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8 浏览数:305

一、选择题

1.

下图所示是首届株洲旅游发展大会的宣传标语。标语中的 神农 指的是(  )

A.尧B.黄帝C.禹D.炎帝

2.

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  )

A.长城B.大运河C.都江堰D.灵渠

3.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这段材料概括了丝绸之路开辟的(  )

A.影响B.目的C.路线D.原因

4.

张明同学做的历史单元笔记中有 三国鼎立 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改革 等关键词,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5.

《同光十三绝》是晚清画师沈蓉圃绘制于清光绪年间的工笔写生戏画像。画中13位著名戏剧演员所演唱的剧种是带有北京地方特色的 皮黄戏 ,也被称为(  )

A.花鼓戏B.京剧C.黄梅戏D.昆曲

6.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在狱中题写此诗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

A.谭嗣同B.梁启超C.严复D.黄兴

7.

康有为在《请诛国贼救学生电》中提到: 曹汝霖、章宗祥等力行卖国……幸今学生发扬义愤,奉行天讨。 学生发扬义愤 的情景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C.五四运动期间D.新文化运动期间

8.

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南京条约》

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北京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马关条约》

的签订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辛丑条约》

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AB.BC.CD.D

9.

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图片展 。小琳同学找到了一幅《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图片,它应该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

A.全面抗战 同仇敌忾B.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C.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D.国共对峙 烽火绵延

10.

下图所示战役的作用是(  )

A.解放东北全境B.华北全境基本解放C.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1.

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 实业救国 道路。 材料中的 状元 是(  )

A.荣宗敬B.张謇C.侯德榜D.卢作孚

12.

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 这段材料反映了(  )

A.越南战争大大削弱了美国的国际地位B.越南战争使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C.抗美援朝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走向了正常化

13.

1962年,他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 党的好干部 是(  )

A.焦裕禄B.雷锋C.王进喜D.邓稼先

14.

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材料所阐述的思想理论是(  )

A.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5.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文明成果属于古代埃及的是(  )


A
金字塔


B
楔形文字


C
《汉谟拉比法典》


D
司母戊鼎

16.

某中学正在举行历史知识抢答赛,有道题的提示信息为: 中世纪西欧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 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此题的答案是(  )

A.基督教会B.西欧庄园C.自治城市D.欧洲大学

17.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 下列属于此次 变革 中的 巨人 是(  )

A.哥伦布B.达·伽马C.麦哲伦D.莎士比亚

18.

今年是美国正式独立240周年。下列与美国独立战争有关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萨拉托加大捷  ②《独立宣言》发表  ③来克星顿枪声  ④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19.

出众的美貌、智慧和顽强精神,使她成为所有叛军领袖中对我们最危险的人物。 英军统帅罗斯将军回忆录中的 是(  )

A.章西女王B.甘地C.撒切尔夫人D.居里夫人

20.

《全球通史》描述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 西方思想和西方物品在19世纪70年代已大为流行起来。吃牛肉、穿长裤、携带雨伞、炫耀手表和钻石戒指等现象开始风靡一时。 该现象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一内容有关(  )

A.废藩置县B.建立新式军队C.殖产兴业D.提倡 文明开化

21.

下图是美国1929—1937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南北战争B.第二次工业革命C.经济大危机D.罗斯福新政

22.

这次战役历时200天,德国及其仆从国共损失约150万人……这次战役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这次战役 指的是(  )

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诺曼底登陆D.柏林战役

23.

下图是九年级小浩同学预习历史知识 欧洲的联合 时做的思维导图。“⑤”处应该填写(  )

A.欧洲联盟B.联合国C.世界贸易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4.

信息时代知识炸,足不出户知天下。QQ微信和扫码,衣食住行智能化。 推动现代社会出现上述变化的关键性技术是(  )

A.航天技术B.生物技术C.合成材料技术D.计算机网络技术

二、材料题

2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2 莫高窟中唐时期壁画《反弹琵琶乐舞图》摹本

材料二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定。……清朝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及盟旗制度、册封制度、驻藏大臣等措施,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政治认同,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基础。

——人民出版社《民族大团结》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根据两幅图片分析唐朝民族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元朝得到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

三、小论文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下面是一些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

人物

观点

引文出处

陈旭麓

辛亥革命……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毛泽东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章开沅

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没有最后消灭。

《辛亥革命需探索上下三百年》

请针对材料中的某一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予以论证。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四、材料题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有效调整

事件

影响

土地改革

农民得到了土地,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合作化运动

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前的株洲农村


改革开放后的株洲新农村

材料四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解决好农民富裕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乡村产业振兴,没有产业振兴就没有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

——《湖南日报》(2022年03月29日)

(1)材料一中 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的苏俄领导人是谁?根据材料指出该政策是怎样调整 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的?
(2)材料二中 土地改革 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实行与中国共产党哪次重大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有关?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俄两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共同之处。
(4)对比材料三中两幅图片,说说株洲农村发生的显著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对株洲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 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8.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现代化浪潮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时间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由英国开启,随后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扩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A的改进和应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创造了巨量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第二次现代化浪潮始于19世纪60年代,以B的发现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其启动器。发电机、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使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新兴大国美国在经济实力上一跃超过英国。多中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取代了英国的单一中心地位。

——王怀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史的新纪元。在国民经济恢复完成和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正式开始。1953年毛泽东主席提出 准备以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 从无到有 的问题,还建立了独立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以及国民经济体系。

——赵朝峰《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和生成逻辑》

材料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李正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

(1)完成材料一中的A.B两处填空。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 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 开始的时代背景。简析 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的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三,指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