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江苏省盐城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54

一、单选题

1.

犍陀罗艺术兴起于古印度,即以希腊式艺术手法雕刻佛像,使之呈现出诸如高挺的鼻子、深邃的眼睛、卷曲的头发等西方人的外貌特征。云冈石窟第16窟北壁主尊立佛(图1)的面部特征具有浓郁的犍陀罗风格。该佛像可佐证(  )

图1

A.德里苏丹王朝的逐渐崛起B.中原与希腊间的直接交流C.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一体D.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2.

据研究者统计,宋代科举取士,每年平均三百六十人左右,而以门荫补官者,每年大约不下五百人。宋代门荫不仅名目繁多,而且荫及范围广, 一人入仕,则子孙、亲族俱可得官,大者并可及于门客、医师,可谓滥矣 。据此可知,宋代门荫制度(  )

A.弥补了科举制度不足B.强化了中央集权C.加剧了官僚队伍膨胀D.滋长了抑武倾向

3.

明朝中后期,江南部分地区已从种稻为主转变为种棉、桑、麻为主。棉产区的农户除出售棉花外,还从事棉纺织业,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植桑业发达地区的农户除出售桑叶之外,往往还经营蚕丝生产和丝织业。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传统经济结构瓦解C.工商皆本观念盛行D.农村多种经营兴盛

4.

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时间,毛泽东只记得是 放暑假,天很热 ,董必武则认定是7月,但并不清楚具体时间。学者邵维正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录,查阅共产国际的俄文档案及当时的报刊杂志,考证出大会开幕于1921年7月23日。由此可见(  )

A.个人回忆的史料价值不高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C.探寻历史真相需多元互证D.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5.

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乡村无地少地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区、县、省等各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这一规定旨在(  )

A.发动群众实现自我解放B.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确保土地革命顺利进行D.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

表1为《1953—1978年西部部分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统计表(单位%)》。该表所反映的现象,其发生源于(  )

表1

全国

内蒙古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年均增长率

11.4

14.9

11.8

11.2

11.2

13.7

14.6

16.3

18.0

11.6

A.三大改造的完成B.八字方针 的贯彻C.国家战略的调整D.城市经济改革的推进

7.

1982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根据国务院决定进行了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内容包括:经营方式开放;管理权限下放;改革企业领导体制、实行厂长负责制;改革流通体制,建立多渠道开放型流通体制。这些措施(  )

A.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B.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C.推动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建立D.加快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

8.

尼罗河的泛滥量和泛滥期都较为稳定,而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每年的泛滥量都不可预测。两河流域的史诗《吉尔伽美什》透露出人们对来世模糊且悲观的情绪,古埃及的文物却折射出人们来世复活的理想。这说明(  )

A.生产技术水平决定文明发展进程B.文艺作品真实再现文明发展状况C.农耕文明发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D.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们思想观念

9.

阿拉伯帝国欧麦尔时代,每征服一地,统治者必嘱咐战士宽待基督徒。阿拔斯王朝之后,袄教徒、摩尼教徒受到统治者的保护。景教徒侯奈因一直坚持自己的信仰,并未改变,而哈里发麦蒙依然聘用他担任巴格达智慧馆的负责人。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

A.实行多元融合的文化政策B.注重广泛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C.架起了东西文明沟通桥梁D.文化发展具有自主性与创新性

10.

德意志哲学家尼古拉斯·库萨(1401~1464)认为,关于上帝的知识,不应在艰深晦涩的神学中去寻求,而应在 上帝亲手写的书 自然之书 中去获取,人对自然界认识得越透彻,就越能够在一种有学识的无知状态中接近上帝的本质。这一观点(  )

A.否定了上帝的绝对权威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成果C.宣扬了人文主义的思想D.得益于科学革命的推动

11.

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肯定了自由平等原则、所有权原则和契约自治原则。但随着法兰西帝国的建立与地位的巩固,他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帝王思想,实行家族制统治,并积极与封建王朝联姻。拿破仑转变的根源在于(  )

A.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B.反法同盟力量的强大C.英国君主立宪的影响D.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

12.

图2是题为《撕图裂土》的漫画,画中右侧的红衣长腿男子代表英国,左侧的黑衣短腿男子代表法国,中间为非洲地图。该漫画反映了(  )

图2

A.地图上作业 的原则B.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C.列强瓜分非洲的矛盾D.非洲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13.

苏联成立之初,行政体制的中坚力量主要由一批习惯依靠军事命令办事的干部和分派到各地参与建设的复员红军组成,他们中的很多人把新经济政策当作一种迫于形势的 暂时退却 ,更易于接受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高度集权的工作方式。这表明(  )

A.新经济政策不符合国情B.苏联模式具备现实基础C.社会主义建设面临困境D.战争思维导致体制僵化

14.

巴黎和会从战胜国的绝对利益出发,一味强迫德国接受 有罪 之说,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土等方面对德国实行严惩。但在以雅尔塔会议为核心的一系列会议上, 德国人要吃饭 成为新的口号,不再一味地打击和宰割战败国。这说明雅尔塔体系(  )

A.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B.致力于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C.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D.倡导不同制度国家合作共处

15.

20世纪50年代,美国启动了庞大的海外图书项目,在全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量翻译及发行承载着美国文化宣传意图的图书,期望向受众群体传达其精选的所谓 真相 。此举意在(  )

A.维护美国霸主地位B.推行 和平演变 战略C.促进世界文化交流D.加快世界信息化进程

16.

蓝领 是对冶炼、纺织、电气等传统产业部门工人的统称。1973~1985年,美国 蓝领 的人数减少了500万,而银行出纳员、饭店旅馆服务员、公共娱乐及卫生保健员的人数却在不断增加。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

A.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C.社会运动浪潮的冲击D.经济 滞胀 现象的持续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此时,清政府户部库银仅29万两,连京官京兵的俸饷都无法发放。为了筹集军饷,清朝官员雷以械在里下河设置机构收取厘金(商品过境税和商业税)。各省督抚纷纷效仿。按照当时的实际做法,各省督抚只需将收入和支出的数额按季报户部核查即可。至于如何征收和使用,大多由督抚自行决定。此后,各地厘卡林立,如湖北厘金卡局竟曾高达480多处。几里几十里即遇——卡局,商旅难行于路。

——摘编自茅海建《苦命天子一咸丰皇帝奕詝》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军费开支巨大,财政库银紧缩。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收回长期以来被各地军阀所把持的财政大权,南京国民政府接过了裁撤厘金的旗帜。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财政会议并成立了裁厘委员会。1930年12月,蒋介石以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身份发布全国通电,强调 任何困难皆不回避,一切皆可牺牲,裁厘必如期实行 。全国商会联合干事会也督促南京政府尽早裁厘。截至1931年终,原由各地方省份负责征收的厘金基本上裁撒成功。

——摘编自孙宁遥《利益集团与中国近代裁厘问题研究》

(1)据材料一,简析清朝厘金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废止厘金制度的动机及条件。(6分)
(3)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厘金制度的演变所折射的社会发展趋向。(2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中世纪的修道院学校中,学生学习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清规是首要的任 务。在10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大城镇中出现私立的写作和算学学校,教授阅读、写作、商业代数和簿记,学生大多是工匠和商贩的孩子。教皇、皇帝或国王给很多大学颁发特许状,给予大学及其学生以某些特权,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学拥有司法权。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教育是最高等级的教育,全社会人口中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这种教育,而能够最终完成学业得到学位的人更少。

——摘编自王挺之《欧洲中世纪的教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涌现了许多为普通人开设的技术学校和大学学院。在伦敦技术学校中,工资劳动者占全体学生数的2/3。这些学校以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为宗旨,着眼于学科的有用性。19世纪初,议会开始颁布工厂法,强制儿童实施教育。1839年,议会拔款20000英磅作为初等教育的经费。1841年,英国男子识字人数占67.3%,1851年达69.3%,同期,女子识字人数从51.1%上升到54.8%。

——摘编自潘迎华《英国近代教育与工业化关系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欧洲教育的局限性及其所蕴含的积极因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教育的显著特点及其历史作用。(7分)
(3)据材料一、二,归纳教育发展的普遍性规律。(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图3为《1500—1775年大西洋沿岸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示意图》

图3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二
在欧洲殖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被新形成的多元文化所取代。来自欧洲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移民,生活在美洲各地、各部落的印第安人,以及来自非洲不同地区和部族的黑人奴隶,共同成为这种多元文化的创造者。墨西哥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成为 混血社会 。在巴西,不同种族通婚的情况更普遍。在这个混血社会中,人们因为血统而分成等级。最高等级是出生于伊比利亚半岛的白人移民 半岛人 ,处在最底层的是印第安人与黑人的混血儿 桑布人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刘新成、刘北成著《世界史.近代卷》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拟定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1897年,德国政府正式开始向外推行 世界政策 ,强调德国要 把世界市场视作她的猾区 使世界市场服务于德国的国内工业 。德国议会于1898年通过了第一个扩建海军法案,1900年又通过第二个海军扩建法案,规定到1915年德国海军力量要达到英国的水平。此外,德国计划建立一个西起德属西非和南非,东至德属东非的斜断非洲殖民大帝国,并与英国发生冲突;在北非,德国与法国展开争夺摩洛哥的斗争,并引发两次危机。

——摘编自李伯重、韦森、刘怡等著《枪炮、经济与霸权》

材料二
由于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联邦德国丧失了直接以政治和军事手段提高其国际地位的可能性。1949年,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就职后,把经济外交作为基点和突破口,最终推动政治利益的获得,即主权的恢复。1949—1955年,联邦德国扩大同西欧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参加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欧洲支付同盟及欧洲煤钢联营等组织。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联邦德国为成员国之一。

——摘编自彭雅《联邦德国的主权外交及其策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推行 世界政策 的表现及影响。(7分)
(2)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联邦德国为之努力而取得的成效。(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