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55

一、单选题

1.

距今4300年左右,由于洪水频发,稻田沦为沼泽,盛极一时的良渚文化衰落。与之相对应的是,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多样的地形条件和粟黍稻豆等构成的农作物种植系统,使该区域的文明进程得到进一步发展。据此可知(  )

A.自然环境决定了人类文明史B.食物生产影响人类文明进程C.物种多样与否左右文明演进D.中华文明具有生生不息特征

2.

西周时期,周人称自己发祥的 西土 禹绩 区夏 。《尚书》对此记载道: 西土,谓岐、镐。言文王始造我区域于区夏,于我一二友邦,以修治我西土。 周人此举(  )

A.促使王权与族权有效结合B.导致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C.利于维系天下共主的地位D.推动了华夏认同观念的普及

3.

春秋时,管仲回答齐桓公称霸举措时说: 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则)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 战国时,商鞅变法规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这表明(  )

A.冶铁技术推动生产工具的进步B.统治阶层努力适应时代大变革C.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D.一夫一妻的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4.

有学者认为,在重身份的社会中,贵族家庭不用担心子孙后代的前途命运,无须担心子孙贤能、努力与否。而在重能力的社会中,一个科举成功的人却需要考虑如何将子孙培养成才,以避免家道衰落。该学者意在说明(  )

A.时代变化促进选官制度调整B.量能授官彰显公平公正原则C.官僚政治较贵族政治更优越D.用人机制影响社会价值取向

5.

乾隆十六年徽州大灾,饥民待哺,歙县商人方祈宣 于乡里倡为赈恤,又捐惠济仓穀至白金三千两 。乾隆二十年,“(苏)州人大饥且疫,死者枕藉于道,而郊野间尤甚。君(徽州商人汪士荣)大输金为助,得棺者以千计,即买地葬之,岁以为常 。这反映了(  )

A.徽商 兼济天下 的胸怀B.商帮主导地方的公共事务C.徽商逐名追利的投机心理D.清中期国家治理陷入困境

6.

表1近代福州社会风俗演化

时间

饮食

服饰

出行方式

近代以前

大米为主

长衫马褂

轿子、马车、船只

近代以来

大米及面条、馒头、面

包、蛋糕等面食

西服、皮鞋、领带、洋

汽车、卡车、摩托车

表1说明(  )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B.福建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风俗演化是历史变革的缩影D.晚清社会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7.

河南赊旗镇作为南北水陆交通枢纽,乾嘉年间,全镇有72道街,大小店铺400多家,镇内 笙歌盈衢 。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后,大量商人搬迁至铁路沿线的汉口、郑州等城市。20年后,赊旗镇已沦为满是尘土的小市镇。这说明近代交通变革(  )

A.改变了城市布局B.整合了物流运输C.缩短了通行时间D.扩大了生活半径

8.

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时曾说: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 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这一思想(  )

A.助力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B.扭转了社会追逐升官发财风气C.推动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多元发展D.延续了京师大学堂的办学宗旨

9.

清朝前中期继承了明朝对海外华人的政策,把华侨视为 弃民 。1877年清政府与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并设领事馆保护古巴华工。清政府这一转变(  )

A.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体现了外交近代化理念C.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D.表明国家开始关注民生

10.

表2

1978—2017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

年份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率

第一产业占比

第二产业占比

第三产业占比

1978

27.7

47.7

24.6

12.30

1982

32.8

44.6

22.6

9

1993

19.3

43.1

34.5

13.40

2008

10.3

46.9

42.8

9.00

2017

7.9

40.5

51.6

6.90

对表2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说明产业结构升级B.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优化,解决了就业问题
C.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第一产业比重D.90年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推动经济增长

11.

图1为距今4000年前的苏美尔人圆简印章,印章周身刻有图案、文字,使用时只需在泥板上反复滚动,如今在一些遗存的法律合同、条约和信件上都已发现此类印痕。该印章可以用来研究苏美尔人(  )

图1

A.世界领先的雕刻技术B.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C.人际交往的契约意识D.记录算法的象形文字

12.

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在谈到对待暴政和反抗暴君的方法时说: 在一个社会有权为自身推选统治者的情况下,如果那个社会废黜它所选出的国王,或因他滥用权力行使暴政而限制他的权力,那就不能算是违反正义。 这说明他(  )

A.弘扬了卢梭人民主权的思想B.希望基督教与王权和谐相处C.倡导人文主义提升人的地位D.认为实现正义必须符合程序

13.

图2为法国漫画《拿破仑的头,蛇的身体》,漫画还附有作者的注解: 这是条非洲的巨蛇,身下是他的军队。在法国,他把自己的真身掩盖了起来。这种怪物生来就没有血和眼泪 。该漫画意在(  )

图2

A.谴责对外战争给法国带来灾难B.说明法国大革命赢得非洲支持C.宣扬欧洲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D.揭露资产阶级统治具有欺骗性

14.

拉美独立后,各国的地主们宁愿在欧洲的赌场里倾家荡产,也不愿购买农业机器和现代设备。阿根廷牛羊饲养业大王们对于修筑急需的铁路消极怠工,反对建立肉类包装工业,而这些本可以使他们一夜暴富。这说明拉美当时(  )

A.亟须启蒙思想以开启民智B.传统生产方式阻碍了现代化进程C.向往欧美奢靡享乐的风气D.通过发展单一农业抵御西方侵略

15.

1913年福特汽车率先使用自动流水线,将制造一辆汽车的时间从12.5个小时降到1925年的10秒钟。1914年,一位工人的妻子写信给福特说: 你的传送带比奴隶主的皮鞭还厉害 。这反映了(  )

A.流水线优化了产业结构B.汽车生产带来社会危机C.机器生产激化阶级矛盾D.管理创新是把 双刃剑

16.

图3为1990年以来世界难民和寻求庇护者流向分布情况,这反映了(  )

图3

A.中低收入经济体是难民主要输出国B.新世纪以来国际政治局势剧烈动荡C.高收入经济体缺乏吸纳难民的能力D.中等收入经济体接纳了大部分难民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汉代统治者重视编写蒙学读本,编者多为知名儒者、才高博学之人,如司马相如、班固等都曾编撰过蒙学教材。编者充分考虑到了初学儿童的接受、理解能力,大多数读本篇幅短小、句式整齐,多以韵文形式出现,便于儿童诵读记忆。编者还考虑到儿童的兴趣爱好,如识字读本《急就篇》,在让学童认识生字的同时,还教给学童姓氏名字、服器百物名称等知识。《急就篇》姓名中还体现了时代特色,如 桓贤良、程忠信、樊爱君、崔孝让

——摘编自贺科伟《汉代蒙学识字读本出版及其特点浅述》

材料二
表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真正意义的教科书——《最新国文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04年出版,初等小学教科书,共10册)的部分课文选编:

表3

篇名

内容

第四册二十三课

中国

我中国居亚洲之东。五千年前文化已开。地球最有名之古国也。吾既为中国之人,安可不爱中国。

第六册二十课

汽机

英人瓦特,少时见壶中蒸汽,怪之,镇坐炉旁,以求其故,久之大悟,乃创汽机。

第九册二课

政体

国家之事,谓之政。政有三权。曰立法,曰行政,曰司法。

第九册三课

法兰西

法兰西,欧洲之望国也。文物制度,灿然具备。各邦多取法焉。其民性刚而轻。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蒙学教材编写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一、二,归纳清末蒙学教材相较汉朝呈现出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蒙学教育的社会功能。(2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03年,上海商人游说时任两广总督岑春煊创办自来水。1904年,岑春煊奏请清廷, 欲敕二端(敕火、卫生),非速办自来水不可 。申请获批后,岑春煊从官饷中拨出白银六十万两,再由上海商人集资六十万两,于1905年成立自来水公司。鉴于缺乏给水技术经验,公司花高价聘请外国工师,订购机器设备。1909年水厂正式向市区供水。

——摘编自王德海《政府接管前后的广州自来水公司(1905—1938)》

材料二
作为城市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自来水事业早期发展却步履缓慢。与上海要排队或 走后门 报装不同,广州居民报装者并不多。当时还没有出现抽水马桶等设备,导致居民的用水量不会大增,广州也缺乏用水量较大的近代工业。广州曲折狭窄的街道,给铺设自来水管的工程带来一定的困难。长期以来,中国城市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公共事业,污水处理、疫病防治,多由社会力量负责。自来水曾一度因为有伤风化而被广州市民拒绝。

——摘编自谭慧施《晚清民国时期广州自来水事业与城市近代化》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 广州自来水公司成功创办的路径。(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自来水事业早期发展缓慢的原因,并说明广州自来水事业发展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4

2008

世贸组织持续近7年的多哈回合谈判,终因美国在发展中成员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上拒绝让步而再次陷入破裂。

2010

美国开始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谈判,它不仅把中国排除在外,还力图掏空东盟等亚洲区域合作组织,使它们边缘化和分裂。

2013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对话,建立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

2015

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的成立,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017

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原则,对多国发起贸易战。

2017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宣布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2022

中国政府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体现了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的决心。

从表4中提取信息,围绕 中国与全球治理 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为了更好的侵略印度,1813年,英印当局在印度传播基督教,以图从文化心理上铲除印度人安身立命的根基,这遭到印度教徒的激烈抵制。1818年,印度总督取消了出版预审制度,只要不对政府提出批评,可以自由办报。大量报纸的出现对传播西方思想起了重要作用。英国还在印度推行英式教育,建立文官制度,规定殖民地官员的选拔必须通过英语考试,这有助于培养具有西方思维的亲英土著人。殖民者还引进了现代的司法系统和政治体制。这一切极大地破坏了印度社会结构,推动了阶级的分化。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材料二
冷战后,鉴于文化渗透的巨大潜力,西方国家间加强协调,逐渐使文化渗透成为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一种全球战略。西方国家通过非政府组织向目标国普通人群展开渗透。渗透手段也不同于以往,它以各种极具隐蔽性和欺骗性的方式进行。当今文化渗透已经形成包括话语权争夺、精英培植和宗教蔓延等在内的多层次文化渗透体系。西方国家通过文化渗透的途径,推行文化霸权,严重威胁着其他国家的文化安全。

——摘编自姚金艳《全球化时代西方文化渗透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文化侵略印度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印度的影响。(8分)
(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后西方国家实施文化渗透的策略;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中国应对西方文化渗透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