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江苏省苏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332

一、单选题

1.

《夏书》是有关夏代的文献汇编,实际上是后人的追记,而商代的历史就明确多了,除了有为数不多的文献史料外,还有超过15万片甲骨卜辞及数量巨大的田野考古资料。这说明(  )

A.夏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B.《夏书》具有史料价值C.中国的文字起源于商代D.考古实物可以佐证历史

2.

汉武帝时期,甲某出海,溺水身亡。四月后,甲母令甲妻乙改嫁。有人状告乙:夫未下葬,妻已改嫁,按律当弃市。董仲舒表示反对,因为根据《春秋》经义,若无子,寡妇可以改嫁,且乙只是服从婆婆的安排,应无罪释放。由此可知,汉代司法(  )

A.以儒释法B.亲亲相隐C.原心定罪D.轻罪重罚

3.

东晋王羲之 东游山海,并行田,视地利 ;刘宋孔灵符 水陆地二百六十顷,含带二山,又有果园九处 ;东晋谢琨 童仆千人 ;南齐谢灵运 从者数百人 。上述现象,政府屡禁不止。材料主旨反映了(  )

A.魏晋豪强地主封山占水B.江南人地矛盾已出现C.士族崛起把持国家政权D.政府和豪强存在矛盾

4.

金宋在边界附近设置 榷场 ,作为双方贸易的场所,下表是金朝视角金宋榷场发展的历史分期。综合下表信息,可以说明(  )

时间

特点

原因

1120—1125

酝酿阶段

金企图取代辽的地位;南宋企图联金复燕

1141—1206

发展阶段

皇统和议后长期和平;金宋均想从中获益

1206—1234

衰落阶段

南宋开禧北伐后,金蒙宋关系恶化

A.互市贸易推动了民族认同B.政权并立促进了经济发展C.榷场演变反映了金宋关系D.宋在边境贸易中由弱变强

5.

明朝后期,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这些经济现象反映出当地(  )

A.耕作技术提高B.商品经济繁荣C.农业人口过剩D.垦田面积增加

6.

下表是张海鹏主编的《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目录的部分内容。图中省略的部分最有可能是(  )

第四章   甲午战后中国形势与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命运的回答

第二节   帝国主义在华划分势力范围与对华资本输出

第三节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第四节   ……

第五节   康、梁发起维新运动及其失败

第六节   义和团——中国农民朴素的反帝爱国斗争

A.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B.八国联军侵华和清政府的对策C.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D.马关签约和台湾人民抗日斗争

7.

1926年,中国国民党决定 减轻佃农田租25%”,结果遭到地主反对,收效甚微。1930年,国民政府公布《土地法》草案,放弃 耕者有其田 的思想,保护现存封建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土地政策的变化源于(  )

A.民族矛盾上升B.政治形势变化C.革命中心转移D.国民革命失败

8.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广大知识青年冲破重重阻碍,从国统区、沦陷区、海外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事业。他们中有工农的子弟,有地主资本家的儿女,还有文学家、记者、律师和医生等。这一壮举源于(  )

A.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感召B.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C.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D.反法西斯同盟的逐渐形成

9.

新中国建立初期,农业合作社逐渐发展起来,对如图信息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三大改造中诞生了农业合作社B.农业合作化运动促进工业发展C.一五计划 发展农业合作社D.人民公社扩大了合作社的规模

10.

如图是中国邮政为纪念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于2019年8月10日发行的纪念邮票。这两条公路建成通车的意义在于(  )

A.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B.完成了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布局调整C.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D.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见证

11.

王斯德认为亚欧大陆的农业多发源于大河流域,东亚和东南亚孕育了稻米文明,西亚和欧洲孕育了小麦文明,美洲农业多发源于高峡盆谷一带,印第安人创造了独特的玉米文明。据材料可知,人类文明早期(  )

A.地理条件决定农业发展B.农业发展具有多元特点C.农业多发源于大河流域D.非洲农业尚未得到发展

12.

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一方面封臣是封君的人,封君对封臣的要求基本上是军事性质的;另一方面封君与封臣具有一定的平等关系,一旦不用陪侍封君左右,封臣俨然就是自己领地中的国王。材料反映出,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是(  )

A.依附性与独立性的有机统一B.私人关系与契约关系相结合C.政治分封与军事义务的统一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13.

1497年7月,这次东方之行的船队一律采用迪亚士负责改制的新型三桅帆船,航行为期两年。通往东方新航路的发现,成为象征东西方文明会合的历史性起点。此次航行,即是如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14.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其主张源于(  )

A.揭露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B.推动罗马教廷的权力更替C.追求信仰自由和公民平等D.建立新教以发展资本主义

15.

卫国战争时期(1941—1945),苏联画家创作了许多以女性形象为主体的战争宣传画。如图所示,画家塑造出三类女性形象,即战争受难者形象、前线参战者形象和后方支援者形象。这些宣传画,可以说明(  )

A.女权运动在苏联逐渐兴起B.女性形象起了战争动员的作用C.苏联女性全员参与了二战D.苏联模式为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16.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这主要说明(  )

A.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共赢B.当今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引领者C.全球化对西方国家来说是弊大于利D.全球化对各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淮南子》对孔子形象有相当程度的转化和建构,主要有三种倾向:褒扬孔子、批评孔子和改造孔子。褒扬的较多,批评的较少,改造的目的则是将孔子塑造成为道家的代言人。《淮南子》的孔子形象,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同西汉初期社会思潮有密切联系。通过对比《淮南子》与先秦诸子的孔子形象,发现他们有同有异,其中展示了学术思想从百家争鸣到融合会通的趋势。

——摘编自秦晓《转化与建构:<淮南子>中的孔子形象》

材料二
《史纪》共一百三十篇,其中世家三十篇。可立为世家者,皆是能够辅助君主之臣。孔子尝于鲁国出仕,但未为周臣,然其匡正乱世之心,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当属辅弼股肱之臣。置孔子于世家,在其整理旧籍,使后世学者能有所宗。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天下君主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然其世系井然,至汉尤存,传十余世,代有贤哲,故为世家。

——摘编自潘铭基《论司马迁对孔子生平之考证》

(1) 据材料一,指出学术思想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将孔子塑造成为道家的代言人 的理由。
(2) 据材料二,概括司马迁将孔子列为 世家 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 圣化 孔子的主要原因。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孔子形象的主要因素。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历史事件

1473—1543

哥白尼在世

1564—1642

伽利略在世

1571

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

1632—1704

约翰·洛克在世

1642—1727

牛顿在世

1688

英国光荣革命

1694—1778

伏尔泰在世

1724—1804

康德在世

1775—1783

美国独立战争

1789

法国议会发表《人权宣言》

1864—1871

德意志统一战争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上表是近代世界大事年表(部分),请从表中提取三条相互关联且类型相同的欧洲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5年,英国工党领袖在《工党的展望》一书中写道:我要为一旦在我国执政的工党政府拟定一个实践的纲领。它必须满足那些遭受失业、低薪、长时间工作、居住鄙陋、营养不良以及伴随资本主义的许多其他弊害的人们的需要。经济情况的严重性可能使工党政府加速变化的速度,因为人们将体会到迫切的补救的必要性。罗斯福在美国执政的时候正是这样处置,经济恶化的深刻给了他采取果断行动的机会和支持。

——摘编自艾德礼(二战后英国首相)著,吴德芬、赵鸣歧译《工党的展望》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艾德礼 拟定 这份 纲领 的主题和实质。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艾德礼试图 拟定 这份 纲领 的主要原因。
(3)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艾德礼说辞的理解。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年,小岗村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封闭僵化的人民公社体制在包产到户的大潮下迅速解体,农村一度出现了治理真空,影响了基层治理秩序。1980年,广西罗城等地开始了村民自治的自发探索,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引起了中央的关注和肯定。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村委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998年,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形成了 直选 海选 独立提名 两票制 等民主机制。不过,村民自治的实践与制度初衷存在不小的差距,绕不开行政化的影响,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也会存在矛盾。21世纪,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的提速,城乡间的流动性空前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提上议事日程,2001年,农村社区进入自发试点阶段,2007年,民政部发文在全国推广。实践中,农村社区建设逐渐形成 一村一社 一村多社 多村一社 等发展态势。一定程度上改变广大农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和公共服务缺乏的现状,重构了新的乡村社会共同体。

——摘编自李春根罗家为《从动员到统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基层治理的回顾与前瞻》

(1) 据材料,概括新时期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改革的特点。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改革的影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