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安徽省滁州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16+3)【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127

一、单选题

1.

下图分别是姜寨遗址复原图和良渚遗址示意图。结合所学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良渚宫殿体现阶级分化明显B.两地的生产工具都是打制石器C.姜寨聚落体现氏族公社瓦解D.两地的栽培作物都是以粟为主

2.

隋唐时期,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根本改变。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种变化概括为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宋代崇文抑武的实行B.宋代平民阶层的壮大C.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D.宋代社会出现新变化

3.

1872年,李鸿章正式向清廷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奏折中写到 翼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 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 。其意在(  )

A.创建海军收回国家利权B.创办近代民用企业以求富C.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兴办近代军工企业以自强

4.

“(上午)十时许,周又来见余妻……余谓周曰:若尔等以后不再破坏统一,且听命中央,完全受余之统一指挥,则余不但不进剿,且与其他部队一视同仁。周答曰:红军必受蒋先生之指挥,而且拥护中央之统一,决不破坏。 上述材料描述的事件最有可能发生于(  )

A.土地革命时期B.九一八事变前后C.西安事变前后D.抗战反攻阶段

5.

2023年4月23日,旅美20年的大熊猫 丫丫 回到祖国怀抱。1972年4月我国也赠送美国两只熊猫 玲玲 兴兴 ,中美 熊猫外交 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促成 玲玲 兴兴 赴美的直接因素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B.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C.亚非会议提出了 求同存异 方针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6.

依据下列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卡片描述的是(  )
①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②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③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④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A.俄罗斯帝国B.波斯帝国C.阿拉伯帝国D.罗马帝国

7.

有学者说: 中世纪的自治城市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封建社会外的异己力量而出现的……正是在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一批城市的理论家们致力于挖掘传统、开拓创新,从而实现了民主、限权等宪政思想的薪火传承。 这说明城市自治运动(  )

A.维护了罗马教皇的统治B.解决了封建社会的矛盾C.促进人文主义广泛传播D.冲击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8.

《新全球史》记载: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国王们可以借此扩大领土,获得更多财富;贵族们可以得到抢劫、掠夺的机会;商人可以扩大市场,增加贸易量;普通百姓希望获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教皇则希望在新征服的土地上扩大天主教的地盘和影响。 这说明葡萄牙和西班牙(  )

A.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B.殖民扩张成为社会共识C.自由主义政策大力推行D.社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9.

人文主义者是新思想的鼓吹者、未来新社会的憧憬者,但并不是激进的社会改革家。他们虽然对教会的腐朽和僧侣生活的糜烂表示强烈不满,但还是认为教会的存在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这表明当时(  )

A.文艺复兴质疑并改革教会B.资产阶级无成熟理论指导C.理性主义成为了主流思想D.资产阶级欲摆脱宗教束缚

10.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地图是认识历史史实的重要载体。下图中的地点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完成统一后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B.②确立了联邦制以及三权分立原则C.③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国家统一D.④曾经历共和制和帝制的多次反复

11.

下图反映了183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其中对前两波发生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工场手工业不断发展和完善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力推广D.科技成果涌现改变人类生活

12.

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和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依据这一观点,苏俄(联)(  )

A.加快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允许私营企业一定程度发展D.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体制

13.

下面方框为某同学列出的历史小论文写作提纲。其论文主题应是(  )

1926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

一战后埃及扎格鲁尔领导华夫脱运动 

1926年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抗美斗争

A.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B.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C.西方的殖民体系走向崩溃D.美苏两大阵营尖锐对峙

14.

逻辑推理能力在历史学习中尤为重要。下列表格内容为 二战 时的三巨头对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反应,该事件是(  )

罗斯福:将尽全力把强加给国家头上的耻辱还给对方。上帝保佑美利坚好了!

斯大林:真是好极了,日本人干得真不赖。

丘吉尔: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A.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B.日本投降,二战胜利结束C.日本偷袭挑起太平洋战争D.德意日结成轴心军事同盟

15.

著名学者钱乘旦说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补资本主义有两重含义,一是资本所有权方面的 人民化 ,二是社会制度方面的 福利化 。下列属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修补资本主义的 措施是(  )
①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②建立 福利国家
③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④ 中间阶层 人数的扩大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6.

2022年9月,美国国会正式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将提供高达3690亿美元补贴,以支持电动汽车、关键矿物等的生产和投资,其中多达9项税收优惠是以在美国本土或北美地区生产和销售作为前提条件。该法案引发多方关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甚至提出要出台欧洲自己的 通胀削减法案 。由此可知,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  )

A.造成了全球经济的恶性竞争B.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C.瓦解了全球贸易的协调机制D.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二、材料阅读

17.

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民主法治建设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939年,国民党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共产党内的 倾错误重新抬头,有些同志认为国共合作已经破裂或很快要破裂,党应该重新建立严格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结果在实际工作中,抵触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严重破坏了根据地已经建立起来的团结抗日的政治局面。为此,党中央提出实行 三三制 的原则。它 可以用铁一般的行动证明新民主主义政治远优于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使广大人民在其政治生活的实践中体验和了解民主政治远比专制政治为好

——摘编自王顺喜《试论陕甘宁边区的三三制原则》

材料二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为宪法的内容(部分):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

主义改造,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并分析其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结合所学,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概括这次会议的成果。(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典型事例,并谈谈你对民主法治建设的认识。(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请从上述图片中任意选择三张有关联的图片,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都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欧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是在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经历了一百年的大国均势和欧洲协调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战争。关于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及由其确立的凡尔赛体系,有人评论道: 1919年的和平条约与1815年时的截然不同。《维也纳条约》曾组织起一个欧洲君主的社会,它承认同样的正统和平衡原则(即传统均势外交思维)。与之相反,《凡尔赛条约》建立了一个分成战胜国与战败国的欧洲。大国并不讨论一个各自都接受的共同秩序,而战胜国把某种欧洲秩序强加于战败国。 法国要防范德国再次威胁到其自身的安全;英国企图以德国来牵制法国。美国试图以民族自决权原则和一个全球性组织的方式来取代均势外交。

——摘编自宋新宁《探寻和平之路: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新的国际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反法西斯大同盟 三巨头 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其外在表现,则是美苏之间在战后逐渐形成的 冷战 态势。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势被打破,世界格局呈现了多维发展趋势。无论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来看还是就国际军事、大国关系而言,未来世界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不管昔日的大国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也不论发展中国家能否承受这个机缘,多极世界已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同时把世界推向了和平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摘编自陈晓翔《浅析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材料四
中国领导人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多次提出,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近年来针对21世纪的新特点、新趋势,高瞻远瞩地提出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多次提出要确立断的全球观,加强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理念对人们认识人类文明的走向无疑是有重大启示意义的。

——摘编白李景治、林甦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体系的特点。(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并概括其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新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对世界的影响。(6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倡导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主要表现。(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