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福建省厦门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30+3)【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33 浏览数:200

一、单选题

1.

帕勒摩石碑(图1)是现存最早的古代埃及王室编年石碑的残片之一。学界公认石中频繁出现的肘尺、掌尺、指寸等,是用于记录尼罗河泛滥水位的长度单位。这反映了古埃及(  )

A.农业生产水平低下B.象形文字形成完整体系C.数学成就领先世界D.自然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2.

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出身名门望族,同时代的诗人克拉提努斯将其比作人间的宙斯、史家修昔底德称他是雅典的 第一公民 ,称雅典政治是第一公民的统治。据此可知,当时雅典(  )

A.神权色彩较为浓厚B.贵族仍具有一定影响力C.民主制度遭到破坏D.寡头政治深得民众支持

3.

图2为约公元2世纪的印度雕像,其中佛陀的护法 执金刚神 (右一)原型为希腊神话里的大力神赫拉克利斯。这类雕像可用于说明(  )

A.宗教是文明交流的载体B.希腊文化开放包容C.佛教发展面临严峻挑战D.印度文明源远流长

4.

中世纪欧洲的婚礼上,新郎一般要在教堂当众宣布将自己大约1/3的财产赠给新娘。若丈夫先撒手西去,守寡的妻子便可以此维持生活,这一权益得到了教会法的保护。据此可知,中世纪社会(  )

A.男女平等初步实现B.具有一定人文关怀C.教会控制精神生活D.妇女获得经济独立

5.

大化改新 时期,日本废除了独立性较强的 ,设立新的地方行政机构 ,但依然重用当地首领,任命他们为 的官吏。上述做法旨在(  )

A.加速改革进程B.建立幕府体制C.维护地方稳定D.提升天皇权威

6.

玛雅波南帕克神庙壁画(图3)色彩绚丽,栩栩如生,画面中国王手持长矛、头戴羽冠,贵族们身披兽皮战袍、身形强健。该壁画(  )

A.揭示了美洲文明崛起的原因B.真实再现了战争场面C.展现了玛雅文化的独特风貌D.属于第一手文献史料

7.

13世纪成立的天主教法兰西斯派主张禁欲与安贫。到15世纪,被奉为圣徒的该派修士伯尔纳迪诺指出, 有节制地享有繁荣是好事而不是罪恶 。这一变化源于(  )

A.文艺复兴运动兴起B.教俗价值观念趋同C.天主教会统治崩溃D.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8.

有学者指出,15世纪时奧斯曼帝国与西欧国家常处于敌对状态,但经过中东、地中海的东西方商路仍畅通无阻,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人每年运往欧洲的胡椒总量高达750—1000吨。该学者要质疑的观点是(  )

A.传统商路受阻引发新航路开辟B.商路转移实质是商业利润之争C.土耳其与西欧的经济利益一致D.新航路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9.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建筑家阿尔伯蒂指出: 所谓绘画无非是一个视觉角锥体在一定距离上的横断面,有一定的中心和适当的光照,并以线条和色彩在一定平面上表现出来。 这一观念(  )

A.旨在复兴古典文化B.冲击了教会神学体系C.蕴含近代科学理念D.彰显了人文主义精神

10.

表1 1485—1689年英国下院议员构成及人数

郡代表(2骑士

自治城市代表

1485

/

219

1603

90

372

1689

92

421

据表1可推知,当时英国(  )

A.阶级矛盾逐步缓和B.封建贵族阶层趋于消亡C.政党政治基本形成D.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增强

11.

近代地图出版中心一般也是资本、信息、原材料与商业贸易的集散地。15—18世纪,地图出版中心经历了从西班牙、葡萄牙到荷兰,再到法兰西和英格兰的变化。该变化折射了(  )

A.海上殖民霸权的角逐B.世界金融中心的转移C.印刷技术的传播路径D.民族国家的渐次兴起

12.

图4呈现了1745—1785年法国公开发行的杂志数量的变化,这反映出(  )

A.杂志成为主流读物B.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C.参政环境显著改善D.大众传媒发展适应时代需求

13.

据统计,1811年英国手工织布机有20万台,机械织布机仅2400台左右;1845年前后,手工织布机减少为6万台,机械织布机增至22.5万台。这可以用于说明英国(  )

A.工厂制度的推广B.劳动力需求减少C.产业结构的调整D.垄断组织的形成

14.

丽丝同学在学习英国历史时摘录了一首诗(图5),它曾是每个英国小学生都需要学习的。作为史料,该诗可以佐证英国(  )

A.东方航路的开辟历程B.商业革命的重要影响C.殖民版图的全球扩张D.初等教育的不断推广

15.

19世纪上半期,美国五大印第安部落逐步推行黑奴制。南北战争爆发后,五大部落中的多数印第安人先后加入了南方阵营,为维护黑奴制而战。这说明美国(  )

A.黑奴制得到社会广泛支持B.南北方力量逆转C.种族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D.印第安文明消亡

16.

1870年,美国总统格兰特在国情 文中进一步发展了门罗主义,提出 格兰特推论 ,从此以后,这片大陆(美洲)上的任何领土都不能被转让给欧洲国家。这一主张(  )

A.推动了美洲民族独立B.为对外扩张营造舆论C.意在建立世界性霸权D.捍卫了美国领土安全

17.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期间,马克思指出, 法国的农民的仇恨,正在集中到地主议员、寨堡领主以及以土地所有主面目出现的城市资本家身上 农民的解放,对他们来说甚至比城市无产阶级的解放更为可怕 。该观点(  )

A.体现了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B.强调了暴力革命的必要性C.反映了工业时代农村的衰败D.揭示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18.

表2 19世纪末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简表

时间

概况

1881

苏丹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伊斯兰教领导者,号召人民参与抗英斗争,沉重打击了侵略者,后起义失败,英国控制苏丹。

1882

祖国党领袖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的抗英斗争,后抵抗失败,英国占领埃及。

1894

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领导人民英勇抵抗意大利侵略,保持了国家独立。

据表2可知,19世纪末的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

A.斗争方式相对原始落后B.在动员民众方面各有特点C.促进民主思想广泛传播D.摆脱了被殖民侵略的命运

19.

有学者指出,一战对德国人来说是要改变世界,对英国人来说是要保存世界;德国人的动力是愿景,英国人的是历史遗产。该学者意在说明一战是(  )

A.参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B.列强瓜分世界的争霸战争C.帝国主义间的非正义战争D.德国重构国际秩序的战争

20.

祖国的命运,一旦全然交托给贫苦卑贱的普罗大众,哪怕敌人再强悍,也终将被赶走。 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日本明治维新B.德意志统一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辛亥革命

21.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联)农村恢复了传统的星期天赶集活动。集市上姑娘们嗑着瓜子小伙子们拉着手风琴唱着歌走来走去,场面热闹欢愉。 星期天集市 的恢复主要得益于(  )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B.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C.苏维埃政权的建立D.国际政治环境的缓和

22.

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失业工人到苏联驻美大使馆排队领取签证的场景,1931年美国共产党领导人福斯特参加总统竞选获得了该党有史以来的最高选票。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矛盾有所缓和B.美苏经济状况的强烈反差C.基于对共产主义的认同D.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23.

1918年12月,丘吉尔宣称要 消灭布尔什维克,和德国佬接吻 ,到1941年却说 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 。丘吉尔态度的变化(  )

A.缘于法西斯主义的威胁B.推动国际联盟的建立C.基于对共产主义的认同D.导致两极格局的形成

24.

1968年尼克松竞选美国总统的费用为2504万美元,1972年其连任竞选费用高达6140万美元。《华盛顿邮报》载文称,美国是 富人的国会,富人的统治,为富人谋福利 。这反映了美国(  )

A.垄断资本控制国家政权B.资本主义固有弊端暴露C.社会贫富分化现象严重D.福利政策加重财政负担

25.

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在美国出现后,苏联等国宣称 艾滋病是美国军方制造的生物武器 ;里根总统专门成立 积极措施工作组 加以应对。这反映了美苏两国(  )

A.对峙重心逐渐转移B.争霸态势转变C.抢占医疗科技前沿D.固守冷战思维

26.

长期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而近年来,英国公投 脱欧 、美国不断掀起全球性贸易战,世界经济发展步履维艰。这表明(  )

A.区域集团化阻碍经济全球化B.世贸组织协调机制缺失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D.全球治理体系亟待改革

27.

我国有部分依水而生、靠水为业的水上居民。1950年党和政府开展水上民主改革,在水域面积较大的地区设立水上行政区,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处理他们的生产、生活、文文化教育等问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渔民生产生活问题优先解决B.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加强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推广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

28.

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讨论科学文化问题时,中宣部部长陆定一说: 对于学术性质、艺术性质、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它自由,要把政治思想问题同学术性质的、艺术性质的、技术性质的问题分开来。 毛泽东和周恩来都对此表示认同。这一讨论(  )

A.保障了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B.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效率C.促进了 双百 方针的确立D.解决了科学文化发展问题

29.

1973年11月,经由伊朗等国的共同努力和帮助,我国恢复了亚运会联合会的合法席位,并于1974年第一次参加亚运会,夺得了33金、46银、27铜,位列奖牌榜第三。中国首次参加亚运会(  )

A.得益于国内形势的根本性好转B.彰显了体育大国的实力C.有利于结束中美长期敌对状态D.壮大了不结盟运动力量

30.

1983—1988年我国的劳模表彰活动,在继续提倡吃大苦耐大劳精神的同时,更注重表彰知识分子和经营型人才,如发明汉字编码方案的王永民、研究河蟹育苗新技术的赵乃刚。这一时期的劳模表彰(  )

A.源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B.促进了国家战略的重大调整C.颠覆了旧有的评选标准D.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材料阅读

31.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由于1832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833年的80.8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

——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个在思想引导下人民 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 的实例。(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民主政治进步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6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中古时期,英格兰王室拥有自己的森林,以供王室成员、特别是国王打猎与练习骑术。为管理庞大而分散的王室森林区,国王颁布了一系列森林法,设置森林法庭审理森林犯罪案件,任命林区总管主持行政事务。国王允许宠臣和贵族进入王室森林区打猎,有时也会把部分森林赐予忠心耿耿的贵族;但禁止民众随意穿越及狩猎,这遭到了民众的反对与指责。1217年,《大宪章》中的王室森林问题被单列出来形成《森林宪章》,规定自由人可以赶着牲畜经过王室森林区,在王室森林区内拥有合法土地的民众也可以自行垦荒种植。

——摘编自陈日华《”野味与草木"——中古时期英格兰王室森林问题》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英国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森林资源日益商品化。1668年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官方种植法案,专门划出11000英亩土地用于种植橡树,以满足海军对木材储备的需求。这一时期,对森林的破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18世纪下半叶,公众的自然观情悄然发生变化,森林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止沙尘等生态价值逐渐为人所知,这为政府政策的转变奠定了基础。1877年《新森林法案》的实施使该地区的自然风光得以保存。1878年 埃平森林法案》禁止圈占埃平森林,四年后该地对公众免费开放,成为民众休闲的公共空间。随着政府的不断介入,人工造林工作迅速展开,英国森林覆盖率开始逐渐回升。

——摘编自李鸿美《崛起的代价——16—18世纪英国森林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时期英格兰王室森林利用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英国森林利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森林利用的认识。(4分)

三、开放性试题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高一学生史鸣在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变化 时,梳理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针对不同历史阶段绘制了系列饼状示意图,其中一个如图6所示。
请你对图6提出两条意见,并说明理由。(要求:反对、修改、补充皆可、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