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山东省枣庄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5+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335

一、单选题

1.

齐国管仲变法中,按照地形将人口划分为由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建立了统一的税收体系,还实施了主动型的经济政策,如力图控制市价(平准)、规定度量衡和鼓励发展贸易等。由此可知,齐国(  )

A.建立起完备的税收系统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实行工商业的官府垄断D.加强中央统治提升国力

2.

图1为中国古代农牧界线变迁图。导致这一变迁的主导因素是(  )

A.政治经济重心转移B.政府重视经略边疆C.汉匈经济文化交流D.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3.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伦理以善事父母为孝;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普遍认为僧侣离亲出家可通过传教修道以荣宗耀祖,还可为祖先祈福,并不违背孝道。这说明当时(  )

A.儒学地位日益衰微B.佛教思想广泛流传C.门第观念根深蒂固D.释道融合渐成主流

4.

唐代两税法实行 量出为入 原则,先预算国家财政支出的数额,再把总税额分摊给各个地方。它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税收标准,而是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征收。其意图是(  )

A.确保财政收入B.减轻地主负担C.消除地方割据D.强化人身控制

5.

图2所示,宋代投壶盛行,士大夫家中陈设常有投壶的壶与矢。吕大临在《礼记传》中写道: 投壶,射之细也。宴饮有射以乐宾。 司马光则认为 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 宋代投壶(  )

图2

A.反映了民族交流加强B.凸显了儒学价值取向C.体现了门第观念淡化D.折射出教育的平民化

6.

表1为史书所载宋代矿冶业发展状况

表1

徐州地区

徐州利国……冶各百余人,采矿伐炭,多饥寒亡命、强力鸷忍之民也

江西信州

铅山铜坑……故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

广东韶州

韶州四方之人,弃农亩、持兵器,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雇佣劳动日益普及B.小农经济出现衰退C.地方治安秩序紊乱D.社会经济活力增强

7.

明穆宗时期,内阁首辅高拱 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 ;神宗即位后, 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宦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 。这反映出当时(  )

A.君相矛盾凸显B.宦官专权现象出现C.内阁权势膨胀D.权力制约机制成熟

8.

著名经济史专家林文勋根据主要流通商品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秦汉 盐铁时代 唐宋 茶盐时代 明清 粮棉时代 几个不同的阶段。这一演变趋势本质上反映了(  )

A.雄厚商业资本不断聚集B.商品流通数量逐渐增多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D.全国性商贸网络的形成

9.

若运用图3研究清朝历史,可反映出当时(  )

A.对外贸易萎缩B.种植结构调整C.人地矛盾尖锐D.重农抑商强化

10.

表2为1838—1862年英国工业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对表中信息的解释合理的是(  )

表2

年度

数值单位:磅

1838—1842

882495

1843—1847

2090406

1848—1852

1664416

1853—1857

1738872

1858—1862

4127611

A.英国获得对华贸易特权B.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C.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D.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

11.

图4所示形势的出现与近代某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该条约是(  )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2.

20世纪初上海相继成立沪学会体育部、商业体操会等体育组织,其成员以工商店主、职员为主,还包括部分知识分子,经常进行器械体操、兵式操练等锻炼项目。当时社会舆论纷纷赞同,认为 体育者,竞争之利器,文明进步,随以判迟速者也 。这说明(  )

A.体育运动承载着时代的要求B.体育运动拥有广泛群众基础C.实业救国思想影响社会风尚D.清末新政重视体育事业发展

13.

《神州日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大型日报,图5为民国初期该报刊登的漫画《倒行逆施》(注:图中文字为: 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 ),该漫画(  )

A.反映了革命党人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描述了当时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情形C.体现了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名存实亡D.表达了国人捍卫民主共和政体的决心

14.

13世纪,蒙古西征使沉寂数百年的从意大利通往中国的贸易通道重新变得畅通且安全,此时的西欧国王、教会为了商税利益纷纷支持工商业城市的发展,为迁入城市的新市民提供庇护。这说明蒙古西征客观上(  )

A.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B.刺激了西欧文明的转型C.迫使西欧加强海上探险D.引发了大规模的城市化

15.

据有关资料,美国跨族婚姻从1970年的30万宗发展到2000年310万宗,在1990年人口普查时,有130万的美国白人因理不清他们的族裔血脉一直无法确切登记,干脆就填写 美利坚族裔 。这反映出美国(  )

A.族群融合的加速B.社会矛盾的缓和C.人口结构的改变D.婚姻观念的颠覆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唐代的驿道与馆驿分布

材料一

图6唐代陆路交通图

——蓝勇《中国历史地理》

材料二
唐代有六条陆路驿道,由此延伸出通往今朝鲜、日本、中亚和东南亚各国的国际性驿道, 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
材料三

表3唐代馆驿地区分布数量

地区划分

京都关内区

河陇碛西区

秦岭仇池区

山剑滇黔区

河东河北区

河南淮南区

合计

馆驿数量

107

63

73

122

64

65

494

京都关内区以长安与洛阳间馆驿为例,“(洛阳)在西京(长安)之东八百五十里 ,其间馆驿考订得三十四所,平均二十五里一所馆驿,远小于 凡三十里一驿 的标准。关内道、河东道王畿重地,馆驿分布最为密集,正如诗中所说 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 京畿以外以西北地区为例,伊州 东南取莫贺碛路至瓜州九百里。 仅置十驿,平均九十里一驿,远远超过了三十里一驿的标准,正如 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黄明建《唐代馆驿制度及分布特点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驿道及馆驿的分布状况。(6分)
(2)你认为唐代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布局驿道及馆驿?(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清代前期的城市化及其动力

材料一
材料二
清代前期的康乾盛世,开拓进取,政治清明,赢得了士人以及农民的支持。全国耕地由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752万余顷增加至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的900万余顷。18世纪时,番薯、玉米和花生等作物得到推广,经济作物如棉花、桑叶、甘蔗、烟草、茶叶、花卉,蔬菜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在著名产棉区长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棉花地占了耕地一半以上。

——材料一、二均摘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1683)九月初一日,康熙谕旨开放海禁,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清政府设立了闽、粤、江、浙四海关,各海关下又设置了众多的海关口岸,管辖范围包括对外贸易、国内沿海贸易和内河航运等。

——摘编自汪炜《试论清代前期四口通商的成因及其财政特点》

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15分)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的先行者王韬与西方汉学

材料一
王韬在19世纪50—90年代,不仅宣传西学,还参与了西方汉学家的翻译和交流工作。他协助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翻译完成了 中国经典 以及 东方圣典 英文版的工作。对于不理解的中国文献,理雅各是依据王韬的解读翻译成英文的。在此期间王韬还同其他汉学家有着深入交流。他不仅是19世纪西方汉学肇兴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共同建构者,也是此间西方汉学的一位重要评论者。他的观察评论是建立在比较明晰的 西方汉学 这一意识和认知基础之上的。王韬没有明确提出或直接使用 西方汉学 这一概念,相反,他更倾向于将这一时期的传教士汉学或西方汉学,视之为中国经学的外溢或欧洲化,而那些在欧洲从事经学翻译、研究及教学的西方人,亦因此而被称之为 西儒 。这两点亦构成了王韬对19世纪西方汉学体察与认知的两极。
材料二

理雅各翻译并出版的中国经典东方圣典如下:

中国经典部分

1861

中国经典:译文、批评及注释;第一卷:《论语》《大学》《中庸》;第二卷:《孟子》

1865

第三卷:《书经》第一部分,学术绪论;第三卷:《书经》第二部分,索引;第四卷:《诗经》国风,学术绪论

1871

第四卷:《诗经》,索引

1872

第五卷:《春秋》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学术绪论;第五卷:《春秋》襄公昭公定公哀公,附《左传》附录,索引

东方圣典部分

1882

《易经》

1885

《礼记川孝经》

1891

《书经诗经》宗教部分;《道德经》《庄子》《太上感应篇》

——整理自段怀清《王韬与19世纪西方汉学》

(1)王韬协助西方汉学家翻译工作时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6分)
(2)这一时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试着对其进行评价。(6分)

五、开放性试题

19.

历法与节日,体现的是社会或文化中的 时间制度 时间观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民国初期的历法和法定节日改革

民国政府是以现代民族国家的姿态出现于世人面前的,国家从历法和节令、日常和节日两方面实现与世界同步。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阴历与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中华民国建立后,为实现自己的现代性诉求,与世界接轨,废历改元,以西历为主,兼用传统的阴历。阴历在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里一直没有被真正废除过。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次出现由政府确立的纪念日,很多纪念日都对国家意识形态因素进行了强调,如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纪念日、国庆纪念日、国耻日等等,强调的是 国家 独立 现代化 ,南北统一纪念日等,强调的是 统一 ,黄花岗各志士殉国纪念日、国会开幕纪念日、恢复共和纪念日、云南倡议拥护共和纪念日强调的是 革命 民主 共和 ,大元帅逝世纪念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强调的是 革命 领袖 等等。法定节日中还出现带有国际色彩的节日,如植树节、国际劳动节、国际妇女节等。政府法定节日与传统节日的数量相比,仍属少数。官方纪念日一般只流行于政府机关、学校,商家有时也加入庆祝活动中,但广大民间仍是继续过自己的 废历 年节。

——摘编自艾萍《继承与异动——北洋军阀时期的风俗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民国初年 重塑时间制度:走向现代国家的探索 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16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