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山东省莱西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5+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207

一、单选题

1.

古籍《越绝书》曾记载, 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 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 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以凿伊阙 当此之时(春秋战国),作铁兵,威服三军 。这可以佐证先秦时期(  )

A.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B.中华文明崇尚武力C.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D.文明水平不断提高

2.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表达了楚地人再少也要复仇的强烈愿望,陈胜起义建立的政权也以 张楚(张大楚国)”为号。这说明(  )

A.六国反抗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B.秦的治国模式没有优越性C.楚国旧地对秦统一缺乏认同感D.楚国的人民意图统一全国

3.

《后汉书》记载了一些地方官员的事迹,如胶东相吴祐,遇到百姓打官司,总是 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 。这类地方长官为数不少。这说明(  )

A.政府奉行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B.法律的儒家化进程从东汉开启C.东汉基层社会实现了长治久安D.儒家思想影响官员的为官意识

4.

唐中宗神龙三年(707),门下省给事中卢粲根据贞观旧制,反对将驸马武崇训的墓地称为陵,两次封驳皇帝的制书,直至获准。这表明当时(  )

A.给事中执掌决策权B.皇帝独尊地位削弱C.礼仪严格承袭惯例D.中枢机制运行正常

5.

辽实行南、北面官两套行政系统,但其权责并不均衡。南面官机构往往因人因事而置废,或暂设于一时,或偏设于一地,官员权力远不如北面官。辽统治者这样做是为了(  )

A.缓和民族矛盾B.进一步加强专制C.压制汉族官员D.确保契丹影响力

6.

宋代,土地买卖契约的基本格式趋向成熟规范,以下是其中的一份。据此可推知宋代(  )

都方伯淳奉母亲指零,将自己标帐内大坞县字号十号夏山二亩。夏地五号计五步……并地内一应等物尽行出断卖与李思登仕名下。面议价钱……其钱当日交收足讫,契后别不立领,只此随契交足讫。……今恐人心无信立此卖契为照。

咸淳三年三月十二日 

A.租佃风气盛行B.土地流转频繁C.商品经济繁荣D.中央集权加强

7.

面对日本倭寇和东渐的西方势力,明、清政府严格限制私人海上贸易,并在沿岸设立哨所,加强防卫,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到鸦片战争前, 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这反映明清时期(  )

A.政府缺乏守疆意识B.民间贸易己被禁绝C.有效抵抗列强侵犯D.朝廷海洋意识不足

8.

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清政府一面着手复建绿营,一面充分利用由御史、言官、词臣等组成的清流派靠近中枢,风闻奏事,把持言路。如祖沈(葆桢)压曾(国藩),抑湘扬淮等。其主要目的是(  )

A.集中力量抵抗英法联军入侵B.推动洋务运动有序开展C.解决战时中央权力下移问题D.打压汉族地主武装力量

9.

1898年7月4日,张之洞、陈宝箴联名呈递《妥议科举新章折》,主张废八股、改进科举。7月19日,光绪帝发布上渝;认为张之洞、陈宝箴的方案 剀切周详,颇中肯綮 ,并以此为蓝本进行改革。据此推知,该方案(  )

A.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B.颠覆了 中体西用 的理念C.推动新旧势力间的合流D.否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10.

1911年5月8日清廷裁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章。该章规定:内阁由国务大臣(十酉三人)组成,包括内阁总理大臣一人,协理大臣一至二人,各部大臣共十人。当时仅外务部、学部、邮传部大臣为汉人,其余七部长官皆为满人。新内阁的设置还剥夺了地方督抚直接向皇帝上奏入递的权力。由此可推知,清末的新内阁官制改革(  )

A.主要效法英国的文官制度B.满足了革命派的政治要求C.使清廷政治处境更加孤立D.致力于重塑中央集权的体制

11.

下表反映了 (  )

时间

经济主张

洋务运动时期

张之洞主张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富国御辱

甲午战争后

张謇认为实业是富强之大本,提出轻工业以棉为纲,重工业以铁为纲的棉铁主义

辛亥革命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提出振兴实业的要道五条

A.中国实业救国的思想B.传统自然经济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

12.

下表反映了民族企业(  )

时期

代表企业

企业口号

企业行为

19世纪6090年代

继昌隆缫丝厂

还哺祖国

施米、施药、赠诊开办义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南通大生纱厂

振兴棉业、实业救国

办学堂、资助革命

20世纪30年代

民生事业公司

宁举丧,不受奠仪

关闭工厂、捐助抗战

A.重视人才发展教育B.内外挤压经营困难C.关注民生履行责任D.技术受限轻重失调

13.

下图中措施集中实施应是在(  )

◎在政权建设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工农民主专政,注重法治建设,坚持执政为民。

◎在经济建设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将农村工作的重心由打土豪转入抓生产减免农业税,发放农业贷款,发展工业和手工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商业贸易,创建苏维埃的财政金融。

A.北伐战争期间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农村中有些生产队、生产大队乃至公社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在过去集体经济基础上继续实行集体经营,加以必要的改进和改革,探索走向 高水平的集体化 。这反映出当时(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有限B.农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C.个体农耕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D.农村因地制宜探索发展道路

15.

20世纪80年代初,部分任职于研究机构或国企的科技人员,利用周日休息时间偷偷前往郊区农村的乡镇企业,帮助开发新产品、解决技术难题,从中获取相应的报酬。这一群体被称为 星期天工程师 ,此类现象在上海、广州等地区普遍存在,屡禁不止。这一现象表明(  )

A.国家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B.国有企业的自主权扩大C.经济改革激发了社会活力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二、材料阅读

16.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曹植七步成诗 最早见于南朝《世说新语》)曹丕命曹植七步成诗的方式,自然让我们想起相关的佛教故事。……(当时诸多汉译佛典)都不约而同地说佛祖诞生时,自行七步而颂16字自赞偶。……《七步诗》关键词在 煮豆 ,但以此为诗,最早亦似出于汉译佛典,它描述的本是鬼卒(用铁釜在地赋)拷治罪人的场景。

——李小荣《<七步诗>生成流播过程中的佛教因素》

材料二
南宋时期,朝廷开始否定曹魏正统。有利于污蔑曹氏父子的故事和诗作大行其道,亦不足为怪,《七步诗》开始为一些《曹植集》收录,亦在此时。加之民间流传的三国话本逐步成熟,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摘编自宋战利《<七步诗>托名曹植考》

材料三
明中期徽州新安商人程春宇编写的《士商类要》共四卷,第一、二卷主要记载明代各城市间的100条主要水陆商路,北起辽东,南达福建、广东,东起上海、山东,西至陕西、宁夏。其中徽州13条,杭州8条,苏州7条,芜湖7条,南京6条,扬州5条。第二卷的后半部分,附载《客商规略》《船脚总论》《为客十要》《买卖机关》《贸易贼》等有关市场营销的基本常识。《为客十要》称(为商之人)要持 中和 之道, 凡待人,必须和颜悦色,不得暴露骄套。年老务宜尊敬,劫辈不可欺凌。 《贸易赋》称 贸易之道,勤俭为先,谨言为本。 凡在外,弦楼歌馆之家,不可月底潜行,遇人适与酌杯,不可夜饮过度。 《买卖机关》称(为商之人) 是官当敬……凡见官长,须要起立引避,盖尝为卑为降,实吾民之职分也。

——编自姜晓萍《士商类要》与明代商业社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步诗故事的产生与流传反映的时代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代商品经济的时代特征。(8分)
(3)以上时代与故事、商书的关系,体现怎样的唯物史观?(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的转型

某同学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发生了社会转型,中国真的社会转型了么?
材料一
我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竟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在下面——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辩,干牛肉作候。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挣手,乾坤只两头。1906年6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摘编自音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材料二

刊名

主持

刊行年月

地点

宗旨倾向

《新青年》

陈独秀

1915

上海北京

宣传新思想

《晨报副刊》

梁启超

1916

北京

思想解放社会改造

《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

毛泽东等

1918

湖南

研究新思想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与方法

《每周评论》

李大钊

1918.12

北京

评论时政

《南开日刊》

南开大学

1919.5.

天津

鼓吹同胞之爱国心,唤起同胞之敌忾

《建设》

孙中山

1919.8

上海

研究革命理论和建设新中国方案

《平民教育》

平民教育社

1919.10

北京

研究宣传及实施平民教育

《醒农》

醒农社

1920.5

北京

促农民之觉悟

《劳动者》

广州共产主义小组

1920.10.

广州

启发工人觉悟、促进团结、推动工运发展

《共产党》

李大钊

1920.11

上海

介绍国际共运、列宁学说、共产党知识

——摘编自《中国近代报刊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鲁迅敬佩章太炎的原因,并思考把这个材料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此时期中国报刊业的特点。(6分)
(3)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某同学应该补充哪些方面的史料?(2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32年11月,上海《东方杂志》编辑部发起了一次 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祥 的征稿活动。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来稿数量众多。1933年1月,《东方杂志》 新年特号 选择了100余人的稿件进行了刊发。(下表为部分刊发稿件表达的 中国梦

银行家章乃器

推翻帝国主又及其代理人,为中华民族发展扫清障碍

大学教校何思敬

未来的中国将属于工农劳苦大众的同盟

公务员盛止戈

梦想中的中国要执国际之牛耳,解除世界弱小民族的病苦

作家谢冰堂

我梦见一个没有侵略,没有剥削、没有战争和屠杀的大同世界

材料二

1949—1956年《人民日报》关于国家话语高频核心词词频统计(部分)

词汇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频数

频数

频数

频数

频数

频数

烦数

频数

人民

74355

99342

95819

87599

73170

89567

69805

59297

民主

23090

18897

14620

11610

13792

16218

14525

15969

和平

15067

27107

21382

29108

19738

23995

22343

16405

注:据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载录1949—1956年间《人民日报》发表的138687篇文章全部统计而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方杂志》选择刊发表中 国家梦 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9—1956年段的高频核心词成因。(6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

材料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条广告,声称 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 。据当时厂长刘伦宝回忆:为了进一步扩大产品销路和更好地为国内用户服务,厂里作出打广告的决策。当时就在厂党委会议室里,我们党委班子讨论会持续了好几个晚上。从酝酿、讨论到诞生这个广告,我们前后总共花去了近3个月时间,对我而言,也做好了最坏打算。当年8月5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的形式发表了《产销直接见面供需双方满意》的文章,并配发了专门的 编者按 : 宁江机床厂广告一登,情况大变,产品积压变产品畅销,产销脱节变双方满意。 但报纸上又刊登出了持反对意见的文章,认为我厂的做法 是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相违背的

——摘编自陈晖《新中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

(1)分析说明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8分)
(2)如果以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 为主题在报刊上进行成果宣传,说说你的设计方案。(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