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部分名校高三新起点8月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509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期,楚君熊渠公然宣称 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从楚成王开始 结旧好与诸侯,使人献天子 ;到楚庄王时,观兵于周疆,问九鼎之轻重。该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楚国国力日益强盛B.楚国渐形成华夏认同观念C.楚国中原交往密切D.西周时期礼乐制度崩坏

2.

据统计,在抑商政策实行之前,汉武帝只在建元初期实行过一次有条件的复除(免除百姓租税),即免除八十岁以上老人之家二人的人头税,九十岁以上老人之家的军赋。抑商政策开始实行后,汉武帝先后实行过7次复除,其中6次复除的实行均无关灾情。据此判断抑商政策(  )

A.导致国民生活普遍贫困B.改善了政府的财政状况C.渗透了黄老之学的理念D.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

3.

从历法行用上看,南诏在与唐官方交往时,使用的是唐朝的年号及历法,且南诏年号在中原史籍中出现结构性失载。渤海也曾一度出现 其国王在国内私立年号并僭称尊号 ,却 每岁遣使朝贡 的情况。这些现象表明,当时少数民族政权(  )

A.受到唐朝藩属体系约束B.社会发展的水平逐渐提高C.开始注重自身历法教育D.有明显脱离唐朝控制倾向

4.

《梦溪笔谈》中记载, 驿传(指邮驿)旧有三等,日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 。宋代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军事理论水平的提升B.中枢管理机构的完善C.文人群体的不断扩大D.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5.

万历以来,20任掌卫官(锦衣卫掌印官)中至少有13人系文臣之后,其中刘天和后人两任掌卫。万历初到明亡70年间,文臣子孙掌卫约50年,其中王之祯署卫、掌卫长达17年。以上材料可以说明明朝中后期(  )

A.恩荫入仕成为主要途径B.文官行政水平提高C.文官得到进一步的重视D.内伺机构职权增强

6.

英国根据《天津条约》第四条的规定,雇佣华人为信使,在各通商口岸和驻京使馆间传递消息,且该行为受到条约保护。在通商口岸获取的各类情报不断涌入北京公使馆。1859年3月,英外交部任命卜鲁斯为首任驻华公使兼商务总监,建立与清朝中央政府直接外交联系。英国此举对清政府的影响是(  )

A.清政府逐渐实现与英国平等外交B.清政府实现对外平等商贸往来C.可能严重危及到中国的国家安全D.领事裁判权在中国的作用增强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四川保路运动在进行社会动员时,还大量使用了报刊、广告等属于现代大众传媒的宣传手段,以至于成都电报局委员报称:保路同志会 刊布传单,张贴广告,指斥政府,摇惑民心 ,最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由此可知,四川保路运动取得成效的原因之一是(  )

A.革命党人行动组织十分严密B.革命党人懂得借助近代大众传媒力量C.晚清政府势单力薄自顾不暇D.铁路工人已经成为革命主体核心力量

8.

早期党组织的成员,如俞秀松, 改名换服 到厚生铁厂做工,并给工人讲课。当时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李中, 以一师范学生在江南造船厂打铁 ,并帮助陈独秀等组织机器工会。以上信息可以说明早期党组织的成员(  )

A.注重同工人群众相结合B.自力更生能力不断提升C.来自社会基层不同行业D.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深化

9.

1942年,郭沫若创作的《屈原》在重庆上演,轰动山城。1944年上半年,黄炎培在重庆召开民主宪政问题座谈会,提出尊重人民自由等10项主张,得到全国各界人士的响应。国民党民主人士李济深发出 动员民众,坚决抗战,铲除失败主义 的号召。这共同说明了(  )

A.无产阶级大众文艺得到各界认可B.中国革命的前途更加清晰明朗C.组建联合政府主张得到各界支持D.国民党即将实现由训政到宪政

10.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出了一则广告,四川省宁江机床厂向全国发出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的信息,迅速使该厂积压的机床成为畅销产品,变产销脱节为双方满意。从1981年春季开始,经济责任制改革首先由山东省在企业总试行。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  )

A.经济体制改革从山东向全国推广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国企为中心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渐形成D.国营企业不断尝试调整经营模式

11.

公元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公元前5—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公元771年,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以上现象共同说明(  )

A.战争是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B.文字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C.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D.世界文明起源于西亚和北非

12.

有些学者认为,欧洲封建社会中 把封建制度和原始民族纯粹惯例加以区分的主要东西是 契约 在它们中间所占的范围 附庸的臣服是一种名符其实的契约,而且是双向契约 。由此可以推断出(  )

A.欧洲封建制度没有奴役和压迫B.领主政治行为仅取决于物质利益C.契约 有利于推动制度更新D.领主拥有不可被撼动的至高权利

13.

1801年至1850年,英国国民总收入增长125.6%。然而,1844年对全国织袜工所做的抽样调查令人震惊:在接受调查的154户织袜工中,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只有6先令。上述材料反映出(  )

A.英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B.英国工业革命效果很有限C.自由放任的统治思想不合时宜D.社会保障体系未建立起来

14.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非洲部分国家的主要生产情况如表1所示。此数据可以用来研究 (  )
表1

时间/年

埃塞俄比亚:咖啡

/千吨

刚果:钢

/千吨

马里:花生

/千吨

乌干达:棉花

/千吨

19101919

4

14.6

5.2

19201929

9.4

74

38.4

23.9

19301939

16.6

109.5

108.7

52.5

19401949

23.8

155

62.4

46

A.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史B.非洲经济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C.战争与非洲发展关系D.殖民时期非洲对外贸易的状况

15.

张宇燕、郭濂主编的《中美经济结构与宏观政策比较》中所呈现数据如图1所示。

1947—2012年美国各产业占GDP比重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美国(  )

A.通过殖民扩张扩大了国内外市场B.为降低成本对外转移制造业C.在美苏争霸中综合国力日渐衰退D.不断加强对国内经济的干预

二、材料阅读

16.

【中国古代农业与水利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表2是关于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统计。

表2

省份

255—前206

206220

三国

220265

265420

南北朝

420589

安徽

1

3

4

湖北

1

江西

1

1

1

浙江

4

2

3

2

江苏

1

3

2

8

——摘编自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唐宋农业的发展十分突出。学者估算唐朝的耕地面积最多是约合今亩5亿至6.5亿。政府重视水利,设有工部水部司、都水监等机构掌其事,既注意维护、利用旧有水利事业,又因地制宜新建了大量中小型水利工程。农具方面,唐朝出现了轻巧灵便、宜于深耕和精耕的曲辕犁,以及用于灌溉高地的筒车。唐时北方开始实行麦粟复种制,两年三熟。南方则出现稻麦复种。唐朝粮食的基本亩产量约在一石左右(合今每亩51.5千克),高者二石。宋朝多在一石以上,长江流域达到二至三石,甚至有高至六七石者。直到明清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水利建设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影响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因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释出现 明清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平 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

17.

【中共六大与中国革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代表84人。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十大政纲(如图2)。
材料二
中共六大通过的《职工运动决议案》中记载:北伐开始以来,特别在武汉末期中,党在工人群众中工作的路线,渐渐不自觉地堕落到阶级合作的观点上去。工会未曾作为真正的群众的组织,委派制度没有应用民主选举制度,使群众与党的联系更加随离起来。……用宣传与煽动的方法提高广大工人群众之阶级觉悟,领导工人日常生活的经济斗争。…… 党的支部,工会支部,工厂委员会之间要有正确关系。 工人纠察队工作要成为经常的自卫组织。党要经过党团指导工会。加强全国总工会与其他各国工人运动的联系,……口号要切合工会及工人群众的需要和口气。强调厉行民主集中制和反对知识分子藐视群众无知识无文化而自骄自傲的态度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党史文汇》

材料三
在湘鄂西、赣东北、湘赣、湘鄂赣、琼崖等根据地,也都取得反 围剿 的胜利,红军和根据地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大约与此同时及稍后,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的红军游击队经过艰苦斗争,创建了陕甘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使中国革命根据地的布局发生了变化,不仅在南方有革命根据地,北方也有了革命根据地。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中共六大召开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职工运动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中共六大召开的积极影响。(9分)

18.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注意到,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冲突的危机……要根本消除冲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且在世界上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冷战 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会构成对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只要排除掉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统治和对他们的内部发展进行干涉的尝试……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 冷战 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

——摘编自《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材料二
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新一次浪潮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因为这一时期以经济市场化、自由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实现经济全球化新阶段的前提条件已臻于成熟。经济市场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基础,由于全球范围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为涵盖世界的相同类型的经济体制而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只限于发展国内经济,就必须与世界市场接轨,从而汇成统一的全球市场。二战后世界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国家壁垒逐步削弱,经济自由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诸多条件。同时经济信息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保障。信息技术不仅为经济活动提供极其便利的手段,而且已经使当今世界经济本身发生了质的变化,以致有人认为现在的经济是信息经济。

——摘编自刘明松《浅析全球垄断资本的形成过程与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宣言提出的主要观点并总结归纳不结盟运动发展的趋势。(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史学研究与历史演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古今中外出现了众多的历史学家以及多元的史学范式,这为我们理解历史提供了多重视角。

表3

作者及其著作

主要内容或观点

司马迁

《史记》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成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

夫成绩者,今所现之采色,然必不甘乏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

[法]布罗代尔

《菲利普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本书从总体历史的思想出发,把16世纪后半期即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在位时期的地中海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首先以大量的篇幅讨论了地中海的自然地理状况,进而探讨了该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和文化生活,最后才涉及16世纪后期该地区的政治史

根据材料中的相关信息,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