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清代前期的城市化及其动力
材料一
材料二
清代前期的康乾盛世,开拓进取,政治清明,赢得了士人以及农民的支持。全国耕地由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752万余顷增加至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的900万余顷。18世纪时,番薯、玉米和花生等作物得到推广,经济作物如棉花、桑叶、甘蔗、烟草、茶叶、花卉,蔬菜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在著名产棉区长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棉花地占了耕地一半以上。
——材料一、二均摘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1683)九月初一日,康熙谕旨开放海禁,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清政府设立了闽、粤、江、浙四海关,各海关下又设置了众多的海关口岸,管辖范围包括对外贸易、国内沿海贸易和内河航运等。
——摘编自汪炜《试论清代前期“四口通商”的成因及其财政特点》 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1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