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472

一、单选题

1.

1956年,在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发现了既有仰韶文化特点又有龙山文化新因索的庙底沟二期文化。1981年,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六大文化区系。这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  )

A.同源性B.多元性C.连续性D.互补性

2.

西周金文中的 作为称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一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诸侯或采邑主的爵称。下图是伯由 排行 爵称 的大致轨迹。这一过程体现了(  )

排行→伯获得官职→伯爵称

A.军功是西周分封主要依据B.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C.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D.西周初期分封以同姓为据

3.

下表为某同学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收集到秦朝的相关信息。由此可知,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是秦朝(  )

经济

政治

分家拆户

计户授田

以户纳税

丁徭更役

编户什伍

乡里制度

郡县制度

家国同构为基础的国家治理机构

A.国家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B.制度设计使专制皇权空前强化C.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扩张D.分权制衡的理念渗入政治体制

4.

《北史·西域传》载:“(高昌)文字亦同华夏,兼用胡书。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 1972年,吐鲁番出土开元四年(716年)唐写本《论语郑氏注》残片,包括《雍也》至《乡党》五篇。据此可知,魏晋以来(  )

A.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B.民族交融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C.族际流动与文化整合加强D.西域少数民族受到中原文化影响

5.

北宋立国之初,崇尚俭朴作风,少见以金银等贵金属制作日常器用,文人士大夫也少有以侈靡相互夸耀逞胜者。南宋时期,则 竞尚华居,竞服靡衣,竞嗜珍馔,竞用美器 ,以金银装饰衣物之风盛行, 不惟士大夫之家崇尚不已,市井闾里以华靡相胜 。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日益衰落B.社会成员身份平等及门第观念消亡C.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世俗生活D.市民阶层崛起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

6.

明初通政司地位甚高,位列九卿之一,获得了丞相拆分、整理、递交各类奏章给皇帝的权力,承担起 核准帝命,通情下达 的重任。但在明代中后期,重臣权宦对通政司封入内廷的密疏内容进行实质性处理的事情时有发生。据此可知,明代(  )

A.君主专制影响中枢运行机制B.密奏制度遭到破坏C.通政司的法定地位大幅下降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7.

下图为1867~1935年中国机制棉纱进口量变化曲线(单位:海关担),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19世纪中国机纱进口激增源于列强资本输出B.清末新政时期中国机纱进口呈现上升趋势
C.一战前的中国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列强侵略D.一战后的中国棉纱进口替代转型明显加强

8.

自从 楚辞 诞生以来,在其传播与接受中,屈原的形象也处于不断变迁中。在传统文化中,他被界定为 忠臣的楷模 志士的榜样 。新文化运动时期,屈原作为 ,特别是作为文豪、诗人、文学家的 伟人 身份,被重建起来。据此可知(  )

A.屈原形象随时代发展而完善B.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C.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已割裂D.北洋政府无力抵制新思想

9.

下表是1937年陕甘宁边区的固临、延长、安定、曲子四县社会各阶层当选参议员的选举结果(百分比),这一现象(  )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县级

4

65

25

1

1

2

2

区级

4

67

22

2

1

2

2

乡级

5.6

71.4

17

2

2

1

1

A.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原则B.扩大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C.扩大并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挫败了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 扫荡

10.

下图为1985~1992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国民储蓄余额和外汇储备余额的增长情况(单位:亿美元),这可用以说明当时中国(  )

A.生产总值的飞跃B.外贸质量得到提升C.产业结构的凋整D.改革开放日益深化

11.

下图为古代雅典哲学家安提丰对雅典司法诉讼技巧的概括。这说明古代雅典(  )

陈述自己的不幸并博取陪审员的同情

 (陈述自己或先辈为城邦所作出的贡献

 (攻击对方

 (通过列举类似的案例恳请陪审员谨慎判案

 (获得诉讼胜利,或者即便被判有罪,也可以获得较轻的处罚

A.公民的参政热情日趋高涨B.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冲突C.司法审判体现其民主运作D.法律注重维护贵族阶层权益

12.

中世纪宗教图景的世界是由欧、亚、非三大洲构成圆形世界。但1502年绘制的新地图则是以非洲大陆为中心,在图的左侧画一条直直的竖线为分界线,以东划归葡萄牙,以西则归于西班牙。这一演变反映出(  )

A.人类的地理知识在探险中进步B.商贸利益成为探险动力C.殖民争夺促进近代国际法产生D.整体世界正在逐渐形成

13.

有学者在论述文艺复兴时说: 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上的幸福。 由此可知,文艺复兴运动(  )

A.维护了教会至上的地位B.推动了城市世俗生活发展C.增强了人们的理性思维D.使民众生活方式发生质变

14.

据英国学者保罗·贝罗奇统计,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0年间英国人口增长52.7%。由于食物消费量的弹性不大,因而消费方向必然转向农业以外的产品,仅农业上用于打马掌的用铁量,在1760年就达到总消费量的15%。据此推断,当时英国(  )

A.产业变革的内驱力强大B.自由主义成就了工业革命C.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优势D.社会各阶层消费水平提高

15.

下图是20世纪初在欧洲发表的一幅名为《友谊链》的漫画。漫画中塞尔维亚(对奥地利)说: 你若碰我一下,我就……”俄罗斯(拉着奥地利)说: 你若打那个小伙伴,我就……”法国(指着德国)说: 你若打俄国,我就……”英国(对法国)说: 嗨,如果你不行,有我……”该漫画揭示了(  )

A.一战后的和平孕育了新的危机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深刻的矛盾C.殖民体系的建立导致一战爆发D.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受到一战制约

16.

20世纪40~60年代,美国 经典现代化理论 认为:欠发达社会应以一种有计划、有控制、加速度的方式重视西方的发展。在各国尚不存在西方体制及传统时,应引进或通过 功能等同物 来加以替代。这一理论(  )

A.顺应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诉求B.漠视殖民制度的历史影响力C.助推了美国对中间地带的争夺D.使国际形势趋向平稳与缓和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通其·食货》载: 开皇三年,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 大业初年,隋炀帝又在通济渠西段,先后修筑了洛口仓、含嘉仓等。洛口仓其仓城周围20余里,城内三千粮窖,每窖可储存粮食八千石,可谓 积天下之粟 。它位于黄河与洛水交汇处、高出河床50米的台地上。含嘉仓几乎坐拥天下粮仓储量半壁江山的辉煌,江南税米常沿千里汴河浩荡北上,以解两都燃眉之急的窘迫。含嘉仓北望邙山,南邻洛水,东临瀍河,仓城内地高土厚,地势北高南低。除仓窖外,粮仓有保护其安全的仓城,仓城有城墙,并驻有重兵把守,仓城内有专供运粮使用的漕渠、道路,还设置了专门管理粮仓的管理区。

——摘编自龚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西段三个粮仓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研究》

材料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把大运河的特点归结为: 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这些滋养长期以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不断得到体现……”大运河沟通了燕文化区、赵文化区、齐鲁文化区和吴越文化区,运河区域的社会、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南北文化的大交流,使各种文化相互接触、整合。在唐代的时候,胡乐、胡舞、胡服,在运河流域就风靡一时。在运河沿线的北京、通州、扬州、苏州等地都有大量的寺庙,成为运河流域佛教的传播中心。

——摘编自杨家毅《大运河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核心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大运河粮仓设置的特征,并说明其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大运河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东洋最古老的文明中心在中国。在中国这个文明中心的周围分布着许多尚未开化的民族,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将他们视作夷狄戎蛮并加以蔑视。文明人有文明主义的教养,朴素人有朴素主义(历史上未受文明主义沾染的宝贵品质,包括勇武、协作、质直、刚强等)的训练;文明人善于思考,朴素人敏于行动……更进一步说,文明人崇尚个人自由主义,朴素人囿于集体统制主义。总之,在几乎所有的方面,两者之间都表现出了相互对立的特征。与欧洲各国相比,我们的国家更年轻。如果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建立一个近乎完整的朴素主义社会并非难事,东方社会对我们的希望不正是这一点吗?

——摘编自(日)宫崎市定《东洋的朴素主义民族与文明主义社会》(1940年)

材料二
(一)心理建设方面:……发扬民族固有的精神,则中国智仁勇之三达德,及其所以行此达德之 一字。而国父的思想更远承百代悠久之源流,汇通世界进步的学说,以为中国建国最高原理。
(二)伦理建设方面:……发扬国民重礼尚义、明廉知耻的德性……以忠孝为根本。
(三)社会建设方面:……由身而家而族,则系之于血统;由族而保甲而乡社,则合之以互助,由乡社以至于县与省,以构成我们中国国家大一统的组织。国家建设之基础在于乡杜,我们着手于社会建设,仍必实行地方自治,为民权与民生主义实现的基础。
(四)政治建设方面:……我国政治制度建设必须树立五权宪法与全民政治基础,不受空洞的口号所愚,不被虚伪的形式所惑。
(五)经济建设方面:……应以发达工业经济为基础,为准备实业计划的实施,以完成我们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蒋中正《中国之命运》(1943年)

材料三
对于敌人,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暴露他们的残暴和欺骗,指出他们必然要失败的趋势,鼓励抗日军民同心同德,坚决地打倒他们。对于统一战线中各种不同的同盟者……他们的抗战,我们是赞成的;如果有成绩,我们也是赞扬的。但是如果抗战不积极,我们就应该批评。如果有人要反共反人民,那我们就要坚决反对。对人民的劳动和斗争,对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政党,我们当然应该赞扬……(根据地)各种干部、部队的战士、工厂的工人、农村的农民,他们识了字,就要看书、看报,不识字的,也要看戏、看画、唱歌、听音乐,他们就是我们文艺作品的接受者……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文艺工作者要学习社会,要研究社会上的各个阶级,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状况,研究它们的面貌和它们的心理。只有把这些弄清楚了,我们的文艺才能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宫崎市定、蒋介石、毛泽东的思想主张。(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上述三人的思想主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与战略目标的演进

——摘编自史丹《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演进及中国工业的新使命》

选择一个时段,阐释一则新中国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 国家记忆 。(要求:体现国家意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英文中 民族 一词写作“nation”,字面意思是 出生、出身、起源地 。中世纪的巴黎大学按照四个 民族 划分教员和学生,每一个 民族 群体来自于相同的地方,讲同样的语言。另外,文化、历史、传统习俗、宗教被视为衡量民族特性的重要标准。18世纪,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狄德罗对于民族的定义是: 作为一个集合名词,民族指代的是相当大的一群人,他们居住在一片有明确限定的国家范围之内,并且遵从同一个政府的命令。 法国大革命后正如《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宣称的: 所有主权在根本上属于国民。任何团体或个人都不得行使非直接来自于国民授予的权力 。这里的 国民 二字在英文中使用的是“nation”,当法国的革命者们使用它的时候,所指显然超过了国王与贵族的范畴。此时的民族意识与反对封建争取平等与自由的意识相一致。法国民族主义一开始就显示出极强的政治影响力,并且随着法国大革命的进展迅速传播到了整个欧洲。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于欢呼法国革命和反对革命法国的斗争中,德意志知识分子和开明领袖痛感必须有某种统一。普鲁士承担了这种责任,同时也将 强权原则 、国家利益至上主义推向极致。

——摘编自陈乔一《法国大革命至19世纪中叶的欧洲民族主义及民族历史书写》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民族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大大增强。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转向求助于苏俄政府,他们也演变为初步的共产主义者。在共产国际的帮助指导下,各国纷纷建立共产主义团体或政党。至20世纪20年代末,共产党组织在中国、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国陆续建立。

——摘编自余建华《本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的背景与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世纪相比,18世纪欧洲民族主义的特点,并分析法国民族主义对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主义浪潮的特点。(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