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山东省威海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5+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9 浏览数:353

一、单选题

1.

据考古研究,发源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玉器的雕刻和装饰技术十分先进,其装饰技法在商周时期的玉器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夏商周时期流行的镶嵌玉技术,也源于良渚文化。这说明(  )

A.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B.华夏认同深入人心C.良渚文化已经具备国家形态D.南北文化存在交流

2.

荀子主张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治理),夫是谓能参(与天地相配合)”。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

A.尊法敬天B.制天命而用之C.崇德重法D.五行 相生相胜

3.

图1是中国古代某时期人口密度情况。据此判断,该时期是(  )

图1

A.东汉永和五年B.唐朝天宝元年C.北宋靖康二年D.明朝洪武二十六年

4.

关于迁都问题,孝文帝认为洛阳乃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其心腹大臣拓跋澄也表示 伊洛中区,均为天下所据 。据此可知,北魏迁都洛阳(  )

A.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B.强化了政权的正统性C.开启了政权的汉化进程D.争取到汉族地主支持

5.

表1是唐代部分官员出身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

表1

 阶层

群体

士族

小姓

寒素

朝廷品官

66.2%

12.3%

21.5%

司法官

大理寺卿

69.84%

11.11%

19.05%

刑部侍郎

93.48%

6.52%

0.00%

刑部尚书

95.90%

3.28%

0.82%

A.官僚集团的腐败B.九品中正制一直延续C.科举制度的缺陷D.士族政治仍具影响力

6.

图2为北周时期鎏金银胡瓶,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具有波斯风格。图3为唐代凤头壶,工匠们把胡瓶的口沿、流、盖作成凤首,将手柄刻上龙首等中国人喜爱的纹样。这反映了(  )

A.佛教中国化的趋势不断加强B.中华文化因包容而发展C.民族交融推动唐代文化进步D.西域文化因交流而盛行

7.

在王守仁看来,伦理纲常是人们心中所固有的、先验的 良知 ,要把心中固有的 良知 施诸行事,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地为善去恶。该思想意在(  )

A.重建儒学价值体系B.维护封建伦理秩序C.巩固儒学主导地位D.致良知以达圣贤之道

8.

图4为西汉、唐代及元代汉中地区行政区划情况。这表明元代(  )

图4

A.地方行政层级简化B.地方管理强化C.行省官员权力增加D.统治区域扩大

9.

清代,全国书院数量有4000多所。其中,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分别占全国的21%、34%及20%;西南地区及台湾岛也修建了大量书院,新疆、黑龙江地区也首次出现了 点状 分布的书院。这一特点(  )

A.是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结果B.反映了清代教育的均衡发展C.与政治经济的变化基本相符D.得益于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

10.

鸦片战争后,魏源从 三个方面论述了海防之策, 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 以夷攻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 听互市各国以款夷 。这表明魏源(  )

A.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B.积极倡导实业救国C.继承了经世致用思想D.大力推进洋务运动

11.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中指出 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务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原理,以为智育之原本 。据此可知,梁启超旨在(  )

A.批判传统文化B.推行维新变法C.发起民主革命D.推动思想启蒙

12.

这次会议认为, 当以扩大国民党之组织及矫正其政治观念为首要工作,促其做反帝国主义的宣传及行动。……向工人开展宣传要使用口语,求其通俗化,……向农民开展宣传,材料要取之于农民生活 。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

A.适应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B.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C.促进了苏维埃政权的壮大D.标志着革命新道路的形成

13.

图5为中国近代的一幅漫画。它最有可能出现于(  )

图5

A.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北伐战争时期

14.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中提出:“……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红军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钳制和相机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 这次会议召开于(  )

图6

A.①B.②C.③D.④

15.

表2是对1912—1939年中国近代报刊文章标题、正文中使用 中华民族 的次数统计情况。这表明该时期(  )

表2

时间

次数

每年平均次数

1912—1918

45

6

1919—1930

1481

123

1931—1939

4734

526(其中1936年后都在500多次以上

A.新三民主义得到贯彻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壮大C.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D.近代民族国家观念不断加深

16.

图7为创作于建国初期的年画。该年画旨在说明(  )

图7

A.女性成为国家建设重要力量B.社会主义农村的新风貌C.农民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拥护D.社会制度变革影响深远

17.

1954年8月,毛泽东在会见英国前首相艾德礼时,强调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并提出 中国、苏联、英国和其他各大国都靠拢些,也包括美国在内 。毛泽东这一认识(  )

A.立足于国内建设的需要B.调整了 一边倒 政策C.标志着外交政策的成熟D.践行了 求同存异 方针

18.

表3是新中国部分年份沿海与内地基本建设投资所占比重情况(注:由于全国统计购置的机车车辆、船舶、飞机等投资,未划到地区内,因此沿海与内地投资比重之和小于100%)。该表中内地投资占比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

表3

时间

19581962

19631965

19661970

沿海

38.4

34.9

26.9

内地

56.0

58.3

64.7

A.一五 计划的影响B.八字方针的实施C.三线建设的开展D.工业布局的改变

19.

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刊登了蓝天牙膏广告,该行为引领了媒体刊登商业广告的风潮。这一年,一批报道国内广告业复兴进展的文章相继出现。据此可知(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建立C.企业的市场意识有所增强D.媒体行业率先进行改革

20.

据考证,苏美尔城邦时期,各邦统治者均以自己的城邦命名。至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113—2008年)时期,国王号称 天下四方之王 ,并被刻绘成国家的灌溉者。据此可知,乌尔第三王朝(  )

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B.实现两河流域的首次统一C.农耕文明高度发达D.君权神授思想进一步发展

21.

表4为托勒密王朝前期亚历山大城图书馆三位馆长的简介。据此可知,亚历山大城图书馆(  )

表4

姓名

简介

德米特利乌斯

亚里士多德的弟子,政治家、演说家、学者,著述包括历史、修辞、文学批评等

芝诺德图斯

语法学家、文体批评家,是第一位校订荷马史诗的人,编纂了希腊辞典

埃拉托色尼

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诗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测量地球周长的人

A.民主自由氛围日益浓厚B.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文化交流的序幕C.公众服务职能不断强化D.有利于地中海世界文化中心的转移

22.

1766年,美国第一部诗体悲剧《安息王子》在费城上演。该剧套用英国王政复辟时期古典悲剧的模式,讨论了当时北美殖民地时期自由民主和反独裁统治的政治主题。据此可知,该剧(  )

A.抨击了英国的君主专制B.得益于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C.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色彩D.有助于民众民族意识的成长

23.

12世纪,翻译阿拉伯文献的运动兴起。学者杰拉德在西班牙用拉丁文翻译了阿拉伯文献中保存的托勒密、亚里士多德、希波克拉底等人的部分著作。杰拉德的翻译活动(  )

A.为近代欧洲学术复兴奠定了基础B.巩固了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桥梁地位C.受新兴民族国家王权强化的影响D.反映了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24.

图8反映的是(  )

图8

A.匈奴人迁徙路线B.丝绸之路开辟C.印欧人迁徙路线D.张骞出使西域

25.

据统计,1990年全球国际移民数量为1.53亿,而这一数字在2019年增至2.72亿。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

A.发达国家对劳动力需求增加B.国际经济中心转移趋势明显C.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D.两极格局结束难民问题加剧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中国世界遗产总体分布情况(截止到2019年)

图9

——摘编自王昕、韦杰《中国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原因。(12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与秦、汉、隋、唐的统一相随并来的,是中国之富强,而这一个统一却始终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这是宋代统一特殊的新姿态。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1940年)

在两宋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之一。宋代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摘编自邓小南《宋代历史再认识》(2006年)

材料二
清明节的开封城是很热闹的,如斗鸡、荡秋千、踢球、赛龙舟等娱乐活动。……张择端在表现北宋后期商业繁荣的背后,还揭示出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如惊马闯闹市、船桥险情、官员争道、酗酒成风,占道经营,消防、城防缺失等,总合起来构成了北宋后期的社会危机。

——摘编自余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揭秘》

(1)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一中两位学者的观点。(7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1年前)

图10

材料二
中国先进分子之所以大张旗鼓传播马克思主义,正是看中了马克思主义能够彻底满足中国革命的需要。李大钊指出: 自俄国革命以来, 马克思主义 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 远在法国的蔡和森致信毛泽东说: 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缔,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

——摘编自陈晨、徐方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1年前)”作出合理解释。(12分)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黑格尔说过: 东方世界是希腊世界的基础。 古希腊很多知名学者都曾深入过东方地区,如在地中海及黑海沿岸长期游历的希罗多德就大量地介绍过东方波斯和埃及等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科学文化,对古希腊人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作用。柏拉图漫游了埃及、北非等地区,对各种的政治制度和学派思想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人地矛盾,希腊人不断地将定居范围扩大,这也加剧了与东方世界的接触。在此过程中,两河流域的天文仪器也为希腊人所引进,希腊人借用腓尼基文字创造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包含辅音和元音的字母表。

——据孙鹏辉《东方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世界上其它地区的文化,几乎都是由本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的,并最终形成了具有该地区特色的民族文化。然而,15世纪末以来, 大门敞开 的拉丁美洲,其文化不再只是印第安文化,而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殖民者的欧洲基督教文化以及被奴役的另一部分人的文化——非洲黑人文化。随着自身的发展,拉美开始主动接纳外来文化。如同亚洲国家的贸易和其它联系,使得拉美的城市建筑以至文学作品中出现了某些东方文化的格调。但在拉美很难找到一个知识阶层作为拉美文化的代表。因而,在拉丁美洲的文化历史上,似乎从未出现过文化领域内的发展新浪潮。

——据赵虹《拉丁美洲混合文化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黑格尔认识的理解。(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拉美文化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