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产量供不应求,粮商哄抬粮价,粮食问题突出。而正是在这一时期,城镇化、工业化开始起步,对粮食供应的数量及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953年的《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正是为了缓解当时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而出台的,由政府出面控制市场流通粮食,收购农村余粮,分区进行粮食供应,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供需矛盾。由此,我国进入粮食统购统销阶段。正由于有了政府的干预,以农支工,在粮食产量有限的情况下,国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工业建设需要同时得到了保障。
——摘编自肖湘雄、周梦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回溯与展望》
材料二
下表为1990—202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对禽类、水产品、蛋类和奶类消费增幅
指标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2010
|
2015
|
2020
|
增幅
|
禽类
|
3.42
|
3.97
|
5.44
|
8.97
|
10.21
|
9.4
|
13
|
280%
|
水产品
|
7.69
|
9.2
|
11.74
|
12.55
|
15.21
|
14.7
|
16.6
|
116%
|
蛋类
|
7.25
|
9.74
|
11.21
|
10.4
|
10
|
10.5
|
13.5
|
86%
|
奶类
|
4.63
|
4.62
|
9.94
|
17.92
|
13.98
|
17.1
|
17.3
|
274%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粮食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指出党和政府为此而采取的措施。(7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建国以来中国人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趋势的成因。(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