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山东省枣庄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5+3)【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8 浏览数:213

一、单选题

1.

分析表1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

表1

古代中国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青铜器

都江堰

太阳历

金字塔

《吉尔伽美什》

60进位制

种姓制度

创造从19的数字

城邦民主政治

帕特农神庙

A.城邦国家形成,各国文字出现B.文化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C.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D.早期各区域文明是同时产生的

2.

辑于公元前21世纪前期的《苏美尔王表》,记录了最早的国王们的统治顺序和年代,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最早的国王们的统治时期异乎寻常的长;有些国王考古证据丰富、完整,但在王表中却无—字记载。这说明(  )

A.文献史料是历史解读的必要依据B.文献史料须与考古资料相互印证C.传世文献记载为真实历史的存在D.西方史学家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

3.

图1所示为中亚地区出土的古希腊铸币,该铸币曾流通于印度地区,铸币上的人物是马其顿国王德米特里一世(公元前337—前283年)。该铸币反映了(  )

图1

A.马其顿王国浓厚的尚武风气B.马其顿王国经济的发展C.古代印度征服了马其顿地区D.古代亚欧间的经济联系

4.

公元2世纪,演说家阿利斯提德说,所有的货物,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罗马城汇合。他意在说明当时罗马城(  )

A.商贸繁荣B.疆域辽阔C.法制混乱D.农业落后

5.

8世纪后,西欧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领取土地者对领主履行忠诚、服从、尊重、劝告、提供军事服务的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了一个世袭的贵族阶层。这反映的是(  )

A.种姓制度B.封君封臣制度C.城市自治制度D.农奴制度

6.

阿拉伯人认为,拥有丰富的学识是最为荣耀的装饰。在阿拔斯王朝,各地广建数千座清真寺学校,学习内容扩展到圣训、伊斯兰教法、语言学、演说等。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回国后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这些历史现象(  )

A.说明了阿拉伯是人文精神的发源地B.直接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C.促使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D.对文化的繁荣具有推动作用

7.

玛雅人信奉多神,神灵的职能有部分重合。在羽蛇神库库尔坎神庙的台阶上,玛雅人怀着莫大的崇敬刻下了一条自天而降的羽冠巨蟒的形象,因为羽蛇神每年到来的时间正与雨季相同,对于玛雅人来说,这就是播种玉米的时节。由此推知,玛雅人(  )

A.有精准的历法B.盛行精耕细作C.重视农业生产D.重视供奉神灵

8.

14世纪,欧洲一些封建主在易北河、塞纳河一带设立征税站。后来,欧洲君主为商人提供保护,颁布了统一法律,废除领主特权。这一变化有利于西欧(  )

A.新兴民族国家的产生B.市民政治地位的提高C.封建割据势力的消除D.近代法律体系的建立

9.

表2所示为伽利略和彭加勒两位科学家的部分言论。据表2可知,两人都(  )

伽利略(1564——1642)

自然科学家的头等大事是不做粗陋的经验主义者,因而,他不仅探索更多的事实,而且为了更深刻地理解

彭加勒(1854——1912)

科学家不能做只获取科学事实的砖瓦匠,而应是构建科学理论的建筑师

表2

A.归纳自然科学的成就B.追寻科学思维的源头C.肯定感性意识的主导D.重视科学理论的价值

10.

17世纪初,意大利学者伽利略因涉嫌著书宣传 日心说 而被罗马宗教法庭审判。主持审判的枢机主教宣布,伽利略唯有 放弃反对《圣经》的异端邪说 放弃反对天主教会且真诚悔过 ,才会得到法庭宽恕,免于死罪。由此可见,罗马宗教法庭的审判意在(  )

A.禁绝科学研究B.抵制理性主义传播C.扼杀新教信仰D.巩固教会统治地位

11.

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勇于为真理和正义而战斗。他们不惧危险和苦难,全面、彻底地批判了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的罪恶和黑暗,给封建王权和教会神权以沉重的打击,启发并培养了一代革命者。对这一时期理解正确的是(  )

A.孕育了人文主义精神B.思想家否定传统权威并注重理性思考C.宗教观念日益的淡薄D.充分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

12.

16—18世纪,拉美出现了很多以 救世主 (Salvador)或 耶稣 (Jesus)命名的地区,如: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EI Sulvador),厄瓜多尔的圣萨尔瓦多(Islnde Salvador),秘鲁的乌利科查县首府赫苏斯(Jesus)等。这些地名可用于说明(  )

A.欧洲对拉美的殖民影响B.拉美文化呈现多元特点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D.拉美地区开始社会转型

13.

18世纪早期,英国非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可以购买的食物包括:面包、肉、鸡蛋和奶酪,以及大豆、豌豆和啤酒等,偶尔还有余钱奢侈一下,购买糖、茶叶、咖啡、巧克力和烟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光荣革命B.商业革命C.价格革命D.工业革命

14.

下图是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吨)示意图,对英国生铁产量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表明重工业已成为主导B.生铁成为英国主要出口商品C.得益于新式工具的应用D.电的广泛应用推动产量增加

15.

表3为1840—1855年美国工厂 每日工作时数统计表。表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表3

年份

经调查之工厂总数

8—11小时的工厂

11—13小时的工厂

13—14小时的工厂

总数

百分比

总数

百分比

总数

百分比

1840

69

36

522

25

366

8

116

1845

103

60

582

33

320

10

97

1850

173

104

601

63

364

6

35

1855

250

161

644

84

336

5

20

A.工厂环境的持续恶化B.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C.无产阶级的斗争活动D.资本运作的客观规律

16.

图3为某历史人物传记目录的节选,该传记名称应为(  )

第一章  青年时代

第二章  黑格尔的弟子

第五章  亡命布鲁塞尔

……

历史唯物主义

……

《共产党宣言》

……

第十二章  《资本论》

……

图3

A.《牛顿传》B.《华盛顿传》C.《拿破仑传》D.《马克思传》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流行着歌颂皇帝的《万岁!桂冠加冕的胜者!》一歌。由于时常在重要的公众场合演唱,因此也被视为国歌。但在1922年德国国歌改为《德意志之歌》,歌唱德意志民族与祖国高于一切。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争引发政治局势的变化B.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转型D.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18.

1921年,列宁提出落后国家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并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一 新的探索 是(  )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推行 农业集体化 政策D.实施 五年计划

19.

读图4宣传画可推知,当时的苏联(  )

图4

《另辟蹊径的一个算数方案:2年+2年加上工人的热情=5年计划》

A.以租让制等形式引入外国资本B.遭受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C.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发展生产力D.利用余粮收集制保证粮食供应

20.

二战后的欧洲,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美国人正是利用这一机会,不遗余力地加强对欧洲尤其是对西欧的控制权,借机开展了对西欧的 援助大行动 。从经济角度讲这种 援助 指的是(  )

A.提出 杜鲁门主义 B.采取多边主义政策C.实施 马歇尔计划 D.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1.

表4是《二战后科技成果简表》,由此推知(  )

表4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1954

苏联

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69

美国

阿波罗2号登月

1981

美国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A.国家宏观调控催生新科技B.科技促使 福利国家 出现C.美苏争霸触及高科技领域D.美苏社会结构发生新变化

22.

表5是《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重要史事简表》。表中这些史事说明二战后世界历史的重要变化是(  )

表5

时间

史事

1947

印度独立

1956

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60

非洲17国先后独立,这年被称为非洲年

1999

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B.欧美国家社会运动高涨C.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D.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23.

就中小公司和大公司中的中小部门的经理而言,他们受雇于企业的出资者,又凭知识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获得了远高于劳动力价值的收入。他们有着舒适的居住环境,手中还有着少量的公司股票。这些 经理 属于(  )

A.无产阶级B.企业所有者C.资产阶级D.中间阶层

24.

2015年9月,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一致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一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将推动世界在15年内实现3个非凡创举——消除极端贫穷、战胜不平等和不公正以及遏制气候变化。这说明(  )

A.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B.经济区域集团化方兴未艾C.国际力量对比趋于平衡D.发展中国家发挥重要作用

25.

图5分别是1991—2018年世界主要国家劳动生产率年增速(单位:%)和2010—2018年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比例与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的变化情况(单位:%)。据此判断(  )

图5

A.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具有必要性B.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阻挡C.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扩大D.美国在全球的支配地位丧失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由于有了农业,食物就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育更多的孩子,……为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在更多的地区出现农业。所以农业是一种扩张的力量,它要求越来越多的土地。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图6 亚非欧商业往来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农耕文明扩展的原因。(6分)
(2)提取材料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文明交流的认识。(8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在离开卡迪兹后第33天,……最后,我向我们最最战无不胜的君王们承诺:如果我能得到他们一些小小的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还有香料、棉花,以及尽可能多的沉香木和陛下们想要的尽可能多的异教徒奴隶都奉送给他们。

——哥伦布写给布热沃·桑切斯的信(1493年)

材料二
15世纪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哥伦布认为前往亚洲的最便捷之路是横渡大西洋的短期航行。而葡萄牙人认为前往东方的最近便之路是绕过非洲而不是横越大西洋,为此拒绝了哥伦布资助的请求。两年后,哥伦布来到西班牙朝廷,起初也遭到拒绝,但最后赢得了伊莎贝拉女王的支持。

——摘编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材料三

图7木雕: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这幅木雕最先出现在1493年印制的一本小册子的封面上,它可能是欧洲第一幅描绘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绘画。图中,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坐在左边,正指挥哥伦布和他的三艘船驶向一个小岛。几乎全裸的土著人似乎正纷纷逃离。
(1)材料一、二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哥伦布远洋航行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10分)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哥伦布远洋航行开辟带来的影响。(8分)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表5
1871——1995年间全球性战争及战后新秩序表

时间

寻求霸权的主要国家

反对霸权的其他大国

全球性战争

全球性战争后的新秩序

18711920

德国、土耳其、奥匈帝国

英国、法国、俄国、美国

一战19141918

《凡尔赛条约》创立国联,1920

19331945

德国、日本、意大利

英国、法国、苏联、美国

二战19391945

雅尔塔体系;布雷顿森林会议1944;联合国,波茨坦,1945

19451995

美国、苏联

英国、法国、中国、日本

冷战19451991

苏联解体世贸组织,1995

——摘编自【美】香农·布兰顿查尔斯·凯格利《世界政治——趋势与变革》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重要历史阶段,对全球性战争后的新秩序构建予以说明。(1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