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江西省赣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174

一、单选题

1.

商朝迷信鬼神、 上帝 ,而以周公为代表的周初统治者创造了 德治 敬天保民 等概念,并将商朝的 上帝 代入其中,以 天命靡常,惟德是辅 来解释西周代商的原因。这表明周朝(  )

A.具有一定人本主义色彩B.采用儒家思想治国理政C.彻底摆脱神权思想束缚D.为推行分封制寻找依据

2.

汉武帝时期,政府实行盐铁官营,兴办地方手工业,先后在郡国设置盐官、铁官、工官、服官、铜官等,控制了地方的经济命脉。这些措施(  )

A.引发了地方诸侯王的离心反叛B.激化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C.为汉反击匈奴侵扰创造了条件D.推动了私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

3.

图1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示意图。

图1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

A.加剧了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C.导致了南北方都长期四分五裂D.源于少数民族先进制度的扩张

4.

唐德宗时,宰相杜佑这样描述贞观年间的历史: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治)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值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这段话(  )

A.反映了唐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说明贞观年间农民的生活安稳富足C.表明当时社会阶级矛盾已基本消除D.真实再现了唐初社会盛世繁荣景象

5.

图2是北宋郭熙代表作《早春图》。关于山水画的创作,郭熙认为: 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冈阜林壑,为远近大小之宗主也……长松亭亭为众木之表,所以分布以次藤萝草木,为振挈依附之师帅也,其势若君子轩然得时,而众小人为之役使。 由此可知,郭熙认为山水画创作应(  )

A.追求画工精细B.描绘自然形态C.展现市井风情D.体现伦理秩序

6.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堪称 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 。下列关于京杭大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全部利用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而成
②其开凿有利于促进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③隋朝大运河以扬州为中心,沟通了五大水系
④是重要的经济、文化载体,是人类创造力的杰作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7.

郑和下西洋时,每次都带去大量的瓷器、茶叶、铁器、农具、丝绸、锦绮和金银等各类商品,每到一地,即首先向当地国王或酋长宣读明朝皇帝诏谕,邀请各国派使臣到中国,赏赐锦绮纱罗和金银货币等,并接受当地贡品,然后就用船队所载货物进行互市交易。这反映明朝(  )

A.重视发展海外贸易B.具有朝贡贸易特征C.具有海洋主权意识D.熟知近代外交准则

8.

表1是关于明清时期江西名镇的记载。

景德镇

豪商大贾,咸聚于此其人口之绸密,商贾之喧阗,市井之错综,

物类之荟萃,几与通都大邑

——景德镇志》

吴城镇

西江巨镇,拔起中流,蜿蜒数里,大江环其三面。民萃族而居,日中

为市,商艘趋之

——杨周宪《吴城石堤记》

樟树镇

八省通衢之要冲,赣中工商之闹

——熊化《樟树镇记》

铅山镇

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辑夜泊,绕岸灯辉;市井晨炊,沿

江雾布;斯镇胜事,实铅山巨观

——铅山县志》

表1

据此可知(  )

A.明清时期江西已成为全国经济的中心B.交通便利、物产丰饶推动集镇的兴盛C.文化的昌盛带动集镇商业贸易的繁荣D.人口众多、土地肥沃促进集镇的兴起

9.

南京和议后,浙江巡抚刘韵珂指出: 各省通商,烟禁大开,漏银更多,国用民用俱绝,兵无斗志,民有乱心,以英兵内犯为可喜。 这表明(  )

A.清政府与西方和议遭民众抵制B.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C.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D.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10.

学者陈旭麓曾说过 没有权威与楷模的倡率,新的东西总是难以为人接受和仿效的。……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这说明(  )

A.知识分子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B.洋务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近代社会的转型C.开明官员引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D.维新派有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

1955年冬天,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 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 的伟大号召,至此,全江西省防治血吸虫病的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余江县首先消灭血吸虫病的喜讯。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

A.覆盖全国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B.血吸虫病防控研究取得重大突破C.健康中国战略 实施成效显著D.社会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

12.

古罗马的雕刻艺术深受古希腊的影响,但两者的雕刻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古希腊的雕刻形象以健壮、优美的男女体形为主,坦荡无邪;而古罗马人的雕刻形象大多为贵族、帝王,喜爱炫耀个人权威、制造个人崇拜。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两者社会性质的差异性B.两者历史发展阶段不同C.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不同D.两者政治体制的差异性

13.

古代阿拉伯著名医生拉齐写成《医学集成》,总结了希腊、波斯、印度和早期阿拉伯的医学知识。被誉为 阿拉伯的希罗多德 的马苏第写成《黄金草原》,除记述阿拉伯古代史外,还记叙了包括亚非各国以及希腊、罗马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典章制度等。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具有(  )

A.领先性B.创新性C.包容性D.宗教性

14.

拿破仑在他征服的国家和地区,扶植当地的资产阶级先进人士建立共和国,实行法国的革命制度、革命原则,并推行《民法典》,从而使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自由与平等思想在欧洲各国人民当中生根发芽。这一做法(  )

A.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秩序B.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C.打击了教会的神权统治D.使欧洲文化呈现出多样性

15.

欧洲人对香料喜之若狂,这一习惯持续到17世纪中叶,此后,咖啡、巧克力、茶叶和糖作为殖民地的物品,成为远洋贸易的主要对象,开始成为人们饮食生活中的新宠,欧洲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饮食口味。这种变化表明(  )

A.殖民扩张导致欧洲生活方式日益东方化B.价格革命极大地提升了民众的消费能力C.新航路开辟有利于各地文明的交流融合D.工业革命大大增加了欧洲的原材料进口

16.

表2记述了部分世界史文化方面的相关措施。

1967

英国通过《城市文明法》,规定要保护有特殊建筑艺术和历史特征

的地区,首先考虑的是地区的群体价值

1990

美国通过了《北美原住民墓地保护与文物回归法案》,确认了北美印第

安人索取原住民文物的权利。

199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现代国际法归还文物的原则,即任何因战

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

表2

这些措施(  )

A.提升了典藏文物的合法性B.体现出文物保护的公平性C.可推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利于发挥文物的经济效益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秦朝在行政体制上,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改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的长官是郡守,其副职是郡尉(分管军事),另外还配备郡监(监郡御史)——直属于中央的御史大夫,代表中央监控地方。郡级行政区划之下有乡,乡级官员有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赋税诉讼)、游徼(掌治安)。乡以下还有里、亭的建置,亭设亭长,里设里正。这是一种先秦时代没有的中央集权体制,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于郡、县、乡、里、亭。这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帝国体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摘编自樊树志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行省制度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8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画像砖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盛于汉代。图3为汉代画像砖《讲经图》拓片,反映了汉代太学讲经授课时的场景。生徒面向老师席地而坐,手捧经书简册,腰带书刀,以便随时刮削在简札上的书写错误。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生徒对老师恭恭敬敬、虚心求学。
材料二
1810年,普鲁士创办了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对世界进行新解释、粉碎宗教迷信的世俗化中心,包括人文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柏林大学建立之初,普鲁士政府宣布 国家取代教会成为大学财政上的提供者 ,但并不以此作为干预、限制大学内部事务的理由。因此,大学教授的评定依据其在科学研究上的独立性、独创性和成果,大学校长是由教授们选举产生的。同时,大学教授与校长一起组成教授会,决定内部事务。大学教授的权力很大,有自由的开课权。大学生的学习也有充分的自由,他们可以去听教授的讲授课,参加教授主持的研讨班;也可以独立地从事研究,与同学进行结伴式的自由讨论。柏林大学创办后,形成了独特的 柏林大学模式 ,不仅成为全德意志,而且成为全世界大学仿效的样板。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

(1)根据材料一,提取两则信息并分别作出合理解释(4分)。说明汉代画像砖的史料价值。(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国 柏林大学模式 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8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英国十六七世纪的圈地运动造成数以千计的流民,他们在农村的基本生活没有保证。但是这一时期被推到城市中的人,却由于近代工业尚未发展,工场手工业不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大部分成为了乞丐。工业革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农业工人的排挤和农村工人生活状况的恶化,作为一种持久的推动作用。同时,机器生产造成手工生产的扩大,因而在一定时期,劳动需求扩大,工人工资一度上升较快。正是农村状况的加速恶化和城市生活的相对良好,使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流向城市,导致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摘编自高德步 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800年以后,来自东北部各州的移居者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重重阻碍,如潮水般涌入中西部。俄亥俄州是第一个接受殖民的州,从1800年到1820年,该州的人口增长了3倍,这大部分是由于移民迁入所致。时起时落的移民潮继续西进,越过高原和大山,为寻找加利福尼亚州的黄金勇往直前,到达了艾奥瓦州、明尼苏达州、堪萨斯州。在1810年,仅不到4%的美国人居住在中西地区,而到了1840年,美国人口的17%,即300万人居住那里。到186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25%。到1900年中北部和西部各州人口超过3000万,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

——摘编自斯坦利·L·恩格尔曼罗伯特·E·高尔曼主编《剑桥美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英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汉代董仲舒 独尊儒术 的主张把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但事实上,统治者宣扬的 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 ,又使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又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围绕 中国传统文化特征 ,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