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辽宋夏金时期,大批汉人迁移到契丹腹地,女真人大批迁居原北宋统治的地区,南宋出现了
“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
”的情况,各民族间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态进一步形成和发展。辽、西夏、金民族政权在承囊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学习中原的汉文化和统治制度,辽
“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西夏
“曲延儒士,浙行中国之风
”,金仿汉制行科举。两宋王朝设置榷场与周边民族进行经贸往来,互通有无,一张全国性的市场网络逐渐发展。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材料二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大量任用儒家人士作为国家治理的栋梁同时,设四于学,把《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译为蒙古文。忽必烈用大一统的思想指导正史修撰,把《宋史》《辽史》《金史》同列为正史,不去强调
“华夷之辨
”,这蕴含着
“天下一家
”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忽必烈还继承了多民族中国经济发展重视农业的历史传统,专门组织编撰了《农桑辑要》,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为劝农官,并将中华民族历史传说人物和杰出人物都纳入国家祭祀体系之中。
——摘编白王文光、马宜果《元朝的大一统实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辽宋夏金时期中华民族一体化进程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忽必烈大一统实践的历史意义。(7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