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A9协作体高三暑假返校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4 浏览数:276

一、单选题

1.

贾湖遗址历经8次发掘,出土陶、石、骨、角、牙等各类文物6000余件,其中,出土的40余支骨笛,是迄今世界上出土个数最多、保存最为完整,且能吹奏五声至七声音阶的最早的管乐器实物,这一发现有力推翻了先秦才有五声音阶的传统认识。下列关于贾湖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代表
②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现象已较为明显
③该地区史前音乐达到一定水平
④手工技术的发展为文化创造提供物质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大盂鼎是中国古代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鼎内刻有铭文291字,内容包括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大盂鼎及其铭文可用来研究(  )

A.内外服制的实行情况B.共和行政 的原因C.分封制解体的影响D.西周的社会状况

3.

在古代漫长的封建史中,有一些英明的君主,其执政时期,将国家建设成了一个清明、富裕、安定的国家,历史学家们根据不同的情况,将这些君王统治下的繁荣的社会冠上了治世、盛世等名号,下列的盛世、治世与其出现的背景匹配正确的是(  )

A

东汉初年统治者加强集权、发展生产,社会出现繁荣景象

光武中兴

B

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开元盛世

C

元世祖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

大定之治

D

康熙、顺治、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

康乾盛世

4.

周轮排短筒,俯吸仰而沛。夹岸饶农田,接竹引其内。 诗句中所提到的生产工具(  )

A.不仅能制造圆形坯件,还能控制坯件的薄厚B.以水为动力,大大提高了冶铁效率
C.被三国时期马钧革新,后在民间广泛使用D.出现于唐朝,借助水力进行灌溉

5.

宋代被诸多史学家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经济最为繁荣的时代,下列选项中,对宋代社会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A.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 飞钱 B.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
C.商品经济发展,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D.全国范围内的商业贸易网络形成,晋商等商帮兴盛

6.

1895年,严复在《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指出, 呜呼!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夫世之变也,莫知其所由然,强而名之曰运会 。他发出如此感叹的原因包括(  )
①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②鸦片贸易合法化
③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 ④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

在阅读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编著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目录(部分),下列各项中,最不可能在第一章出现的是(  )

第一章  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第一节   民主联合战线的提出

第二节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建立

第三节   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开展

第四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A.东征陈炯明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宁汉合流D.在瑞金建立政权

8.

在全面抗战开始以后,日军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国民政府奋起自卫。就某次会战,国民政府发表宣言, 各地将士,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实足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外国舆论对于中国军队的英勇智谋,也再三赞誉。 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竟能抵抗十余周 。对这次会战理解正确的是(  )

A.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B.全面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C.粉碎了日军 三个月亡华 的狂妄企图D.推动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

9.

漫画是一种以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对以下漫画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 两个毫不动摇 思想B.民营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从国营大中型企业开始D.国营经济和民营经济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10.

有学者指出,直到公元前3世纪,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基本上还保留着旧氏族部落时代简政的特点,没有一套复杂的官僚机构,没有很多公务人员。但是国家机器依旧运转,而且能发展壮大。以下表述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

A.罗马帝国的简政具有统治传统B.只有少数公民有资格参政议政C.罗马共和国具有民主政治的特征D.简政适应了当时罗马发展的需要

11.

运河的开凿便利了各地的交流。某运河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并大大提高朗格多克省和吉耶纳省的优势。这条运河是(  )

A.米迪运河B.巴拿马运河C.苏伊士运河D.伊利运河

12.

黑死病给佛罗伦萨带来了屠城般的毁灭。目睹这一切的薄伽丘在首轮瘟疫偃旗息鼓后开始了长篇小说《十日谈》的撰写。据此可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大家相互回避,街坊邻居互不照应.即使亲戚之间也不相往来,或者难得探望。瘟疫把大家吓坏了,以致兄弟、姐妹、叔侄甚至夫妻互相都不照顾。最严重而难以置信的是父母尽量不照顾看望儿女,仿佛他们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十日谈

A.黑死病造成了欧洲人口的大量死亡,导致劳动力短缺B.黑死病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成了社会的隔阂
C.文学作品体现了黑死病带来的社会动荡D.黑死病的传播坚定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13.

观察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各国东印度公司在欧洲的销售额(单位:里弗尔)

年份

法国

英国

荷兰

17251729

7725750

22724000

39074228

17301734

13544675

22908000

33976680

17351739

148834392

21781000

33171180

17401744

19002973

22862000

28775172

17451749

4477771

22057000

37797916

17501754

21086301

25783000

38394482

17551739

9561290

22494000

39910888

17601764

10489009

25346000

38963494

17651769

14986672

42642000

45206294

①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贸领先地位已丧失
②法国东印度公司在欧洲的销售额波动较大
③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商贸的快速发展
④这些公司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4.

有学者认为,西方文官制度是对旧有的人事管理体制、基本原则等诸多问题的纠错,它科学、效能的价值取向为去除传统官制的种种痼疾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以下表述不能佐证其观点的是(  )

A.原先的政党分肥制容易造成腐败泛滥,影响行政效率B.文官制度使政治和管理分离,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C.负责具体事务的政务官不受政党影响,长期任职D.文官委员会不受党派干涉,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15.

工业社会建立以后,劳资关系始终是西方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直接影响了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变化。以下符合材料观点的史实是(  )
①英国颁布济贫法 ②西方各国建成福利国家
③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④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6.

辽代墓葬出土的器物上常出现一些使用联珠纹的纹饰,这种纹饰是波斯萨珊王朝时期常用的样式,这些西方纹饰通过漠北草原进入辽国腹地,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又将其不断地发展、创新,逐渐融入中华文化之中。据此可知(  )

A.少数民族汉化趋势愈发明显B.辽代政府大力支持外交活动C.(草原)丝绸之路利于中外文化交流D.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17.

清中前期,北部疆域形成 直省一藩部 二元并存的疆域结构。一是直省地带, 为省一十有八,分置各府 ,该区域总体为流官治理,部分直省虽掺杂有土司制,但土司在一定程度上亦受地方督抚节制。二是最初未实行府县制的藩部地带, 隶在舆图者,复以千万里计 ,藩部亦是清朝版图的一部分。该制度说明清朝中前期(  )

A.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B.有效消除了边疆的割据势力C.开始在北部疆域实行土司制度D.旨在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发展

18.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缩影。1905—1919年是它创立及初步发展时期。1916年在上海设立分厂,每年盈利均高达百万元。1918年将公司再次扩大改组,于上海、香港两地共设5厂,同时开办锡纸厂,工人数万名,并在烟叶产地设收购处、焙叶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B.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工人队伍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D.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导致中国民族工业全面萧条

19.

近代欧洲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加强,下图战争发生后欧洲国家(  )

A.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B.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C.建立了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D.废除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20.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主张,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从理论上看,包含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这些共同的基本特征的是(  )

A.遵循先例,创立先例B.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C.注重保护个人权利D.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21.

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说: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意义的问题,在任何时候,研究者对这些问题都不能绕着走。事实上,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观察与思考,是真正读懂历史的前提。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水平,取决于对这些问题的掌握程度。真正成功的史学体系,不可能建筑在东拼西凑的资料碎片上,不可能满足于对历史细节的苛求,更不可能止步于对时代问题浮光掠影的考察。严肃的历史研究,必须从大处着眼,从本质着手,在经世中提升。 以下说法符合作者意思的是(  )

A.历史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B.研究了根本性的问题就读懂了历史C.历史研究不用追求历史细节D.历史研究需要抓住关键的时代问题

二、材料阅读

22.

从古至今,民生一直都是国家及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基层的人民群众及其所需所想关乎国家稳定与社会发展。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共20分)
材料一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文化和文学的重心下移,跟教育的普及有关……农村下层民众的孩子,学习基础普及的文化知识,主要靠的是分布于乡里村落的乡先生。有些科举落第者回归乡里,参与着不少村学、家塾,这些民间私学分布的时间、空间及其教学层次和灵活度,显然不是官办的州县学校以及书院所能比拟的。现在说到启蒙教育的课本,都会说 三、百、千 ,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字文》是最早的,南朝时候就有了。《百家姓》是北宋前期在江浙一带的吴越旧地出现的。《三字经》则出现更晚,一般认为是南宋后期王应麟编的,明代以后又有改动。这样的民间教育,启蒙式教学,渗透到平民阶层,奠定了中国文化近千年来广大而深厚的基础。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宋代历史再认识》

材料三
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和内涵,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这些思想也进一步发展演进,为我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事业建设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当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就是为了给需要保障的人民带去及时的帮助和温暖,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增强其幸福感。

——摘编自《我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及其现实启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汉初兴七十余年的原因。并举例说明西汉统治者如何应对富者 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 的现象。(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基层教育的普及方式。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宋代文化下移的背景。(7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事业的指导理论。结合所学,简述党和国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5分)

23.

回望历史,交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同时折射出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对于工业发展来说,有时候,方便地获得原材料的途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时候,到达市场的途径起着决定性作用。工业发展早期原材料起决定性作用,后期主要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而交通既有利于工厂更方便地获得原材料,也有利于更方便地把产品运抵市场。一个产品能够以什么样的速度作为生产资料进入另一个过程,取决于交通的发展,在这方面运费的低廉、速度的便捷起着很大的作用…… 如果不是依靠它们的道路来运载,工业革命将会被推迟到铁路时代 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时期英国交通变革在工业革命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重工业如煤、铁、建筑业等工业来说尤其重要。……同样,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交通要迅速变革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工业的发展需求,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为交通变革注入了技术动力。

——林国锦《1750—1830年英国交通变革及其影响初探》

材料二
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船舶工业体系得到发展,但当时船舶工业主要以军用船舶为主,民用船舶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仅能修造沿江、沿海中小型船舶,既无科研试验设施,亦无开发设计能力。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船舶工业体系进一步优化,主要船舶企业逐步建立了现代造船模式,基本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造船,造船效率大幅提升。20世纪80年代初,为满足建造出口船需要,我国开始成套成体系引进、转化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初步形成了船舶标准体系。步入新世纪后,船舶工业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船舶标准化步入高速发展、规模壮大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进入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全面做强阶段。我国船舶设计、建造、修理行业准入标准基本建立,对国际标准转化率巳达到70%左右。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船舶行业产业链进一步完善,船舶工业标准体系逐步建立,现代高水平的新型船舶工业体系初步形成,船舶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摘编自胡文龙《中国船舶工业7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交通发展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用一句话指出交通和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指出当时英国交通进步的具体成就。(6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概括张謇建议修建铁路的理由。结合所学,简述交通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7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变化。并阐述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积累的经验。(7分)

三、开放性试题

24.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延续和繁荣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古代建筑方面中国文物保护原则不断发展与演变,在我国早期的文物保护法规中有两个基本原则,即对现状进行保存和恢复原状。在1961年颁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中就明确地表示对古代建筑进行复原是进行文物保护 最高级别的追求 ,对现状进行保存是 最低的标准 。而在1982年颁布的《文物保护法》就模糊了对现状进行保存和对古代建筑进行复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都是对中国文物进行保护的原则,立法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文物保护的要求。

——摘编自张政君《中国文物保护原则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二
/ /

图一:谷登堡采用的金属活字印刷 图二:阿什莫林博物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以 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