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表1
家庭出身
入仕途径(详细可考)
皇族
郡姓(古代操纵郡邑地方权力的世家大族)
非郡姓
科举
门荫(因祖、父辈地位而在入仕方面享受特殊待遇)
其他
5
71
20
69
9
表2
类别
数量(两)
占赋税总数比例(%)
全年额征银
3924万
100
地丁银
2938万
74.87
盐课银
384万
9.79
关税银
459万
11.71
二、材料阅读
学者刘瑞中对中国与英国18世纪人均国民收入的统计
学者
年份
中国
英国
中英之比
刘瑞中
(参照1700年银两价格)
1700
13.2银两
19.91银两
0.66
1800
13.4银两
61.47银两
0.22
——整理自李强《“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基于经济数据测算的分析》
——摘编自郭成康《康乾盛世历史报告》
三、开放性试题
——摘自庞元正《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创新史》
四、材料阅读
——摘编自《19世纪英国大众阅读的兴起》
中国近代“阅读革命”的发展历程
时间
主体
主张
1897年
梁启超
批判旧学囿于科举、偏于“记诵”等弊端,继而引出先“悟性”后“记性”的大段议论。梁启超提出“悟性”先于“记性”之说,以传教士的中文教育论说为其直接源头。他还可能还受到了斯宾塞教育论的启悟,斯氏主张以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来划分知识等级,提倡“有用”的科学教育,反对“无用”的古典语文学教育。
1901年
张之洞
刘坤一
规定“十二岁以上入小学校,习普通学,兼习五经”,亦强调“先讲解,后记诵”之法。
1904年
上海商务印书馆
首创为教科书配套分科“教授法”的模式,此类配套教科书的分科教授法,同样是以“讲授”为中心。
——整理自《从“记诵”到“讲授”?——清末文教转型中的“读书革命”》
——摘编自肖枫《论玻利瓦尔的拉美联合思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