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需要运用大量史料,甄别和使用不同类型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遗迹寻史】
材料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设计精心。设计的鱼嘴,作为分水坝将岷江之水一分为二,外江排洪,内江灌溉;在内江引水入渠,灌溉农田;建飞沙堰作为滚水坝,使得汛期内江之水排入外江,并起到冲刷泥沙的作用。
都江堰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都江堰由谁主持修建并分析修建都江堰的意义。
【诗图佐史】
材料二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唐)王建《凉州行》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交流的特点。
【考古探史】
材料三 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米,宽9.15米,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用木木板隔开,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腻密,形成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材、木牌、铜钱、陶瓷器、竹木器等。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船作为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南宋经济领域的哪些现象。
【图像证史】
材料四 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甘薯自明中期经菲律宾传入中国后,先在广东、福建种植,其后传入周边省份。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在南方传播,清嘉庆后已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甘薯
“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玉米
“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
《盛世滋生图》(局部) 画面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
——以上文献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经济发展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