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湖南省宁乡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380

一、单选题

1.

玛雅文字的组成原则和苏美尔文字的组成原则基本类似,都利用了语标和语言符号。玛雅文字的语音符号多半是由一个辅音和一个元音构成,这同日语的假名符号和迈锡尼时代希腊的B类线性文字音节表一样。这说明(  )

A.玛雅文明受欧亚文明影响B.世界文明发展呈现多元性C.玛雅文字已经被释读成功D.人类的创造力具有普遍性

2.

10世纪,阿拉伯历史学家伊木·马苏迪在其《黄金草原》中,记述了苏法拉的黄金交易情况,苏法拉是古代津巴布韦的重要港口城市。这可用来研究(  )

A.阿拉伯帝国对东非经济掠夺B.南部非洲文明的商业交易C.西部非洲港口城市发展状况D.津巴布韦沦为阿拉伯附庸

3.

马克思曾评价 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下列与 有关的是(  )

A.撰写了抒情诗集《歌集》B.他的作品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自由
C.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D.他的作品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

4.

图1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

A.宗教改革影响广泛B.封建特权渐遭削弱C.天赋人权深入人心D.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5.

马丁·路德主张 因信称义 ,并用通俗的德语重新翻译了《圣经》,让信徒自己阅读《圣经》、诚心修道,从而得到救赎。这去除了繁琐的浮华的外在形式,而更重视精神世界的修炼与内心的独白。这反映宗教改革(  )

A.有利于唤醒人的主体意识B.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旨在推动文化教育的普及D.否定了神权至上的思想

6.

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吸纳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在古代学习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在近代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三大政策,制定宪法。两次学习都推动了日本的社会转型和发展。这两次向外学习的改革运动分别是(  )

A.大化改新,维新变法B.维新变法,明治维新C.明治维新,文明开化D.大化改新,明治维新

7.

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直流电机,首次把机械能转换成为电能。此后,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电梯、电气火车等相继由西门子公司最先研发并投入市场。材料主要说明(  )

A.德国成为科技革命的中心B.英国丧失工业优势地位C.科技创新与生产紧密结合D.技术进步推动科学产生

8.

下图是1860年和1900年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图中变化说明(  )

A.各国工业均呈上升趋势B.美国发展成为世界霸主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D.制度变革推动经济发展

9.

恩格斯说: 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这体现工业革命的影响是(  )

A.人们的文化素养逐渐提升B.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C.女性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D.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10.

经过三个多月的激烈争吵,1885年2月26日这一天,英、法、德、比等15个国家代表参加的、由俾斯麦召开的柏林国际会议收场。这次会议的召开旨在(  )

A.解决国际工人运动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协调对非洲的瓜分D.镇压亚洲民族运动

11.

下列是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和工业产量名次的统计表,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国家

殖民地数

殖民地人口

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名次

英国

55

3.9亿

3

法国

29

6235

4

德国

10

1307

2

A.占有的殖民地数量与其经济实力成正比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越来越紧密的连为一体
C.帝国主义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D.资本主义列强已经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

12.

拉丁美洲曾经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1804年海地的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此后,独立运动的浪潮席卷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以下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拉美人民深受启蒙思想影响B.独立后的拉美国家走上独立自主道路C.英美等国助力拉美各国独立D.拉美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

13.

19世纪末,德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妇女运动,妇女为争取自身权益进行了大规模的抗争;但在20世纪初期,德国的妇女运动退守到非常传统的层面,女权主义者更多的在强调妇女应对家庭、国家负有责任。这一转变源于当时(  )

A.经济发展消解妇女政治诉求B.德国对妇女权益的保护C.国际局势紧张推动矛盾转移D.民族主义情绪有所缓解

14.

巴黎和会上,法国希望通过建立一个 大波兰 以肢解和限制德国,最终未能实现;美国提出建立国联,但最终没有加入国联;英国希望对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直接兼并,但和约最终根据美国的意见对其进行托管或 委任统治 。这说明(  )

A.新的国际秩序充满妥协B.帝国主义矛盾日趋激化C.战后严惩德国目的失败D.和会结果不受列强操控

15.

二月革命之后,在大多数布尔什维克领导人看来,临时政府是现有条件下可能有的最先进的政府,而党的当前任务是促进民主革命的发展,因此不能立即采取激烈反对临时政府的态度。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临时政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B.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丧失了独立性C.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观条件尚未成熟D.无产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

16.

下图为美国漫画家Herblock创作的题为《让我们为这东西加把锁》的漫画,1962年11月发表于华盛顿邮报,图片下方的“NUCLEAR WAR”意为 核战争 。该漫画反映出(  )

A.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B.美苏处理核威胁走向理性C.追求国际和平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D.核威胁改变了大国博弈的关系实质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今天,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发现古代伊斯兰帝国与现代的联系:文化贡献、数学和科学发明等。这些持久的贡献是穆斯林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借来的,并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印迹。阿拉伯语不仅变成了从波斯到比利牛斯山的主要日常用语,而且代替了波斯语、希腊语等帝国境内多种语言,成为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有力的文化融合剂。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先知的产物,它不仅要求人们顺从新的信仰,而且要求人们顺从新的社会——实际上就是顺从麦地那政府和先知以及后来的帝国。8世纪初,穆斯林从中国工匠那里学到了造纸术,纸张日渐普及,不久所有大城市都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

——摘编自【美】罗宾·多克《伊斯兰世界帝国》

材料二

表2 中古中后期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1020

首次对西班牙城市莱昂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

1088

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

1167

牛津大学成立,40多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96

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的成员

1367

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归纳阿拉伯文化的特点?(3分)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并列举两个史实说明。(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西欧有何基本特征?(3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有何新变化?(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905年,列宁提出了 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 。1921年,他又说: 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概述列宁是如何后退的?(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上有何改变?(4分)如何评价斯大林体制?(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如果我们把自由和专制的两个组当作一条坐标,把革命和改革的两个组当作另一条坐标,那么,让这两条坐标形成垂直交叉的横轴和纵轴,就能划分出四个区域,每一个区域是一个象限(见下图)。

——摘编自徐贲《与时俱进的启蒙》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回顾历史,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国家和人民有不同的 愿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机器时代的愿景

19世纪30年代,作家兼革命家弗洛拉·特里斯坦(1803—1844年)游历英国时写道:我对英国无产阶级有所了解后,再也不认为奴隶制是人类社会最悲惨的制度了。奴隶一辈子不愁没饭吃,生病会得到照料。而英国工人和雇主之间没有任何纽带,如果雇主不需要劳力,工人就会饿死。1836年,她写道: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傅立叶的学说含糊不清。 弗洛拉告诉手工业工人协会的成员: 如果你们继续分裂下去,就会失去力量,就会倒下,被种种不幸踏得粉碎! 弗洛拉还请求议会的一位托利党议员把他的衣服借给她穿,让她可以在公众席上旁听议会演讲(当时议会不对妇女开放)。

——摘编自【英】理查德·埃文斯《竞逐权力:1815—1914》

材料二

新兴国家的愿景

埃及的1952年革命推翻了以英帝国主义为靠山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56年,纳赛尔正式当选为埃及共和国总统。1957年开始制定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他指出: 在我们致力于实现政治独立的同时,我们也为实现经济独立而努力。因为我们相信,没有经济独立的政治独立是没有价值的,而经济独立又使政治独立完全。 7月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接着把外国的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商业机构和代理处都收归国有。此前纳赛尔还出席了1955年的万隆会议,在发言中强调 各国都有义务尊重别国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

——编自马云《1952年的埃及革命与纳赛尔政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弗洛拉的 愿景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 愿景 提出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纳赛尔的 愿景 及其为实现愿景所采取的措施。(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