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广东省茂名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41

一、单选题

1.

在我国原始农业的考古发现中,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中发现了石镰、磨盘、磨棒等粮食生产与粮食加工工具;而陕西华县老官台遗址中没有发现石镰,却有石刀,没有发现磨盘、磨棒,却有石杵。这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的原始农业(  )

A.分布地区广泛B.形成南北差异C.技术水平高超D.生产工具多样

2.

裂瓣纹是典型的西亚风格纹饰,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各地(图1)战国至汉代墓葬中发现多个裂瓣纹银盒、铜盒(图2)据此,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此类器物主要在北方使用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C.此类器物主要用作陪葬品D.当时银器的使用还没有普及

3.

北魏早期的都城平城在初建时模仿了长安的里制,但是将 称为 的意思,也有 的意思,一方面表达其形状,一方面显示其有安全的考虑。这反映出(  )

A.军事是平城的主要功能B.北魏的发展赶上南方C.民族文化在交融中创新D.民族隔阂仍广泛存在

4.

北宋时期,地方州县财政经常入不敷出,中央只能默许州县政府超越制度许可范围去开辟税源。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经济衰败导致税源枯竭B.边患加重地方财政压力C.养兵政策造成财政恶化D.体制运行影响财政收支

5.

《天工开物》记载,明朝时一些作坊可以锻造一千斤左右的铁锚,现代考古印证了这一记载的真实性。据此可知,当时(  )

A.实现了早期的工业化B.中外贸易建立起了密切联系C.航运业达到较高水平D.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6.

1875年,总理衙门大臣文祥将西方的议院制视作西方国家君民一心、共谋国事的例证。他认为 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 ,但 义可采取 ,即议院制符合中国 谋及卿士 谋及庶人 的古意,具有巩固人心的效能。这一认识说明当时(  )

A.政治改良已影响清廷上层人士B.部分官僚借助传统理念应对变局C.中体西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D.洋务运动无法达成富国强兵目的

7.

1917年4月,李大钊指出: 国家必有其中心势力,才能谋统一与发展,此之势力,必以中级社会为中枢。 1921年3月,他再次讨论中心势力问题时认为: 要推动中国社会的改革事业,需先建立强有力的团体,以动员和组织民众力量。 李大钊的变化(  )

A.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B.有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植根于近代民族危机的加剧

8.

1940年4月,四川省政府决定各地成立食盐合作社,直接批购食盐,再运至所属场镇,进行零售。财政部于6月规定各县政府筹设战时食盐购销处,办理食盐统购统销事宜。材料反映了当时(  )

A.政府加强对经济的控制B.国统区经济逐渐国有化C.民族工业结构得以调整D.统战政策逐渐受到破坏

9.

1969年2月,尼克松指示基辛格放手 探索与中国缓和的可能性 ;5月,美国政府确定对华示好的政策,决定以贸易政策作为先锋,可以立即执行;7月,美国政府宣布放宽对中国的贸易、旅游限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美国主导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B.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影响美国对华政策C.冷战格局因中国崛起趋于崩溃D.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10.

下表是1993—2008年中国四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这反映出我国(  )

时间

主要内容

1993

重点放在工业部门,对政府的工业管理体制做了大胆探索。

1998

将国务院40个部门减少到29个,一些原来直接管理工业的部门退出政府序列。

2003

大力减少行政审批和微观管理事务的要求;成立了银监会和调整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体制;组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8

积极探索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管理体制。

A.强化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作用B.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C.改革开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D.初步确立新型政企关系

11.

公元8世纪阿拔斯王朝建立后,阿拉伯翻译运动进入黄金时代。翻译家用阿拉伯文翻译了大量希腊、波斯的自然科学及医学著作,并详加批注和解释。这一举措(  )

A.有利于文化交流与传播B.促进了东西方生产方式变革C.缓和了阿拉伯内部矛盾D.改善了帝国与邻国间的关系

12.

中世纪加洛林王朝时期, 教会的财富和人员对保证所有加洛林国王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功至关重要。主教和修道院长经常由国王遴选,他们是政府事务方面的合作者,提供建议、在尚不成熟的官僚机构任职以及向社会传播皇家命令 。这说明当时(  )

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C.民族国家崛起D.封君封臣制度已形成

13.

1600年前后,英国海盗每年劫掠西班牙人的糖、皮革、原木、靛蓝、银、金和珍珠多达10万英镑。劫掠的高额收益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随即伦敦投资人将更多的钱投入到了加勒比海的这项活动之中。这表明(  )

A.英国已经确立世界工厂地位B.西班牙对英斗争具有正义性C.殖民争夺推动资本原始积累D.美洲发展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14.

一战后成立了国际联盟,其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并规定成员国须将争端移交仲裁,仲裁失败后3个月内不得诉诸战争。国联的建立(  )

A.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B.消除了引发世界大战的根源C.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D.反映出国际社会的和平愿望

15.

1966年,苏联提出 到1970年年底之前,应保证基本上实现集体农庄庄员和国营农场职工的家庭电气化 。到70年代末,农村用电已经普及,照明也告别了古老的、传统的油灯和松明子。这说明苏联(  )

A.农民生活条件改善B.农轻重工业获得均衡发展C.坚持人民至上理念D.重工业优先政策发生改变

16.

1999年,北约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在科索沃地区屠杀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境内实施长达两个多月的狂轰滥炸;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实行大规模军事打击。这说明(  )

A.联合国安理会已无力维护世界和平B.军事成为西方大国维护利益的首选手段C.霸权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D.美国努力维护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逐鹿中原 说的是距今两千年前秦汉之际的事,后来成为争夺天下的代名词。但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至少可以上溯至距今5000年以前。 逐鹿 行动至少在距今4400年以后约五百年的时间里,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如图3)。

图3

——据许宏《何以中国》整理

材料二
明清时期, 江南 作为当时人们观念中的经济重心、财富重心,反复出现在该时期人们的谈论、书信、文集甚至奏折等文字中。这个作为明清财富中心的 江南 ,当时也存在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狭义之江南,实际上是指 五府 ,即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嘉兴府和湖州府,基本上都在太湖周边;广义上的江南还包括杭州府、镇江府、应天府(也就是江宁府)和直隶的太仓州。这时的 五府 八府一州 ,成为明清时期人们公认的财富中心,有明清王朝经济 江南腹心 之称。

——据黄纯艳、包诗卿主编《江南史十八讲》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原长期成为 逐鹿 之地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3)中原与江南的交流共同促进了国家的发展。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加以说明。(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图5帕沃·彼德维希·斯维宁所作的水彩画《东方轮船》,描绘了罗伯特·富尔顿的轮船 模范号 ,轮船运送旅客和货物,把工业化时代流行的运输旅客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图6这幅版画描绘了1863年英国的东印度铁路,铺设铁路的最初动机是运输货物,但它很快成为印度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选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里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等

提取一张或全部图片信息,自拟论题,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信息明确,论题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从甲午战争到庚子之变,中国历史的演进过程发生了重大转折,其中货币流通领域也出现了重要变动,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币制的走向。据统计,1895—1899年间钱荒高达72省次,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地区都是重灾区,部分地区更是连年钱荒。光绪二十一年,张之洞奏陈: 各市用铜钱日见其少,加以私销不绝,钱价因之日昂 ……据战后日本官方统计,战争期间仅作为日军战利品的各种金、银、铜钱等货币价值即达3000万日元以上……两江总督张之洞急奏: 近日大江南北各州县,旬日之间银价骤跌,以致市面愈不流通,小民生计艰难,百业室碍 ……但各地征收税赋的标准依旧停留在过去银贵钱贱时期的折钱数额上,农民只能按旧有标准以钱折银纳税……此后,为应对钱荒,政府逐渐开铸大小银元,使银元从属于钱法体系,并最终在1904年后的本位制改革中使银元脱离钱法,提升为货币本位制改革的核心。
材料二

图4:1890—1899年京局铸钱数额简图

年份

紫铜价格海关两/担

1895

16.95

1896

16.79

1897

19.84

1898

20.07

1895—1899年中国紫铜进口价格表

——上述材料摘编自韩祥《甲午战后全国性钱荒危机的爆发及其对城乡社会的冲击》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甲午战后钱荒危机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甲午战后钱荒危机造成的影响。(6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变革资产阶级所有制,变革产生资本主义的根源的小私有制。现在这种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年9月27日)

材料二
1945年到1970年间,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国内的政治形态。新政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们包括联邦政府权力和重要性的急剧上升,工会组织作为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崛起,开始考虑对少数民族尤其是美国黑人的权益。美国政治中的新政传统在民主党当政时期—1948年杜鲁门和1960年约翰·肯尼迪、1964年约翰逊时期得到加强。即使是在1952年和1956年共和党总统艾森豪威尔当政时期,也没有改变新政的基本方针。艾森豪威尔说: 如果哪个政党试图废除社会保险,取消劳工法案,那你们就不可能在我们的政治历史上再听到这个党派的声音。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各发生了哪些变化?两国的变化有何共同点?(4分)
(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调整。概述两国的调整措施,并分析其调整的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