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江苏省徐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抽测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437

一、单选题

1.

在夏墟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4件牙璋。牙璋是代表等级身份的重要礼器,扉牙龙形,长约50厘米。其后,在晚于二里头的湖北、湖南、广东、福建、香港、四川等地区夏商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同一风格的牙璋。这表明(  )

A.夏朝政治势力已达华南地区B.中原文明领先周边文明C.夏商时期已经出现长途贸易D.文明发展呈现文化认同

2.

据《后汉书》记载,纸由东汉蔡伦初创。但在一些西汉遗址出土了纸,如:新疆罗布淖尔地区的纸、甘肃天水放马滩的纸、灞桥纸等,这些纸张的出土让人们对蔡伦初创造纸术产生了怀疑。这说明(  )

A.考古发掘丰富历史研究B.纸在西汉成为主要书写材料C.历史研究难以形成定论D.纸由蔡伦初创属于虚构历史

3.

2000年,西安发现一座6世纪前后来自中亚粟特人的墓葬。墓中出土的图像绘有中原的排箫、西域的箜篌、琵琶等乐器,以及中亚风格胡腾舞形象。这一发现可以用来印证(  )

A.隋唐时期政府外交活动频繁B.少数民族汉化趋势愈发明显C.丝绸之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D.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4.

宋朝对民间神祇进行管理,一方面对民间神祇实行位阶赐额加封制度,将部分民间祠祀合法化,并编修祀典,纳入官方祀典体系;另一方面禁止祭祀邪淫之神。这反映了宋代(  )

A.礼法并用维护封建统治B.注重正俗导民强化基层管理C.规范礼仪清除社会陋习D.宣扬封建迷信实行愚民政策

5.

表一为清代部分时期财政收入统计(单位:万两)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表一

A.关税逐渐成为清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B.繁重的苛捐杂税造成社会矛盾的激化C.田赋比重下降折射出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关税收入增加缘于被迫开放了通商口岸

6.

1905年,日俄两国以中国东北为战场进行了初次争锋。沙俄驻华公使雷萨尔称,已命令官员, 将在所辖各地旅住各国官民之身命财产尽力保护,与平常无异 ;日本也表示: 清国官民除与战事实有关系外,日本军队于其身命财产必当十分尊重保护。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日俄两国严重侵犯中国主权B.日俄两国竭力争取中国支持C.清朝政府立场决定战争结果D.中国东北地区民族主义觉醒

7.

北洋政府颁布的《颁定教育要旨》指出: 国之强,强于民,民之强,强于身,民之何以强,强于尚武。进行国民教育者,体育与德智育并重 。该要旨(  )

A.找到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B.确立了体育立国的基本国策C.打造了体育强国的国际形象D.丰富了国民教育的人文内涵

8.

标语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某一特定的含义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图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布的部分标语,这些标语旨在(  )

(1)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2)大户大出,小户小出,贫户不出!

(3)开展民兵爆炸运动,打击敌伪蚕食破坏!

图一

A.推动国民革命B.消灭地主阶级C.适应民族战争D.推翻美蒋统治

9.

图二是著名艺术家石鲁于1952年创作的年画《幸福婚姻》。该画反映了(  )

A.婚姻自主获得普遍认同B.农村社会风尚发生改变C.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D.农业改造热情空前高涨

1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核心内容是 让利 松绑 ,即通过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保护人民公社、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加快农业的发展。 让利 松绑 有利于(  )

A.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B.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C.推动土地所有权变革D.消除人民公社体制弊端

11.

表二是近几年我国新列入的世界文化遗产,至今,中国已经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8项。这些世界文化遗产的共同价值在于它们能够(  )

年份

地点

项目

2016

广西崇左

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2017

福建厦门

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

2019

浙江杭州

良渚古城遗址

2021

福建泉州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表二

A.代表中国独特的自然景观B.体现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C.展现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D.成为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标志

12.

中国在外交上坚持同各国保持友好关系,在地区矛盾上不选边站队,不拉偏架,力主劝和促谈。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斡旋下,长期存在矛盾冲突的沙特伊朗两国宣布同意恢复外交关系,中国赢得国际社会盛赞。中国之所以获得沙伊两国信赖,源于中国外交(  )

A.秉承公平正义B.坚持互惠互利C.提倡合作共享D.遵循发展理念

13.

在古希腊,众神几乎都有自己的神庙。古罗马人则建立了万神庙,把众神集中起来供奉。在万神殿中,既能看到主神朱庇特(即希腊主神宙斯)的神殿,也能看到女神维纳斯(即希腊女神阿佛洛狄特)等神的神殿。这反映了文明的(  )

A.争辉斗艳B.融合互鉴C.继承发展D.侵夺吞噬

14.

公元9世纪,柬埔寨建造了印度教形式的寺庙,而寺庙并未供奉印度的湿婆等神,国王祖先石像高踞于寺庙主殿正中。公元11世纪,缅甸蒲甘王朝将佛教定为国教,然而缅甸佛教却是以当地原始宗教为核心的。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两种文明互相补充共同发展B.东南亚文明具有印度化特点C.东南亚文明较印度文明更先进D.东南亚改造印度文明维护统治

15.

1938年,美国国务院美洲司官员查里德·帕蒂向政府建言: 政治渗透带有强制接受的烙印,经济渗透被谴责为自私和强制,只有文化合作才意味着思想交流和无拘无束。 查里德·帕蒂的观点体现了(  )

A.文化共享的理念B.文化殖民的思想C.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D.全人类共同繁荣的愿望

16.

有学者指出,未来几年,高收入及中高收入国家将面临数亿的劳动力缺口,而世界新增的潜在劳动力将来自较贫困国家。学者因此建议较富裕国家的用工需求应与较贫困国家的就业需求相结合,使各国都从中受益。这一建议的实施将有利于(  )

A.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B.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C.打破现有劳动力市场结构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汉代统治者吸取秦 急法不赦 而国家速亡的教训,推行了一系列的赦免措施,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赦免体系。汉代赦免权取决于皇帝一人,即使已经被赦免,事后皇帝又可以各种理由废除赦免。同时王公贵族拥有赦免的特权,高级官吏也享有一定的免罪权。赦免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正月到六月,如明帝中元二年,因 方春戒节,人以耕桑 颁布赦令,允许 天下亡命殊死以下,听得赎论 。对特殊群体,统治者也给予一定的照顾, 男子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妇人从坐者,自非不道,诏所名捕,皆不得系。

——摘编自孙雪《儒学与汉代赦免制度研究》

材料二
唐代赦免制度的设计相对其它朝代更加成熟。统治者吸取了以前朝代赦免制度的精华,并把赦免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固定下来,还为之设定特定的仪式。对于赦免之人,不仅允许罪犯自新,而且在赦书中要求相关有司不得对其进行刁难。唐代赦免制度中宽宥仁慈的民本思想以及与之合法化的表现形式,同现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理念殊途同归。

——摘编自刘艳丽《唐代赦免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赦免制度实行的原因及特点。(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赦免制度成熟的表现,说明实行赦免制度的现实意义。(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宋元时期,中国海外移民渐渐增多,在东南亚初步形成有规模的海外华人社群。明代中期以后,早期的海外华人社会逐渐形成,奠定了中国海外华人分布的基本格局,即以东南亚各国为主要中心。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移民,发生在1840~1949年之间。这一时期的华人移民,数量远远超过前代,分布也比前代广泛得多。

——摘编自劳焕强《小议近代中国移民政策与西方殖民政策的差异及其原因》

材料二
在殖民者侵入印尼之前,华人已和当地社会和群体融入在一起,并未产生 中国人 意识。荷兰殖民者将殖民地分成不同的人口群体,如 欧洲人 外国东方人 本地人 ,再在人口群体下划分出不同的种族,如中国人、印度人、日本人等。这样,一个被动建构的 中国人 种族群体在荷属东印度殖民地就变得极为突出和鲜明,这种被动的种族身份与意识也为华人移民将自身利益追求与印尼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他们认同印尼并作为印尼族群一员的民族意识觉醒起到了推动作用。

——摘编自杨汉佳《印尼华族的形成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海外移民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1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殖民时代印尼华人民族意识的变化及影响。(4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1872年,文部省颁布《学制》,模仿法国等先进国家的学区制度,将全国统一划分为八个大学区,一个大学区涵盖了32个中学区,一个中学区又涵盖210个小学区。明治政府提倡每个国民都应掌握一定知识以扩大生产,不断普及小学基础教育,连带推进男女平等教育、女子教育、专科教育、师范教育,形成了教育发展体系的雏形,但另一面也潜移默化地宣扬了忠君爱国的军国主义理念。

——摘编自金煜《论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国家主导型教育》

材料二
在洋务派的倡导和推动下,从1862年设立京师同文馆开始,清政府在30余年的时间里,举办了外国语、军事、技术实业等类型的洋务学堂约30所,教学内容以 西文 西艺 为主,教学方法和形式均不同于传统封建学校。与此同时,清政府还组织实施了几次较大规模的留学教育计划,其中不少留学生成为清末民初活跃在诸多领域的风云人物。洋务教育将魏源等人 师夷长技 的思想付诸实践,使中国教育由以民族文化为中心的封闭型向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开放型转变。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校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学校教育改革的原因及作用。
(7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三

图三是关于 一带一路 的宣传画。请提取图中有效信息,拟定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