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省黔南州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适用省份:贵州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6 浏览数:1120

一、选择题

1.

图③是史明辨同学拟办历史手抄报的素材,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图③

A.齐国管仲改革B.秦国商鞅变法C.北魏孝文帝改革D.北宋王安石变法

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汉朝B.隋朝C.元朝D.清朝

3.

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变化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了,人民革命的任务变化了,因此,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中的 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振兴中国耗尽毕生精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

A.师夷长技B.维新变法C.三民主义D.实业救国

5.

新文化运动时,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民国九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民国九年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12年B.1915年C.1918年D.1920年

6.

图④是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重要历史事件(部分)”的时间轴。其中▲处应为(  )


图④

A.遵义会议B.飞夺泸定桥C.翻越夹金山D.吴起镇会师

7.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涌现出30多万英雄功臣。其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歼敌制胜的英雄是(  )

A.赵登禹B.佟麟阁C.董存瑞D.黄继光

8.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特区 等关键词可用于学习(  )

A.开国大典B.祖国统一C.改革开放D.钢铁长城

9.

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出现在这里,为人类留下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的文明古国是(  )

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中国

10.

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公布改革内容B.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凡尔登条约》
C.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 最美好的花朵 D.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11.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材料反映了十月革命的(  )

A.背景B.目的C.过程D.意义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也是一场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

A.珍珠港事件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C.雅尔塔会议D.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填空题

13.

(1)【繁荣开放·治世局面】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开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2)【开天辟地·焕然一新】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重点建设·稳步前进】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它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地跨三洲·文明使者】图⑤反映的8世纪中期版图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是▲。


图⑤

(5)【维护和平·放眼世界】1945年10月成立的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首要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三、综合题

14.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历慎思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8分)
活动一  【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图⑥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1)图⑥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处。(填写图⑥中字母即可,2分)
活动二  【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约有一万余处。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

图⑦


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图⑧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江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图⑨

(2)将活动二中图⑦、图⑧、图⑨的考古发现与推论进行连线。(3分)

考古发现

推论

推论1: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等。

推论2: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等。

推论3:出现了人工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等。

活动三  【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襄汾,距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

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刻画符号的陶壶。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

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

(3)说出活动三中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3分),并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1分)。
(4)综上所述,请你为历慎思同学的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1分)

四、材料题

15.

中国和合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一种兼容兼顾,从整体看待事物的思维。其根本在于和谐、和平、合一、大同,彰显的是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智慧和精神价值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李冰治水

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方面的创举,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利用自然规律办事的天人合一之作。

唐蕃和亲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通过这次联姻,唐蕃交往日趋频繁,更加广泛。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郑和下西洋

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国本有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品质,以相互尊重,相互保存,相互支持完成长久之和。

——选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

材料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求同存异的方针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一带一路建设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整理自《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选自《习近平著作选读》

(1)将材料一的史实与下列观点相对应。(填写史实即可,3分)
和合 民族交融 中的体现是:__________
和合 对外交往 中的体现是:__________
和合 人与自然 中的体现是: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任选一个主题对 和合 智慧的体现加以说明。(示例除外,4分)
示例: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而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3)综上所述,说出我们在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取得成功的启示。(3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一种全球性商品的兴起——棉花
①早期棉花的种植和织造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
②1492年,哥伦布在美洲登陆,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强占了大量土地,使得美洲棉花的大规模单一种植成为可能。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欧洲人直接接触到了印度棉纺织产品,不再依赖中间商。
③15世纪末,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全球贸易逐渐形成。
④16世纪末,英国打败西班牙 无敌舰队 ,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17世纪末,英国打败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
⑤英国成为世界棉纺织品贸易中心,棉纺织工业丰厚的利润大大刺激了资本家的热情。

——整理自《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


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


1785
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英国1780—1830年棉纺织业技术变革

时间

每纺织100磅棉花的工作时间小时

1780

100

1795

15

1830

7

材料三

国家或地区

 

英国

1833—1850年英国棉纺织工厂雇佣妇女和儿童现象极为普遍,大批妇女与儿童被致于工业资本的剥削之下。在工厂里,恶劣的条件、高强度的工作导致伤残或死亡等工伤事故常常发生。

印度

1813—1844年印度输往英国的原棉由4100吨上升到40000吨,增加近10倍;

1813—1835年英国布进入印度的数量由9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英国通过不平等交换无穷无尽地榨取印度财富。

非洲

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非洲的奴隶贸易达到最高峰,年均输入美洲的奴隶高达13.5万。整个19世纪从非洲被运走的奴隶约400万。

美国

1800—1850年美国南部蓄奴州的棉花年产值增加近20倍,向英国提供的廉价原棉每年增加12%。英国对棉花的需求进一步刺激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美国南北方不同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

——整理自《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殖民主义史:非洲卷》等

(1)将材料一的史实与以下观点相对应。(填写序号即可,3分)英国成为世界棉纺织品贸易中心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棉纺织业生产效率的发展趋势,并说出造成这一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到19世纪中期以棉花为主的全球贸易对英国、印度、非洲和美国的历史影响。(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