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广东省东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二三】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433

一、单选题

1.

2021年10月,河南裴李岗遗址入选全国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名单,该文化遗址比仰韶文化还要早一千多年。考古学家发现遗址中有房基、灰坑、陶窖,还有石斧、石铲、石镰、石磨盘、石磨棒,据此可知,裴李岗遗址(  )

A.产生阶级分化现象B.出现手工业专业分工C.进入农业定居社会D.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2.

春秋时期齐桓公征伐山戎,《管子》中记载:“(齐桓公)北伐山戎,出冬葱(葱的一种)与戎叔(山戎所种植的一种豆科植物),布之天下。 这反映了(  )

A.战争客观上促进经济交流B.农业发展是齐国称霸的重要原因C.山戎已具备华夏认同观念D.尊王攘夷 使齐国受各国拥戴

3.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中央常备兵。其中包括选拔陇西、天水(今甘肃)等六郡 良家子 ,训练而成的精锐部队,称为 期门军 羽林军 。还包括一些阵亡将士子弟,称为 羽林孤儿 ,很有战斗力。这些军队设立旨在(  )

A.提升汉朝军队的战斗力B.利于君主控制军权C.确立中央对地方的优势D.稳定边疆统治秩序

4.

隋文帝致力于提高儒家思想的地位,提倡儒家思想、习俗、礼仪。同时又发布诏书说: 朕皈依三宝,重兴圣教,思与四海之内一切人民俱发菩提,共修福业。 隋文帝此举意在(  )

A.推动佛教的本土化B.提升民众的政治认同C.维护儒学正统地位D.促进三教合一的潮流

5.

下表为唐、宋两期宰相人数及出自家族数量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宋代(  )

时期

宰相人数

出自家族数量

唐朝

300

100

宋朝

130

120

A.宗族势力被削弱B.文官政治形成C.社会流动性增强D.中央集权加强

6.

宋太祖、太宗两朝建立了新官制,并没有全部取消旧官制,长期保留唐、五代遗留下来的许多官位职称。中央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大都不管本司事务,只是领取高薪、享有崇高政治地位而已。这种现象(  )

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B.体现了崇文抑武的国策C.促进了科举制的完善D.助推了冗官冗费的出现

7.

有学者指出:在研究辽史时,需注意区分辽朝的契丹人和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前者应着意考察在多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契丹本族的文化传统如何赓续与涵化;而后者则应充分把握辽朝国家的基本形态乃是承袭自唐宋时期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这也是辽朝立国的制度基础。以下符合该学者论断的是(  )

A.辽朝制度的 一体两面 特性B.四时捺钵制是辽朝立国的基础C.猛安谋克制是契丹族文化传统D.南北面官制凸显辽朝二元分野

8.

元朝推行一种户籍管理制度,它根据职业把全国的百姓进行分类管理,如农户、军户(世代当兵)、站户(在驿站提供服务)等,职业世袭,比较固定。这则材料可用于说明元朝(  )

A.商品经济的繁荣B.社会控制的加强C.市民文化的兴起D.民族交融的发展

9.

蚕丝和丝绸传入西域后,该地区把丝绸纺织和原来的毛、麻纺织结合起来,生产出质地优良的纺织品,并传入到内地。新罗的朝霞绸染色技术比较突出,它传播到中国东北,对契丹朝霞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宋元以降,西方丝绸多从海路来到中国。这体现了(  )

A.中国丝绸文化不断外传B.中西文化交流频繁C.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D.欧亚大陆商路众多

10.

明代嘉靖时期,在北方拒绝边境互市,在南方严格执行海禁。但到了万历时期,在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的守护下,北方又 隆庆和议 ,俺答汗以顺义王名义归附,南方有漳州月港的开海,使海盗变成了海商。这说明(  )

A.政治制度弊端明显B.八股取士造成思想僵化C.农耕经济封闭保守D.国家安全影响对外政策

11.

乾隆帝多次鼓励民间商人进入天山南北广大地区进行贸易,在清廷的大力倡导下,内地商人的足迹很快遍布天山南北。内地各路商贩在新疆所经营的商品项目相当丰富,主要包括牲畜、茶叶、绸缎、布匹、药材、日用器物等。这种现象(  )

A.密切了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C.使新疆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12.

古埃及官员会在墓碑或墓室上刻写自传,公元前2400年前后的自传中大量增加了程式化用语,力求体现墓主生前自制、谦虚、仁慈、慷慨、诚实、公正等等,这些程式化用语反映出当时(  )

A.一般社会道德标准已经形成B.官员严格践行施政为民理念C.宗教对社会生活有巨大影响D.墓刻自传的功用发生了改变

13.

18世纪德意志诸侯奥古斯特二世为了得到127件中国瓷器,甚至不惜用600名萨克森近卫士兵交换。作家维兰德则化用《赵氏孤儿》的故事,虚构了一个勤政爱民的贤明君主,颂扬了他充满儒家精神的治国方略。这些事例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国工艺水平领先世界B.启蒙思想来源于儒家思想C.中西文明之间互相借鉴D.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

14.

18世纪中期的英国,当午后钟声敲响四下,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大众,大家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来喝一杯茶,这种风尚被称之为 维多利亚下午茶 。形成这种风尚主要得益于(  )

A.中国饮茶风俗西传B.英国工业革命开始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D.民主政体不断完善

15.

1926年,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写道: 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以下符合该论断的史实是(  )

A.辛亥革命B.越南反抗斗争C.印巴分治D.伊朗立宪革命

16.

移民刚迁入某地时会倾向于跟来自同文化圈的人居住在一起,相互间的饮食、文化、习惯等会更类似。各个族群会形成各自的小团体,而不是融入主流大环境。移民二代因为父辈的积累而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接受教育后更便利地融入主流社会。由此可见移民融合(  )

A.取决于移民的个人选择B.文化习俗是首要影响因素C.结果必然走向最终同化D.要经历与环境的整合互动

二、材料阅读

17.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犍陀罗处于古印度西北地区,是南亚与中亚、西亚连接的枢纽。这里曾经是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之后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殖民地,后来又被纳入孔雀王朝的版图。这里文化交流频繁、思想意识相对多元,希腊古典艺术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形成了犍陀罗佛像艺术。艺术家模仿希腊雕塑创作了大量佛像作品,早期佛像一般身穿希腊式的披袍,袒露右肩,面部则带有明显的欧洲人特征。犍陀罗艺术传入中国北方地区后,经过南北朝时期的模仿和不断融汇,演化出新的视觉形式。

——摘编自徐晶《汉传佛像雕塑的艺术风格研究》等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犍陀罗艺术的形成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犍陀罗佛像艺术传入中原的路径及其变化。(6分)

18.

大漆文明史既是一部中华工匠精神史,也是一部世界文明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神奇漆器和大漆文明的国度。从河姆渡与跨湖桥出土的漆物遗存看,早在8000年前中国人就已开始用大漆髹涂器物。除了史前、商周等漆器文明外,汉代与明代的漆器最为显赫与多彩,是中华漆器艺术的两座丰碑。相比青铜浇铸的繁缛笨重的器物,对于汉代人来说,漆器的轻盈飘曳满足了时代需求和审美向度。汉代漆器张扬的红与成熟的黑,为汉代人个性的展示提供了载体,也成就了汉代人的美学气场和精神世界。在明代,伴随皇家对漆器的喜爱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漆器再度成为中国人展示财富的物件。安徽漆工黄大成放弃科举功名,著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存世的漆工图书—《髹饰录》。
在中国,音乐、建筑、书法、绘画、家具等诸多领域无不受到大漆的惠爱,大漆甚至影响了哲学与诗学的发展。在海外,中国传统漆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世界文化的走向。从汉唐起,日本人就开始向中国学习漆器制作工艺。法国路易十四时期,中国的漆器被源源不断地输入法国宫廷。在英国,诗人普赖尔对中国漆橱柜之美十分神往,家具设计师汤姆·齐平特采用中国福建漆仿髹漆家具,开创了具有中国美学特色的 齐平特时代

——摘编自胡玉康《中华大漆 文明之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漆器大流行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大漆文明发展的特点,简述其影响。(8分)

19.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许多世界性帝国,它们对文化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统治者认为自己是整个文明世界的主宰,所以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宏大度的姿态,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波斯帝国无形中汇集了这一条条文明的溪流,将之引往未来的新世界。波斯人这种建立 世界帝国 的思想对后来的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世纪的英国人来说,拥有并统治最大的殖民帝国不仅合情合理,而且是英吉利民族所担负的世界责任。卡纳温勋爵说,我们的责任是向世界传播明智的法律、优秀的政府以及组织良好的财政,向世界提供一种体系,以使最谦卑的人可以与最伟大的人平等地享受不受压迫的自由

——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波斯帝国在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人所说 世界责任 的认识。(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历史学者冯天瑜认为,文化的生成、发展都有其阶段性,中国文化有其独特的发展脉络。中国文化史分期要突破王朝樊篱,按文化自身演变的阶段性作出分期。他将中国文化史作如下分期:(12分)
第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
第二,文明奠基及元典创制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
第三,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秦汉。
第四,胡汉、中印文化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
第五,近古文化定型期:唐中叶至明中叶。
第六,东西文化交汇及现代转型期:明末迄今。
请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第三、第五、第六分期中选一个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