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吉林省白山市六盟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24+4)【纲要上+选择性必修三】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吉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8 浏览数:199

一、单选题

1.

下图所示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代表性器物—月牙纹彩陶罐,它唇部饰黑彩、腹部绘制一周白衣黑彩月牙纹样,折腹处饰一周黑彩带状纹。该器物最有可能出土于(  )

A.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址B.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遗址C.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遗址D.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遗址

2.

春秋前期,鲁国大夫季氏和叔孙氏一度掌握鲁国政权。春秋后期,季氏的家臣南蒯、叔孙氏的家臣阳虎起来反对家主,并掌握了鲁国政权,出现了 陪臣执国命 的局面。这些史实反映了(  )

A.周天子的权势衰微B.爵位继承制被破坏C.分封制的逐步瓦解D.霸权更迭较为频繁

3.

据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记载,在秦代,对基层法吏而言,虽有律文,但不明晰之处依然很多,一些近似的法律术语、量刑标准甚至需要上级部门作出专门解释。据此可知,秦代(  )

A.律令解读不可或缺B.法律体系内容严密C.基层政府无自主权D.权力制衡机制健全

4.

汉武帝即位后,国家财政从 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 ,转而陷入 赋税既竭,不思以奉战士 的窘境。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A.币制改革减少货币发行量B.盐铁官营加重百姓的负担C.政府实施主动的边疆政策D.工商业发展受到政府限制

5.

有学者在评述西晋政治时说: 曹魏时代的高官们跟着司马氏祖孙一道迈入了晋代门槛,只要忠心耿耿,就可以禄位永保,世代相袭。父子、兄弟甚至整个家族的成员,源源不断地进入西晋政权。 由此可知,西晋(  )

A.士族政治具有较强封闭性B.宗室贵族形成专权局面C.国家政权被曹魏高官控制D.官僚队伍来源较为广泛

6.

北魏政权在迁都洛阳以后开凿的龙门石窟和巩县石窟中,飞天的形象变半裸上身、赤足为短衣、长裙曳地不露足的汉族女子形象;面部及身躯由肥壮变为清瘦、窈窕;表情、舞姿改豪放为含蓄柔美。这些变化说明当时(  )

A.佛教开启本土化的进程B.佛教文化有强大吸引力C.文化心理认同开始形成D.民族迁移与汉化一致性

7.

开耀元年(681年),唐高宗敕文 县令有声绩可称,先宜进考。员外郎、侍御史、京兆河南判司,及自余清望官(三品以上中央高级官员),先于县令内简择 。由此可推知,这一敕文(  )

A.体现了大兴文治B.促进了地方治理C.改革了选官制度D.提高了县令职级

8.

唐代寒食节的蹴鞠活动非常盛行,宫内宫外、皇帝大臣都喜爱蹴鞠。唐人仲无颇在《气毬赋》中描写过当时人们在寒食节蹴鞠的情景: 广场春霁,寒食景妍。交争竞逐,驰突喧阗。或略地以丸走。乍临空以月圆。可转之功,混成之会。虽无侣而是匹,谅有皮之足贵。 据此可知,在唐代(  )

A.社会生活风气相对开放B.都市流行高雅的娱乐活动C.诗歌以写节日活动为主D.统治者好恶决定蹴鞠兴衰

9.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 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 汴水横亘,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 。这表明宋朝时期(  )

A.外交活动屈辱性明显B.政府主导商品经济活动C.水陆交通通达度较高D.商品交易打破时空限制

10.

下表所示是宋高宗时期主战派高官的言论(部分)。该材料可用于说明(  )

人物

言论

宰相张浚

使事兵家机权,日后终归于和,未可遽绝

参知政事陈与义

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不成则用兵必不免

宰相吕颐浩

古者交兵,使在其间,既不可因战而废和,又不可因和而忘战

A.宋金南北对峙形成的原因B.靖康之变发生的必然性C.南宋官僚体系内党争严重D.崇文抑武国策遭到抵制

11.

下图所示为宋元时期的扇式风箱介绍。该史料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  )

A.冶金行业动力的革新B.家庭式劳作方式的完善C.农业灌溉条件的改善D.生产经验的传承与革新

12.

《元史·百官志七》载: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由此可知,元代创立行省制旨在(  )

A.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变革地方行政管理模式D.缓解统治阶层内部矛盾

13.

宋元之际,棉花种植流传于闽广、关陕一带。到明代,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已 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其利视丝枲,盖百倍焉 。这反映出明代(  )

A.植棉成为致富的不二选择B.农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C.弃农经商的现象较为普遍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14.

被朱元璋赐以 江南第一家 美称的郑氏家族中世代传承的《郑氏规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下表所示为其内容节选。这反映出《郑氏规范》(  )

第一条

立祠堂一所,以奉先世神主,出入必告

第十一条

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

第十八条

子孙赌博无赖及一应违于礼法之事……则陈于官而放绝之……于宗图上削其名

第八十八条

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

第九十一条

宗族无所归者,量拨房屋以居之。更劝勿用火葬,无地者听埋义冢之中

A.强调尊卑等级关系B.违背封建伦理秩序C.符合官方主流思想D.利于巩固宗法制度

15.

明代设六科给事中(正六品), 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凡内外所上章疏下,分类抄出,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 ,六部官员 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 。由此可见,六科的设立(  )

A.利于减少行政决策失误B.旨在完善官吏监督体制C.有助于规范六部的职权D.强化了中枢机构的权力

16.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以丝绸价格上涨为由,禁止丝绸出口。不久,禁令解除,但直至鸦片战争爆发,清朝对丝绸出口的数量、质量等仍有种种限制。这一举措(  )

A.保护了国内丝绸市场B.抑制了商品经济发展C.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D.使对外贸易长期入超

17.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个人作为社会、国家、民族的一分子,应该心系他人、心怀社稷。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历代传诵不衰。这表明中国传统文化(  )

A.强调道义责任B.倡导经世务实C.追求和谐共生D.崇尚守正创新

18.

古代朝鲜 谓伏鸡曰抱 的字义为 鸟伏卵 。下表摘录了部分中华典籍中对 上述字义的运用。由此可知(  )

记载

文献

花尽叶长蚕又抱,子规啼未了

《谒金门》

凡蚕用浴法,唯嘉、湖两郡……直待清明抱产

《天工开物·乃服·蚕浴》

A.朝鲜文化与中华文化同源共祖B.汉字文化圈源于朝鲜C.古朝鲜人具有很高的汉文造诣D.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19.

格里芬是希腊神话中的一种鹰头狮身有翅的怪兽。公元前7世纪以来,格里芬形象在欧亚草原上广泛传播,并出现了与当地动物崇拜结合的许多形式。下图所示是在战国匈奴墓出土的类似格里芬的金雕像。由此可知(  )

A.丝路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B.亚历山大东征征服了匈奴人C.草原丝绸之路开启中外文化交流D.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力较强

20.

下图所示为1820—1854年移民进入美国的人数变动状况(单位:人)。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美国南北方矛盾的缓和B.西方殖民体系的确立C.美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D.自由贸易政策的盛行

21.

有学者撰文指出,联合国难民署的资金主要来自主权国家的自愿捐助,而且绝大部分资金由少数国家提供,限定 支出用途 的方式实际上是变相地改变了难民署难民保护活动的人道主义性质。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全球难民救助机制有待完善B.西方主导全球难民救助活动C.人道主义援助缺乏有效监督D.联合国难民署行动效率低下

22.

1700年1月7日,法国凡尔赛宫内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世纪之交舞会,名为 中国之王 。舞会上,国王路易十四坐在一顶中国式的八抬大轿中,穿着富有中国特色的服饰华丽登场,引得全场围观的人连连赞叹。这反映出当时(  )

A.法国是欧洲 中国热 的引领者B.中法两国经济文化水平接近C.法国贵族阶层崇尚中国文化D.殖民侵略促进了中西方交流

23.

1294年,统治中心在波斯的伊利汗国为摆脱财政危机,开始模仿元朝使用雕版印刷纸币。到了14世纪,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入了欧洲。材料可用于说明(  )

A.元朝造纸术、印刷术西传B.元朝纸币成为世界通用货币C.波斯成为西学东渐的桥梁D.蒙古西征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24.

2015年6月,经阿富汗文化部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技术团队通过创新的建筑投影技术将53米高的巴米扬大佛以金色影像进行3D还原(如下图所示),再现了 这尊曾经的世界最高立式佛,在场的阿富汗民众欢呼雀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科技创新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B.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C.联合国是世界文化遗产主管机构D.国际合作才能实现文化遗产保护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汉初统治者在统治思想上采用黄老的 清静无为 思想,将权力适度下放,令诸侯 掌治其国 。同时,刘邦又确定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而相 总纲纪、统众官 。刘邦死后,吕后继续分封诸侯,地方封国增至十四国,继续实行刘邦强本抑末、以亲制疏的政策。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期, 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寝息 。尽管如此,国家财政收入仍 岁不数十万石 。而吴国 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 。文帝十六年(前164年), 分齐为六国……又迁淮南王喜于城阳,而分淮南为三国 。景帝时,分梁为五,分故齐为七,淮南分三。同时,又广立亲子为王,如封皇子德为河间王、余为淮阳王、非为汝南王等。

——摘编自汤其领《西汉郡国并行论》

材料二
东汉末年以来,郡不设都尉,以太守兼之。晋代以后,太守以不加将军号为耻辱,梁朝和陈朝的太守也加 都督 ,兼领军权。西晋形成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的局面。《北齐书》说, 魏自孝昌之季,禄去公室,政出多门。豪家大族,鸠率乡部,托迹勤王,规自署置 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 ,南北朝设县,皆在千数百以上。

——摘编自邝士元《中国经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汉景帝改革封国制的内容,并分析上述改革实施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汉代、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谈谈你的认识。(2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朝中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因战乱中断——整体渐趋衰落。当时中外交往和通商已经全方位化,尤其是海路与草原交通都已大有发展,所以外贸的总体活跃程度是超过汉朝的。

——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贸易逆差(上)》

材料二

图3中国传统丝绸之路兴衰历史周期

——摘自周阳敏《一带一路深化专题研究:创新合作与融合发展

——传统丝绸之路兴衰历史周期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期以后陆上丝路渐趋衰落的原因。(6分)
(2)请选取材料二中丝绸之路任一兴盛时期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与经济、政治、战争或全球意识的联系。(8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法国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性建筑法案》,于1840年颁布,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文物保护的专门法律。1887年,法国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对历史及史前时期的建筑物等不动产、可移动文物(动产)、发掘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应规定,规定由教育美术部长编定纪念物;发现物由当地市长或乡长暂行保管,但要将保管措施上报给州长。1889年,法国又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施行法令》,并组建了一个主要由建筑师组成的古物保管委员会,负责法国文化遗产的调查、认定及保护工作。1906年,法国颁布了《历史文物建筑及具有艺术价值的自然景区保护法》,除建筑外,树木、瀑布、悬崖峭壁等极具艺术价值的自然景观,也被纳入法律保护范围之内。

——摘编自顾军《法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近代以来, 海外洋商不惜巨资,赴我内地购买古代碑版、石刻、图画、造像之类,运至本国度藏 查各国民政应行保存古迹事项,范围颇广……上自皇家,下迄草野,广如通都,辟在乡壤,咸有博物馆储藏品物,以为文明之观耀。而其保存通例,凡兵燹时,他国不得毁坏,毁坏者可责赔偿,著为万国公法。 1909年,民政部提出《保存古迹推广办法》,将文物古迹分门别类,并根据各类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调查和保护措施,或设法原地保护,或创设博物馆分类储藏。另外,为加强文物保护,清政府还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对地方官员的文物保护工作实行职责追查制。

——摘编自李建《我国近代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法国文物保护的演进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法文物保护立法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保存古迹推广办法》颁布的历史背景。(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法文物保护立法的历史价值。(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地区

国家或地区

代表文章

的描述

东南亚

菲律宾

《苏禄屿总论》

与婆罗洲芒佳虱民,结友为海贼,除非吕宋

总督无人管束之,生性懒惰,坐吃山空

印尼苏门答腊地区

《苏门答刺大州屿等总论》

各省皆有回民居住,由来久矣,强悍刁蛮,肆

为不法

泰国

《暹罗国志略》

释氏异端甚害民……佛教大率假灾祥祸福之事,以售其诞句无稽之谈,则诱取费财以图肥已

欧洲

西班牙

《吕宋岛等总论》

西班牙人,自西洋祖家来,管此地方菲律宾

吕宋岛,每每差臣为总督代治此屿等

南极洲

南极洲

《新考出在南方大洲》

夫大英及佛兰西等国多有船只到南北冰洋,为勘察新地

赞颂发现该新地的美国人勇敢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东西洋考》 地理 栏目对各国(各地区) 的描述的理解。(12分)(要求:论点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