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活动是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公元8—10世纪,阿拉伯帝国的翻译运动波澜壮阔、史无前例,极大地推动了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繁荣。
表2是这次翻译运动的部分情况:
领域
|
翻译家
|
代表作
|
哲学
|
侯奈因
|
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物理学》
|
文学
|
海什雅里
|
依据波斯、埃及、印度和中国等国的故事,整理出《一千零一夜》
|
历史
|
马苏第
|
编年史《中书》 |
数学
|
法萨利
|
将印度的数字及数字体系译成阿拉伯文
|
医学
|
拉齐斯
|
《医学集成》(集当时古希腊、印度和中东的全部医药知识)
|
表2
——摘编自丁瑞忠《试论阿拉伯帝国的翻译运动》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开始筹建京师同文馆译书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等机构从事大规模翻译活动。徐寿1868年在江南制造总局主持译书工作,前后译书17部约280万余字,所印书籍涉及经济、军事、物理、化学、医学等领域……甲午战争之后,翻译活动迎来新的高潮,逐步走向民间,形成了近代晚期新兴的翻译群体。他们都怀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有海外留学或驻外经历,对西方政治、经济、法律等有深入的了解,例如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标准,确立了翻译作品的真实性、严谨性和可读性。他在所译作品中都有序言,介绍翻译本书的目的,同时对书中旨意进行阐述。
——摘编自史日丽《近代翻译活动的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翻译活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