出国的人数最多D.清政府积极地组织华工出国

8.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

1863年英国工程师斯蒂文生向清政府建议兴

修汉口至上海等六条干线铁路被拒绝。

反映出清政府拒绝接受

西方工业文明

B

1873年,上海租界管理者在报刊上刊登告示,

要求行人走两旁”“切勿中道冲行

说明上海最早近

代交通工具

C

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

民,乘火车到津一扩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

最多

表明妇女地位逐步提高

D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开始运营公共

设置运营调度时刻表精确到分秒

有利于现代时间观念的

建立

9.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发《古物保存法》,规定 埋藏地下及暴露地面之古物,概归国有。 并规定古物发现者应立即向地方政府报告,及时报告者有奖。 其不报而隐匿者,以窃盗论 。这表明(  )

A.民间偷盗文物的行为减少B.文物保护工作实现规范化C.政府加强了对文物的管理D.文物归私有观念逐渐消失

10.

1950年,南京市卫生局先后组织了58个宣传队、派出两辆巡回宣传车,进行卫生防疫宣传,并举行了44次集体游行,举办了历时12天的卫生展览,开展卫生讲座147场,卫生宣讲334次。这表明,新生的人民政权(  )

A.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B.注重群众卫生意识的培养C.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D.改善了医疗资源匮乏状况

11.

有学者认为, 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 。该学者旨在强调罗马法(  )

A.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B.某些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C.代表法学的最高成就D.内容丰富而且具有普遍适用性

12.

12世纪,高丽王朝组织编撰《三国史记》,按照本纪、表、志和列传等体例编写,记载了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三个政权的历史,是高丽时期最重要的史学成就。这说明(  )

A.文献史料记载真实可信B.朝鲜开始与中国建立联系C.高丽善于学习先进文化D.高丽全盘吸收中国的文化

13.

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根据其对野蛮人的传统认知,将北美印第安人建构成 高贵的野蛮人 邪恶的野蛮人 两种非此即彼的对立形象。这是欧洲殖民者(  )

A.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B.对美洲土著居民的客观认识C.奉行多元文化的产物D.调和文化冲突与碰撞的尝试

14.

18世纪,欧洲很多国家有多个茶馆,还有茶园。许多茶园里都有弯弯曲曲的小径,一个保龄球草地球场,还有一个 大房间 可以举办音乐会和跳舞。有的茶园还以举行化妆狂欢、放烟火、赛马、赌博和举办音乐会成为其特色。这说明了饮茶(  )

A.增强了欧洲人民的体质B.彻底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C.改变了欧洲的建筑风格D.丰富了欧洲人的社交娱乐生活

15.

位于墨西哥城塔库巴街的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大祭坛、圣地亚哥大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分别代表了古代的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时期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由此可见,墨西哥文化(  )

A.具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质B.继承和创新了宗主国文化C.杂糅了欧洲与亚洲的文化D.彻底失去了本土文化痕迹

16.

下表为1967年前后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这一变化说明坦桑尼亚(  )

1967年前

1967年后

(1)许多欧洲国家是非常成功的殖民势

力。你对此如何解释?

(2)人们普遍认为古希腊文明为现代文

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解释为什么这

样?(1962

(3)简短描述如下各项在世界历史上的

重要性:雅典、游牧民族、新石器时代

神圣罗马帝国、伽利略。(1962

(1)我们可以从古代非洲帝国学到什

么?

(2)讨论1957年加纳独立对其他非洲国

家的影响。(1967

(3)津巴布韦是非洲人的成就,评价

该说法。(1969

A.否定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B.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自信心D.受到不结盟运动直接影响

二、材料阅读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汉初,河西走廊为匈奴所占,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汉武帝即位后,不断反击和进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迁移。张骞 凿空 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和蚕桑技术、铁器、釉陶、井渠法和造纸术都陆续西传。中亚、西亚的特产如胡桃(核桃)、石榴、芝麻、黄瓜、大蒜、胡萝卜、胡豆(蚕豆)、橄榄、胡椒、苜蓿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 汗血马 、非洲的鸵鸟、狮子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古国赠献而来。史书称武帝时的长安集市 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黑石号 是1998年在印尼附近海域打捞出水的一艘来自阿拉伯的唐代沉船。根据船身结构推测, 黑石号 可能是当时印度或阿拉伯造的单桅缝合帆船。依据航运线路分析,学者普遍认为 黑石号 应该是从扬州出港,目的地是波斯湾,沉船年代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船上满载中国货物,仅瓷器就达67000件,产地包括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和广东地方窑等。出水的诸多瓷器,其图案与纹饰都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如飞鸟、摩羯鱼等。 黑石号 承载的宝藏印证了唐代中国和印度洋西北岸的西亚、北非诸国已存在规模巨大的海运贸易。

——摘编自周靖、罗明《中外历史一百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较快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黑石号 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如果继续深入研究,确证 黑石号 是从扬州出发的,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从远征意大利开始,拿破仑就宣布:意大利的国民们,法国军队是来切断诸君枷锁的!作为 自由和解放的旗手 ,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对于法国占领地区的人们来说,虽说新的思想和制度具有刺激其发展的作用。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对抗法国侵略者。作为一种民族主义的先驱形式,在法军占领的普鲁士所出现的运动就是明显的例证。拿破仑以两面手段占领了欧洲各地,广泛传播了在19世纪高扬的民族主义原型的思想和态度。也正因如此,最终他不得不失败。

——摘编自【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民族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大大增强。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转向求助于苏俄政府,他们也演变为初步的共产主义者。在列中、斯大林领导下的共产国际帮助指导下,各国纷纷建立共产主义团体或政党。这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共产党组织在中国、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国陆续建立。

——摘编自余建华《本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的背景与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战争在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主义浪潮的特征。(6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图115—19世纪人口向新大陆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的美洲文明已经不是纯粹的土著文明,而是被历史重塑过的再生文明,是欧洲文明和美洲印第安文明及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文明(黑人比重较大的国度则尤为明显)长期冲撞的历史结晶。这个新文明之异乎于原生的旧文明,就在于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混血的文明。它既不是欧洲文明在异域的简单移植,也不是土著印第安文明的自然延续,而是两者从血液到精神的杂交、融合,而这种融合曾经历过长期孕育和分娩的痛楚……

——摘编自沈坚《地理大发现与人口大迁移》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5—19世纪欧洲人迁徙的主要路径并分析其对当地社会所产生的影响。(6分)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二战后全球劳动力流动的示意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汉代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已成为合家欢聚的重要民俗节日,每到腊日,朝廷都要 纵吏民宴饮 ,还要发放钱物作为腊祭之费,地方吏卒也有腊钱、腊肉。人们在腊日期间休息、团聚,放松一年紧张的生活, 烹羊炰羔,斗酒自劳 ,尽情享受天伦之乐,感受家庭的温暖。……腊祭是岁终祭祀祖先及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神灵的活动。 腊祭百神 中最重要的是祖先神。崔寔《四民月令》曾描绘岁终祭祖的过程:正旦,阖家大小在家长的率领下,进酒降神,洁祀祖先。然后按次序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依次向尊长敬酒祝寿,气氛温馨欢乐。

——改编自贾艳红《汉代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探析》

自拟一个题目概括材料反映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